-
大橘專訪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全球光伏龍頭為何回歸A股?
最后更新: 2020-10-12 17:14:14記者:
前面講到美國資本市場喜歡有概念、有故事、有波動的股票,制造業(yè)的股票其實不那么受歡迎。
資本市場的周期和制造產(chǎn)業(yè)的周期是完全不一樣的,制造業(yè)的周期很長,需要前期的投入研發(fā)、采購、制造、建設電站、最后收回投資,但是資本市場可能不喜歡這樣很平穩(wěn)、很長期的形式,那么資本市場出現(xiàn)大的波動的時候,就比如2012年你們的股價被打到2美元,那么你們公司怎樣去處理?或者說有沒有預判到這樣的情況?
錢晶:
前面那兩個事件肯定是特定事件的,資本市場對于光伏板塊或者說對于晶科的基本面還是認可的,因為畢竟我們的財報、銷量、利潤率等等都是可以的。只不過有一些特定事件,導致一個大幅的上下波動。
但是我個人認為,對于資本市場,無論是美股還是A股,一定數(shù)量的概念股是必須的。一方面,市場一定要有一些明星;另一方面,撐住資本市場的大部分市值的,還是要靠制造業(yè),否則就太可怕了。
如果整個市場都是波動非常大的概念股,對于會炒的人,或者說會操盤的人,當然能賺很多,但是對于一般的散戶小股民,他們還是希望大盤是穩(wěn)定的。如果整個市場全部都是波動很大的股票,或者有可能市值瞬間蒸發(fā)的股票,那樣的資本市場一定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持續(xù)的。
所以我覺得只能說市場更偏好概念股,會給比較高的估值,但不是說資本市場就不需要制造業(yè)這樣的品種。
晶科能源光伏產(chǎn)品生產(chǎn)產(chǎn)線
記者:
那么資本市場的波動,對你們企業(yè)經(jīng)營上會不會有一些影響?
錢晶:
影響也不大,本來就是被大大低估的,所以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如果我們能成功回A股上市的話,對我們下一步的融資和發(fā)展肯定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記者:
在3月份因為疫情的暴跌之后,我注意到你們美股的股價也有一波很大的上漲。
我個人覺得,現(xiàn)在的美股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資金向頭部企業(yè)高度集中,比如納斯達克在3月后的反彈要遠遠超過道瓊斯。你們作為中概股是否認為股價較快上漲,也是受益于這樣的現(xiàn)象?
錢晶:
我們也談不上是光伏企業(yè)中概股里面的頭部企業(yè),因為我們的同行都已經(jīng)回A股,我們幾乎是唯一還飄零在海外的一只股了。
疫情恢復期,對于我們的股價的確是是有利的,主要原因是全世界對于疫情之后的經(jīng)濟恢復的判斷和預期。新能源基礎建設投資,一定是復蘇的第一步,一定是重新啟動的引擎。任何一個大災難之后,經(jīng)濟復蘇的第一步肯定是基建投資,它一定會吸引大量的資本、創(chuàng)造大量的就業(yè),對于每個國家來講,第一反應都是先做基建投資。那么,同樣是基建投資,為什么要重新去做那些傳統(tǒng)能源呢?一定是會投資新能源。這是我認為我們股價受益的一個邏輯。
記者:
你剛才也說到,你們之前80%的市場是海外市場,現(xiàn)在國內的比重已經(jīng)逐步增加,那么能不能給我們描述一下變化的過程?
錢晶:
中國光伏的應用市場的發(fā)展是比較晚的,大概2014年到2015年開始,才有大范圍的補貼政策出來,一直到2017年底到2018年才開始成為新增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2019年后來居上,成為累計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目前中國市場占到全球裝機容量的30%,甚至更多。
所以說這幾年海外市場還在穩(wěn)步發(fā)展,只不過中國市場異軍突起。2014年之前,對絕大部分光伏企業(yè)來說,都是80%甚至90%的市場在海外。
觀察者網(wǎng)注:2012 年由于美國、歐洲針對中國啟動雙反,中國政府加大了對光伏應用的扶持力度,發(fā)布《太陽能發(fā)電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以及分布式光伏發(fā)電規(guī)模化應用示范區(qū)等措施。
2013年7月4日國務院發(fā)布的國發(fā)〔2013〕24號《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chǎn)業(yè)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政策文件見下圖)
記者:
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們公司的業(yè)務是怎樣逐漸調整布局的呢?
錢晶:
我們跟別的光伏企業(yè)有一個比較大的不同,我們的全球布局做得比較早,我們在140多個國家有3000-4000客戶。我們在全球每個地區(qū)都會均勻分布,即使中國市場很大,我們也不會有額外的特別傾斜。這樣我們不會過度依賴于任何一個市場,會保持自己的業(yè)務非常安全和均衡。因為如果依賴單一市場,一旦有任何政策問題導致的波動,對于整個公司的影響就非常大。所以晶科的戰(zhàn)略是在所有7大洲140多個國家相對均勻分布,在每個大洲的出貨量基本維持在10%-20%。
記者:
我沒看到目前這樣一個地緣政治形勢,美國及其部分盟友對一些中企可能不太友好,有些中企已經(jīng)遭到了打壓。那么對于你們來說,對這種情況有沒有預判?或者說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錢晶:
一定會有這樣的風險存在。
但是對于許多國家來講,光伏有其特殊的必要性,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產(chǎn)業(yè)。無論是氣候問題,還是能源枯竭問題,還是能源安全問題,都迫使所有國家都必須做能源轉型,這是整個國際社會已經(jīng)達成共識的。
第一,在目前這種地緣政治非常敏感的時期,能源安全問題會比氣候問題更急迫,因為傳統(tǒng)能源可能面臨一個卡脖子的問題,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停光照或者停風。所以能源安全問題可能會被上升到一個戰(zhàn)略高度去考慮。
第二,許多國家沒得選。在美國本土沒有大規(guī)模的光伏制造業(yè),零散的一些產(chǎn)能不足以供應它本土的需求。對西方一些國家來說,有的產(chǎn)業(yè)可以不要“中國制造”,他們自己可以制造,大不了成本貴一點。但是光伏產(chǎn)業(yè)80%-90%的生產(chǎn)鏈和供應鏈全部在中國,所以對方即使要限制進口,可能也只是象征性卡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他們必需,但本土又沒有供應,所以可能不得不破例向中國產(chǎn)品開放。
第三,對晶科來講,這種風險不能完全排除。美國也有可能迅速把光伏制造業(yè)在本地培植起來,大不了貴一些,對吧?所以對我們來講,我們會把這種情況作為一種風險考慮,這也是為什么晶科要在全球布局。我們從全球銷售,到全球制造,再到全球投資,原來我們是在中國制造賣給各地區(qū),慢慢的,我們要把工廠搬到海外去,要去海外設電站,不僅做實體制造投資,還要做電站投資。這就使我們成為光伏產(chǎn)業(yè)在海外工廠最多、產(chǎn)能最大的國家,不論是向美國還是歐洲,我們都是以海外工廠供貨的。
- 原標題:大橘專訪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全球光伏龍頭為何回歸A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遠方 
-
中興稱5G基站7nm芯片實現(xiàn)商用,禁運時自給率幾乎為零
2020-10-12 11:37 商業(yè) -
原價62.9到手7.9,京東一長虹經(jīng)銷商哀求消費者退貨
2020-10-11 10:27 商業(yè) -
跳槽小米后被判賠聯(lián)想525萬,常程不服提起訴訟
2020-10-10 15:28 商業(yè) -
滴滴、理想造車項目停滯,正尋求對外融資
2020-10-10 11:20 大公司 -
已獲許可供應華為?臺積電:不回應
2020-10-10 11:04 商業(yè) -
B站擬回港上市,最高募資15億美元
2020-10-10 10:41 商業(yè) -
現(xiàn)實版“一點就到家”:農(nóng)村淘寶正面臨轉型陣痛
2020-10-10 10:38 商業(yè) -
美團點評正式更名“美團”,已于9月30日生效
2020-10-10 09:46 商業(yè) -
三度戰(zhàn)略合作!阿里巴巴三總部三中心正式落“滬”
2020-10-09 20:15 大公司 -
淘寶特價版:月活超5500萬,10月10日啟動“1元更香節(jié)”
2020-10-09 19:56 大公司 -
迅雷前CEO陳磊涉嫌職務侵占細節(jié)曝光,曾稱后悔加入迅雷
2020-10-09 17:17 商業(yè) -
黃崢五周年講話:拼多多依然處在多實惠的初級階段
2020-10-09 16:15 大公司 -
極飛科技榮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yè)創(chuàng)新大獎
2020-10-09 13:03 商業(yè) -
中芯國際證實遭美國出口限制:正評估影響
2020-10-04 20:26 大公司 -
外媒:“十一”黃金周是中國復蘇的最清晰信號
2020-10-04 12:01 商業(yè) -
國慶假期第二天全國接待游客1.08億人次
2020-10-03 10:14 商業(yè) -
大量違規(guī)投放,青桔單車被約談
2020-10-02 10:33 商業(yè) -
美國多家巨頭一天之內接連裁員!
2020-10-01 16:51 -
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
2020-10-01 10:50 大公司 -
美光:還沒獲得對華為許可證,第二財季業(yè)績有壓力
2020-09-30 16:31 商業(yè)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72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7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chǎn)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