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穆斯林平民生活的見證者:曾被叫“自殺式炸彈”
——訪英國穆斯林女作家沙希德·拉曼(Shahida Rahman)
關鍵字: 巴黎法國巴黎恐襲巴黎恐怖襲擊恐怖襲擊穆斯林伊斯蘭教ISIS英國穆斯林沙希德·拉曼的父親來自一個已經(jīng)不存在的國家——東巴基斯坦。當1947年印度從英國殖民統(tǒng)治中獨立出來后,便在1757年始被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孟加拉省,實施起“印巴分治”。在分治中,孟加拉省被分割為東西兩片,西部歸印度統(tǒng)轄,東部歸巴基斯坦統(tǒng)轄,后改名為東巴基斯坦國。1971年,東巴基斯坦國反政府武裝力量“孟加拉民族主義(Bengali Nationalism)”在印度和前蘇聯(lián)的武力支持下,推翻了東巴基斯坦政府的統(tǒng)治,建立了今天的孟加拉國。于是東巴基斯坦這個只存在了13年(1958-1971)的國家便徹底地從地圖上消失了。在這場戰(zhàn)爭中,消失前的東巴基斯坦?jié)M目瘡痍,難民潮蔓延至歐洲大陸。
沙希德·拉曼和她的兒子(圖片由沙希德·拉曼本人提供)
如果將這段歷史中的名詞劃掉,只留下動詞,在今天的每日新聞上播出,你是否會產(chǎn)生一種穿越的錯亂感?
沙希德·拉曼的父母作為英屬后殖民時代的東巴基斯坦移民,趕在這場戰(zhàn)爭之前來到了英國。在她的祖輩中,他們有的來得更早些,其行徑甚至可以追溯到18世紀。他們很多是在印度洋擴殖時期,被歐洲殖民者(比如英國東印度公司)招募的水手或民兵,他們被英國人稱為“Lascar(印度水手)”,這個詞也包含著“印度仆人”的意思。一小部分Lascar在航海生涯遭遇困境時,逃到了英國的海岸和港口尋求庇護,有的還和當?shù)氐陌兹藡D女結(jié)了婚。在一戰(zhàn)時期,英國境內(nèi)有近51616名Lascar。二戰(zhàn)時,成千上萬的Lascar為保護英國而戰(zhàn)死在海上。
目前英國有270多萬穆斯林,占據(jù)著英國人口的4.5%,他們是英國慈善業(yè)最大的捐獻者;在二戰(zhàn)中,成千上萬的穆斯林為英國戰(zhàn)死沙場。像沙希德·拉曼一樣,他們中有不少是英國前殖民時代亞洲移民的后裔,他們的祖輩被殖民過,被雇傭過,被剝削過,也為殖民國的人民利益與法西斯浴血抗爭過。而今天,當一些號稱客觀的媒體提起西方的穆斯林,卻總是一副失憶加嫌棄的表情,似乎非殖民者撰寫的歷史,都不叫正史。在美國,2001年到2011年十年間,死于恐怖襲擊的人數(shù)為17人,死于普通槍支犯罪的人數(shù)為11101人,而美國花在反恐上的費用卻高達每年數(shù)萬億美元(BBC.10.2.2015);2011年挪威一個極右翼分子屠殺了77名本國公民,卻沒有人稱他“路德教恐怖主義者”,而幾名受蠱惑的英國少年離家出走加入伊斯蘭國,整個英國穆斯林群體幾乎都被染上“伊斯蘭教恐怖主義者(Islamic Terrorist)”的惡名……這其間巨大的反差,正是這些媒體多年來洗腦攻勢的結(jié)果。
我第一次見到Shahida Rahman,是在劍橋市民聲援敘利亞難民的游行隊伍中。她穿著黑色的長裙,裹著黑色的頭巾,露出一張和氣的圓臉和一雙充滿洞見的,漆黑的大眼睛,她的身邊站著一位皮膚淺棕色的小帥哥,他倆正在一前一后地接受BBC電視臺的采訪。
接受BBC電視臺的采訪(圖片由沙希德·拉曼本人提供)
我當時并不知道她是誰,只是被她身上那股獨特的知性氣質(zhì)所吸引。在英國的大街小巷和穆斯林插肩而過無數(shù)次,卻總是無緣和他們交談,因此我得到的印象雖然不至于像一些媒體所描述的那樣,卻也難免留于其表……神秘?保守?壓抑?這些刻板印象中到底有多少準確度?我告訴自己,這一次要抓住機會,好好和眼前這位穆斯林女性談一談。
等BBC采訪完畢后,沙希德·拉曼把頭轉(zhuǎn)向站在一旁等候的我,面帶一臉好奇和善意的微笑。被笑容鼓舞,我立刻問她是否也能接受我的采訪,她一口答應,并遞給我一張名片。事后我才知道她是著名的英國穆斯林女作家,暢銷歷史小說《Lascar》的作者,這部小說曾被制作成風行一時的廣播劇,因其細致地描寫了Lascar們的悲慘遭遇和維多利亞時代穆斯林的日常生活,而大獲好評。她還是《赫芬頓郵報》、BBC電臺、《亞洲世界報》、《劍橋晚間新聞》等媒體的特約作家,2014年穆斯林世界Maa Amar Maa“年度最佳母親”的得主,2015年英國青年穆斯林作家獎的評委。今年仲夏,她代表自民黨參加劍橋地區(qū)委員會選舉,競選東切斯特頓議員,僅以15票輸給了工黨議員Gerri Brid, 前劍橋市長。而站在她旁邊的小帥哥,是她的大兒子Ibrahim,劍橋105頻道體育臺的DJ。乍一看,我還以為他倆是兄妹呢!
三周之后,沙希德·拉曼穿著湛藍色印花黑色長裙,裹著黑色頭巾,在劍橋中心圖書館的咖啡廳接受了我的采訪。
沙希德·拉曼(圖片由沙希德·拉曼本人提供)
王梆:你的父母為什么來英國?
沙希德·拉曼:為了“better life(好一點的生活)”。我的父親是在東巴基斯坦解體前來到英國的,東巴基斯坦就是現(xiàn)在孟加拉國的前身。孟加拉國雖然實現(xiàn)了民主議會制,卻沒有普行真正的民主精神,選出的只是一位代表少數(shù)人利益的暴君,她四處鏟除異己,也不允許有公民言論自由。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最新聞 Hot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qū)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diào):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jīng)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
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