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紹成:別忘了,民進黨也曾受益于國民黨的黨產
關鍵字: 黨產國民黨黨產清算國民黨黨產民進黨臺灣認同兩岸認同中華民族總之,不論喜歡與否,今天在野黨臺面上的人物都多少受益于國民黨,當然受害者也在所都有,但也多半加以平反,因而無理對國民黨的黨產如此清算,相信大多數(shù)的臺灣人應該是可以理解與接受的。
2007年1月,民進黨臺南市“議員”王定宇發(fā)動的“公投連署討黨產”現(xiàn)場
認同問題:兩岸都接受中華民族的概念
與此相關的,就是臺灣的認同問題。這兩個問題雖然看起來相距甚遠,但實際上也息息相關。黨產之爭本身是在“去中國化”背景下,“認同之爭”中的一個棋子。
依據(jù)日前聯(lián)合報的民調,認同臺灣人的比率高達73%,認同中國人的比率只有11%,這自有其歷史與現(xiàn)時的原因。質言之,一般所謂的政治認同,主要內涵包括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而兩者也都以文化認同為基礎。再從另一角度觀之,政治認同的主要因素可分為原生因素(如種族、語言、文字、血統(tǒng)、宗教、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等)與建構因素(如共同的歷史經驗、好惡、情感、利益與意愿等)兩大部分。在臺灣的政治認同中,五大族群(福佬、客家、外省、原住民、新住民)之間的原生因素甚為相似,此乃當前臺灣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原因。此外,經由共同的歷史經驗(比如退出聯(lián)合國與臺美斷交的沖擊等),或是對于日本人的好惡等所產生的自我認同感(命運共同體),也日益增強(建構因素)。
再從外部因素來觀察,許多臺灣民眾對于大陸的觀感不佳,也是重要的認同原因之一,其中包括北京對臺不放棄武力與外交圍堵,以及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與一國兩制等,此乃臺灣人民耿耿于懷以及難以解開的心結。因此,臺灣人自感其尊嚴被蔑視,生存與發(fā)展被威脅,雖然大陸近年來陸續(xù)提出一些惠臺政策,但多被中間商以及大財團吸收,一般民眾的感受并不明顯,一時無法改善對中共政權的觀感,這也就強化了對于臺灣人的自我認同。再加上以同心圓理論為基礎的歷史教科書中,將臺灣史與中國史分開,自然也助長了你是你、我是我的認同感。
雖然如此,多次民調顯示,約八成臺灣的受訪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約六成認同“兩岸民眾同屬中華民族”,可見臺灣人民接受中華民族的程度極高,此乃由于這是比較集中在歷史與文化的層面所至。因此,傳統(tǒng)“臺灣人”與“中國人”這種二元對立的問卷方式,其實無法完全符合臺灣人的選擇,除了問卷中“中國人”的內涵已被轉化之外,且都以政治認同為主要考量(ROCvsPRC)(ROC即Republic Of China,原是“中華民國”的縮寫;PRC即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縮寫——觀察者網注),文化認同無法表達。
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系”的論述,以及2002年陳水扁主張的“一邊一國論”,都受到北京的強烈抗議。直至2008年,馬英九提出基于“九二共識”的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之間“特殊關系”的模式,雙方才找到了和解的基礎。由此可見,兩岸對于國家的概念仍舊極為敏感,爭議性極大,但中華民族內的兩個地區(qū)則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安排。
綜合言之,由于“一國”臺灣難以接受,除非此指“中華民國”,“兩國”北京無法接受,而“一族”乃雙方目前的交集,由此可見民族與國家認同的差異性與重要性。這同樣可以解釋,為何兩岸對于“中國臺北”與“中華臺北”的爭議,臺灣若接受前者,則會被認為是隸屬中共,并被列于與“中國香港”同一等級,當然無法交代;而后者或可解釋為“中華民國臺北”,或可自視為是中華文化的正統(tǒng)代表,自然比較可以接受。
由于兩岸關系的特殊性,難道大陸的中國人真的是外國人嗎?這好像也有一些牽強,因為我們在文化上還是很相似的。因此,若以先分再合的方式,來處理政治與文化兩個認同的問題,比如我們認同的內涵可以是“政治的臺灣人,文化的中國人”,政治上我們認同在臺灣的“中華民國”的一切價值與制度,而文化的中國人當是趨向于中華民族的內涵。進而,這個概念就可以綜合為“臺灣的中國人”,同時來取代“臺灣人”與“中國人”的對立,這是否將可成為當前兩岸新情勢當中的一種妥協(xié)?
結語
總之,對于國民黨黨產問題的處理,還須審思慎擇,不要窮兇惡極、一路追殺,以免遭受忘恩負義的罵名,這就像是臺諺所云:養(yǎng)老鼠咬布袋。國民黨對臺灣的貢獻不小,落得今日的下場,確實有欠公允。對于臺灣認同問題的理解,也應深度思考,以免被扭曲的民調所牽引。
若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認知擴張到一定限度,北京領導人自然沒有回旋的空間與退縮的余地,必須炮打出頭鳥,這也就是兩岸共同的國家利益(reason d'etat)。目前“臺獨”的氣焰高漲,有些像在喝劣酒,先醉再朦最后變瞎,已至于增加了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的可能性,這都是兩岸大多數(shù)人民所不愿見的情況,必須謹慎為之,以免后悔莫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5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0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3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7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4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