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蟒蛇戰(zhàn)略”,從來都是看起來很美好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本周,我軍在“海峽雷霆2025A”演習中演練了部分封鎖行動,于是網上又出現一些聲音,開始談論對臺軍事行動可以“封而不打”,逼其投降。關于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略作分析。
同時,美軍本周也有一些新的動向值得關注,可以談談橫跨特朗普兩個任期的美軍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的一些行為。
“蟒蛇戰(zhàn)略”從來都只是聽著很美好
本周的軍事演習中,我軍進行了要港封控、攻擊島上關鍵能源設施等動作,這使得網上有些聲音開始談我軍對臺軍事行動“封而不打”,就能逼降“臺獨”當局。
而這其中,有些臺灣媒體就用上了“蟒蛇戰(zhàn)略”這個詞匯。
1861年美國漫畫“斯科特的蟒蛇”,這是對這種消極戰(zhàn)略的諷刺,意思是封鎖歸封鎖,叛軍卻還在為所欲為
我們知道,“蟒蛇戰(zhàn)略”一詞,是有典故的,出于美國南北戰(zhàn)爭,當時北軍司令斯科特提出并實施對南方叛軍海上和陸上封鎖的計劃,希望通過封鎖迫使南方放棄抵抗。
但單純的封鎖行動并不能將具備常規(guī)物資自給自足能力,并且可以通過海上走私維持與英法等國貿易的南方迅速屈服,甚至南方還主動對英國進行棉花禁運,希望通過施加經濟壓力,讓英國承認南方獨立。
實際上當時英法等國對美國南北雙方的態(tài)度是頗為曖昧的,南北雙方的諸多倉促發(fā)起的大規(guī)模作戰(zhàn)都有通過戰(zhàn)場勝利贏得國際支持的因素,這一點和今天的俄烏戰(zhàn)場頗為相似。也正是因為這種微妙的國際局勢,使得北方無法單純依靠“蟒蛇戰(zhàn)略”獲勝。
而“蟒蛇戰(zhàn)略”的信奉者也包括半島戰(zhàn)役期間的北軍司令麥克萊倫,歷史學家們相信,正是因為他癡迷于“蟒蛇戰(zhàn)略”,對林肯要求以優(yōu)勢兵力強攻南軍首都里士滿的命令陽奉陰違,在戰(zhàn)役期間行動遲緩,瞻前顧后,最后被以少勝多。
所以,“蟒蛇戰(zhàn)略”看似是對美國整體而言代價最小的戰(zhàn)略,客觀上卻帶來了更大的損失和破壞。
但頗有辯證法意味的是,雖然單純依靠“蟒蛇戰(zhàn)略”迫使南方投降的軍事計劃破產了,但縱觀整個南北戰(zhàn)爭,北方又確實是在對南方繼續(xù)實施“蟒蛇戰(zhàn)略”,包括奪占密西西比河流域,切斷南軍東西交通,以及越來越多的投入海軍維持對南方的封鎖。最后被攻占里士滿(南方首都,唯一大型兵工廠所在地)后,南方雖然仍控制著大片領土,有著足夠兵源,但還是因為封鎖,無法武裝更多軍隊,被迫投降。
所以“蟒蛇戰(zhàn)略”本身沒有取得成功,但封鎖確實又為戰(zhàn)爭勝利做出了貢獻。
單靠封鎖是沒法讓一個政權“自殺”的,只有絕望才能
其實類似的情況在后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也能看到,對德國的戰(zhàn)略轟炸從最初英美的期望和實際的效果來看,簡直是大敗虧輸,因為它根本沒有能迫使德國投降,而對日本的“饑餓行動”也沒能迫使日本放棄抵抗。
但我們也都知道,對德國的戰(zhàn)略轟炸也確確實實破壞了德國的軍事生產, 降低其民心士氣,對日本的戰(zhàn)略轟炸和封鎖同樣也大大降低了日軍戰(zhàn)爭后期的抵抗能力。
這就引出了一個結論,即封鎖行動是不能逼人“自殺”的。
從歷史經驗來看,單純通過封鎖,你可以逼迫對手接受一些條件、 甚至喪權辱國——比如鴉片戰(zhàn)爭中英國人切斷京杭大運河。
但你要逼迫對手投降、逼迫對手政權自我了斷——從歷史來看尚無成功先例,畢竟如果投降或者不投降,最后的結果都是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消亡,那么任何仍然控制著足夠暴力機器的政權都不會選擇放著自己尚存的賭本不用。
對于臺灣當局也是一樣的道理。
當年美國人也認為日本沒了石油就會投降,但日本沒有投降,于是就成了餓死日本人他總要投降了吧,放火燒了東京它總要投降了吧?結果餓死、燒死的日本人是不少,但最后日本軍國主義還是不肯投降,仍然抱著“只要美蘇打起來我們就得救了”的心思企圖組織“一億總玉碎”,和當年老蔣“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必然爆發(fā)”的想法是一樣的。最后原子彈都扔了過去,日本人還是不投降;還是蘇聯紅軍打進東北,日本終于看清自己完蛋之前蘇聯是不會和美國打起來的,這才終于投降。
所以怎么迫使對手投降,還是要徹底斷絕他們的希望才能投降。
我們知道,美國人不知道么?
所以美國“效費比”最高的策略就是模糊政策,只要美國人口頭上說:“我就要來了,我馬上就來了,我真的馬上就來了”,哪怕不動一兵一卒,“臺獨”當局就會覺得這最后的救命稻草還在,他們就不會主動放棄抵抗。
在這種情況下,單純封鎖是不可能讓他們放棄希望的。
當然,這不表示封鎖沒有用,因為臺灣真的太小了,其自我維持的能力真的不強。
根據現有數據展開的推算已經明確顯示,對臺作戰(zhàn)中我方損失最小,代價最小的方式確實就是封鎖+轟炸,而且時間也不會太長;大約一個月左右時間,就可以通過轟炸和導彈、火箭彈攻擊使得臺軍失去抵抗能力。而且要想取勝,最后還是要進行登陸作戰(zhàn),無非是對手已經被轟炸和封鎖消耗得差不多了而已。其實這和海灣戰(zhàn)爭情況非常類似,聯軍也是通過一個月左右的轟炸,之后才得以幾乎沒有什么傷亡代價就把伊拉克幾十萬大軍消滅掉的。
要達成這樣的勝利,需要的前提是美國完全坐看。
這個前提成立嗎?或許吧,甚至隨著中美實力繼續(xù)變化,可能性還會增加。只是,這等于把我們的勝利建立在對手身上,而不是我們自己身上了。
或者這個話我們可以這么說,只有我們做好在一周內通過強行登陸作戰(zhàn),承受相當傷亡損失代價解決問題的準備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轟炸一個月、傷亡不過百解決臺灣問題。
即使如此,拖一個月也意味著更多的變數。當前微妙的國際局勢之下,你很難說會發(fā)生什么,我們看看烏克蘭戰(zhàn)爭就可以明白的看到這一點,歐洲國家在戰(zhàn)爭初期已經拋棄了烏克蘭,但隨著烏克蘭穩(wěn)住陣腳,人家一下子就硬起來了,援助就來了,甚至還多次說要出兵。
近年來我國與歐洲交往中也多次出現因為一些小小的意外事件他們就突然翻臉不認人的情況,甚至這種翻臉不認人根本上來說還是對他們自己利益有害的。當然歐洲在臺灣問題上是沒有什么實力的,但如今的美國,和歐洲一樣,可不是由一群“訓練有素的公務員”們說了算的,政客為了短期政治利益做出違背本國國家利益的行為,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對于“臺獨”當局來說,多拖一天是一天,多拖一天就多一點“希望”。而且拖一天,戰(zhàn)后的國際形勢也就更復雜一些,也就對我們更不利一點。
所以,對臺作戰(zhàn),還真就是“解放戰(zhàn)爭慢不得”,至少我們的準備一定是奔著在最短時間內徹底解決問題去的,只有做好“諾曼底”式登陸戰(zhàn), 乃至于與美國全面翻臉,進行“中途島”式的海上決戰(zhàn),甚至最終核攤牌的準備,才有空間、有條件進行代價最小的“海灣戰(zhàn)爭”式作戰(zhàn)。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堵開源 
-
日本向第二個基地部署F-35,接裝總數突破40架
2025-04-05 18:35 -
中柬云壤港聯合保障和訓練中心正式掛牌運行
2025-04-05 13:09 觀察者頭條 -
巴西宣布采購2艘英國二手船塢登陸艦
2025-04-04 16:06 -
美太空軍鼓吹“太空軍事化”,又拿中國做文章
2025-04-04 12:10 -
日本2025財年防衛(wèi)預算通過,投入重金開發(fā)“日本星鏈”
2025-04-03 21:23 -
美國批準售菲F16戰(zhàn)機:20架賣55億
2025-04-02 15:27 -
美國航母正在駛離臺海
2025-04-02 15:13 -
東部戰(zhàn)區(qū)模擬對重要港口精確打擊
2025-04-02 10:15 -
臺LNG船“因軍演不敢進港” 臺網友炸鍋
2025-04-02 09:59 -
美保守派警告特朗普:美缺乏對付中國的戰(zhàn)術核武器
2025-04-02 08:53 -
對臺軍演代號變更意味著什么?
2025-04-02 08:35 臺灣 -
東部戰(zhàn)區(qū)位臺灣海峽中部、南部相關海域組織“海峽雷霆-2025A”演練
2025-04-02 08:18 -
24小時內第三次,胡塞武裝稱再次襲擊美軍航母
2025-04-02 06:33 美國一夢 -
美防長:啟動駐日美軍司令部改編計劃
2025-04-01 14:49 -
破、踏、劈、斬!現場感受海軍艦艇圍島進逼壓迫感
2025-04-01 13:52 臺灣 -
離奇墜毀事故后 美F35飛行員不接受軍方“甩鍋”
2025-04-01 11:52 -
專家解讀:解放軍聯演展現了三種軍事能力
2025-04-01 11:30 臺灣 -
臺軍第二批次沱江艦首艦下水
2025-04-01 10:00 臺灣軍事 -
這次演訓有什么背景?軍事專家解讀
2025-04-01 09:57 臺灣 -
東部戰(zhàn)區(qū)發(fā)布《降妖除魔》!
2025-04-01 09:28
相關推薦 -
這個前蘇聯國家正在外交大轉向:愿深化對華關系不設限 評論 119“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8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3“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6“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