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節(jié) | 人工智能治理:中美聯(lián)合國握手,哪里求同,哪里存異?
最后更新: 2024-07-04 16:02:48
編者按:從硅谷到華強北,從莫斯科到以色列,從實驗室到辦公室,從課堂到戰(zhàn)場,全球人工智能(AI)技術飛速發(fā)展,等不及人們爭論出個結果,就已經快速應用到人類世界的方方面面。
AI治理課題隨之變得極為緊迫和現(xiàn)實。
日前,中國向聯(lián)合國大會提交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獲得美國聯(lián)署,獲得通過。兩個大國在AI問題上攜起手來,促進全人類共享智能紅利。
這是中國在AI治理問題上推動全球合作的最新進展。
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愿同各國加強交流和對話,共同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fā)展。
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與馬克龍總統(tǒng)共同發(fā)布《中法關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聯(lián)合聲明》。
今年2月,印尼在全球人工智能倫理論壇上提出了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時要考慮到“全球南方”,國際社會大多數(shù)的聲音,也應認真傾聽。
面對這一全球挑戰(zhàn),中國是何立場,有何抓手?如何平衡斗爭與團結?應當依靠誰,團結誰?科工力量與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傳播研究院全球南方研究中心主任熊節(jié)進行了深入探討,以下是此次對話實錄:
科工力量:對全球AI治理來說,AI武器化可能是我們面臨的顯性問題,AI武器化有哪些途徑?
熊節(jié):在我們不久前的探討中,參考了美國去年11月由拜登總統(tǒng)所發(fā)布的《關于人工智能的安全、可靠、可信發(fā)展和使用的總統(tǒng)令》及白宮的解讀。
2023年11月,美國總統(tǒng)拜登簽署了《關于人工智能的安全、可靠、可信發(fā)展和使用的總統(tǒng)令》(Executive Order on the Safe,Secure,and Trustworthy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新華網(wǎng)
我們之所以借鑒美國的觀點,是因為美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最為先進;同時,歷史上,美國在將科學技術武器化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因此,我們應該首先參考美國的思路,了解他們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從總統(tǒng)令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主要方向:第一種是人工智能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影響,可能產生交通、能源、化學、生物、輻射和數(shù)字空間等領域的影響。隨著整個社會的數(shù)字化程度越來越高,基礎設施越來越多地采用計算機數(shù)字化管理,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在增加,數(shù)字世界的攻防戰(zhàn)一直持續(xù)不斷,在人工智能被引入后,對抗性會更強。
第二種是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危險生物材料研發(fā)的風險。這一點在拜登總統(tǒng)令中被特別強調,必須引起我們注意。解讀中提到,政府采購需要與私營部門合作,列出篩選后的供應商清單。我們從中可以推斷,美國不但已有廠商在進行相關工作,而且這些廠商希望通過影響政策來壟斷相關業(yè)務,防止其他企業(yè)介入。這些企業(yè)的活動內容值得我們深入關注。
由于現(xiàn)階段蛋白質合成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窮舉法”,而人工智能無疑能大幅提高這一過程的效率和準確性。如果這種技術被用于危險目的,比如戰(zhàn)爭,那么它也能大幅提高生物武器的制造效率。鑒于美國在這方面的歷史記錄并不良好——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曾經接受日本731部隊的所謂科研成果,并且曾在朝鮮戰(zhàn)場、越南戰(zhàn)場多次使用生化武器,這一點必須警惕。
位于美國馬里蘭州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中新網(wǎng)
第三點是利用AI生成內容來制造欺詐和假新聞的風險。以前,造謠傳謠主要是通過文字內容,如今配合人工智能深度偽造等相應技術,現(xiàn)在視頻造假內容也越來越多。我們已經看到,宣傳戰(zhàn)、輿論戰(zhàn)都是美國混合戰(zhàn)爭的關鍵組成部分,人工智能技術將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科工力量:類比“核俱樂部”、“太空俱樂部”,現(xiàn)在美國明顯正在努力推動“AI俱樂部”,您認為AI武器化能否成功?
熊節(jié):我認為一定會成功。從最初的木棒到后來的各種技術,人類有一種不好的傳統(tǒng),那就是將一切能夠武器化的東西都武器化。另外,如果與“核俱樂部”相對防止了核擴散的情況相比,我覺得AI大模型的擴散是更令人擔憂的問題。當初,核武器的出現(xiàn),很快就形成了一種“末日威懾”,相比之下,AI的武器化在單次打擊的毀滅力上沒有那么強,因此其帶來的恐懼心理相對較低,但另一方面,AI的可獲得性卻比核武器大大提高,軟件可以零成本復制,大模型復制起來可能稍微困難一些,但最多也只需處理幾百GB的數(shù)據(jù),如今要控制一個AI大模型的擴散幾乎是不可能的,各種犯罪團體、極端主義團體都可能獲得大模型。
ChatGPTpixabay
科工力量:包括中國在內的南方國家怎么應對?
熊節(jié):7月1日,第78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一份重要決議《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這份決議由中國主提,140多國參加決議聯(lián)署。
7月1日,聯(lián)合國通過《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現(xiàn)場中國日報
這份決議強調人工智能發(fā)展應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類的原則,鼓勵通過國際合作和實際行動幫助各國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增強發(fā)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fā)言權,倡導開放、公平、非歧視的商業(yè)環(huán)境,支持聯(lián)合國在國際合作中發(fā)揮中心作用,實現(xiàn)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續(xù)發(fā)展,助力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
這與將AI武器化、用于謀求霸權地位的立場和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從社會主義新中國立場和傳統(tǒng)出發(fā),我們的態(tài)度是,不追求武器化,但不放棄武器化。我們不會主動侵略或欺負別國,但要維持和平,首先需要有斗爭的能力,武器是這種能力的重要部分,如果沒有武器化的能力,就可能面臨挨打的風險。
技術上,數(shù)字世界的攻防往往是一體的,我們需要的是堅固的“盾”,但前提是擁有足夠鋒利的矛,才能幫助我們識別和防范各種高度動態(tài)化的威脅。如果我們想要促進賽博空間的和平,其方式可能不是通過每個國家都擁有最強的武器來形成相互威懾,而是通過普及更有效的防范措施,讓所有國家都能受益,這樣,AI武器可能就難以發(fā)揮作用了。
pixabay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史岱君 
-
黃愷、鄭永年等 | 萬字圓桌實錄:中國不能錯過人工智能時代
2024-07-04 15:38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世界99%的算力用于模型訓練,只有不到1%用于安全優(yōu)先”
2024-07-04 12:15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這場大會,為AI發(fā)展提供了“中國藍本”!
2024-07-04 11:16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專稿|AI時代,中國占到了意想不到的先手
2024-07-04 08:25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神十八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活動
2024-07-03 23:13 航空航天 -
聚焦金融科技前沿,交通銀行再度成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戰(zhàn)略合作伙伴
2024-07-02 16:26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天兵科技就火箭墜落致歉,針對周邊受損房屋勘查、鑒定與賠付
2024-07-02 15:45 航空航天 -
中國科協(xié)發(fā)布2024重大科學問題難題
2024-07-02 11:54 科技前沿 -
華為這些國內頭部企業(yè),對產業(yè)鏈貢獻不夠好?
2024-07-02 08:30 -
嫦娥六號總師:這點成為美中不足
2024-07-01 10:23 航空航天 -
天龍三號火箭試車發(fā)生事故:學費必須交得值
2024-06-30 22:35 航空航天 -
長七改火箭成功發(fā)射中星3A衛(wèi)星
2024-06-29 20:55 航空航天 -
今天,中國的大模型底座能力到底怎么樣?
2024-06-28 15:17 人工智能 -
專稿|任正非說的“鹽堿地”,中國光伏的希望田野
2024-06-28 09:50 -
OpenAI終止對中國提供API服務,周鴻祎發(fā)聲
2024-06-26 13:53 人工智能 -
首次!我國科學家實現(xiàn)獼猴全腦尺度神經活動監(jiān)測
2024-06-25 18:20 科技前沿 -
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致電祝賀
2024-06-25 14:50 航空航天 -
專稿|不顧一切的脫鉤:美國國會為何瞄準這家中國企業(yè)
2024-06-25 09:54 -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公布
2024-06-24 17:46 -
“NASA和波音早就知道這個問題,但仍發(fā)射了火箭”
2024-06-24 16:23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34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56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2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5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3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