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高:需要全面糾偏對我國債務的認知
最后更新: 2023-06-30 07:49:07我國的通脹和國際收支約束顯然沒有收緊。近兩年來,我國面臨的更多是通縮的壓力。而從1994年至今,我國已連續(xù)29年錄得經常賬戶順差。長期的經常賬戶順差讓我國累積了大量海外資產。國際投資頭寸表(IIP)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對外凈資產規(guī)模(我國持有的海外資產減去我國外債)已上升至2.53萬億美元,是2022年我國GDP的14%。如果有人擔心我國債務規(guī)模太大了,別忘了我國還向海外凈借出了2.53萬億美元。因此,我國政府債務的約束沒有收緊,政府在加杠桿方面有很大空間。(圖表 8)
當我國處在當前這樣內需不足的狀態(tài)時,政府既有加杠桿的空間,也有加杠桿的必要。財政當然是宏觀經濟穩(wěn)定的一道重要防線,但這道防線該怎么用,卻需要用宏觀思維來分析和判斷。現代財政政策理念是財政要逆周期行事,在經濟下行的時候發(fā)揮需求穩(wěn)定器的作用。如果只是用分析企業(yè)的微觀邏輯來看待政府,要求財政要量入為出,控制債務規(guī)模,其實沒有理解政府債務的真正約束所在,會把財政變成經濟波動的放大器。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時候,政府理應加杠桿來創(chuàng)造需求,發(fā)揮擴大內需、穩(wěn)定增長的作用。
當然,僅僅說政府要加杠桿還不夠。是中央政府加杠桿、還是地方政府加杠桿?是通過顯性的國債來加杠桿,還是放任隱性政府債務增長來加杠桿?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作為政府創(chuàng)造需求的利器,該如何在政府加杠桿中發(fā)揮作用?加杠桿過程中財政與貨幣又該如何配合?這樣的問題還可以舉出很多,并且都值得深入分析。但考慮到本文已有萬字的長度,實在不宜在此處展開這些問題,而只能將討論留給未來的文章了。
5. 過去幾年去杠桿的歷史回顧
以上是用宏觀思維,在理論上對我國債務做的分析。而最終,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從2016年我國全面啟動供給側改革,并將去杠桿作為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之首開始,去杠桿一直是我國宏觀政策的主要方向。對過去幾年的歷史做一下回顧,有助于更好評價去杠桿政策,以及這一政策反映出的過去幾年國內對債務的主流認知。在過去幾年與去杠桿政策相關的經濟數據中,可以得出兩點結論。
第一、去杠桿政策并未減慢國內債務率的上升速度,反而有推高債務率的傾向。2018-2019年、以及2021-2022年,是我國兩波強力去杠桿政策的推進期。在這兩段時間里,國內社融增速明顯放緩,但同期我國債務率(債務占GDP比重)與全球平均債務率的比值卻不降反升,表明在這兩段時間里,國內債務率升幅反而更明顯地超過國際平均債務率的升幅。事實上,觀察過去幾年我國債務率和全球債務率的比值數據,可以發(fā)現它與我國社融增速負相關,表明去杠桿政策傾向于讓國內杠桿率更快上升,放松去杠桿政策反倒有助于減緩國內杠桿率的升勢。(圖表 9)
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結果反直覺,但這恰恰體現了宏觀與微觀的差異。債務率是個分數,分子是債務規(guī)模,分母是名義GDP。去杠桿政策在壓低社融增速,抑制債務規(guī)模增長的時候,也會給經濟增長和通脹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壓低處在分母位置上的名義GDP的增長。寄希望于去杠桿政策只壓低分子,而不影響分母,從而能降低分數值,是在用微觀靜態(tài)邏輯來思考宏觀動態(tài)的經濟,很難得到想要的結果。
第二、去杠桿政策還更為明顯地打擊了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民營部門。在2018-2019年、以及2021-2022年這兩段時間里,民營工業(yè)企業(yè)的資產負債率都在社融增速放緩的同時明顯上升。同期國有工業(yè)企業(yè)資產負債率卻有所下降。這是因為相比國企,民企抵御風險的能力更弱。在去杠桿政策帶來的融資緊縮、經濟下行的環(huán)境中,民營企業(yè)更難拿到融資,經營情況惡化得更快。(圖表 10)
觀察工業(yè)企業(yè)虧損面數據,也能看到去杠桿政策給民營企業(yè)帶來的壓力。2018年至今,國有工業(yè)企業(yè)的虧損比例大致穩(wěn)定在30%出頭的位置。而同期,民營工業(yè)企業(yè)的虧損比例則從2018年年初的12%,上升到最近的25%,翻了一番還多。(圖表 11)
對民營企業(yè)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性,各方早有認識。劉鶴副總理在2021年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開幕式的致辭中說到:“民營經濟為我國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chuàng)新、80%以上的城鎮(zhèn)就業(yè)、90%以上的市場主體數量。”【5】去杠桿政策顯然不會以打擊民營企業(yè)為目標。但不以這為目標,卻產生了這樣的結果,只能說明在政策設計中,以及政策所反映的債務認知方面出現了偏差。
最后,去杠桿政策還給貨幣政策帶來了明顯干擾。如前文所述,去杠桿政策往往落腳于對社會融資的打壓之上。而銀行體系正是通過發(fā)放信貸和購買債券來在實體經濟中創(chuàng)造廣義貨幣的??梢哉f,社會融資的發(fā)放是貨幣政策傳導路徑的第二環(huán)節(jié)——傳導路徑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央行在金融市場的基礎貨幣投放。在貨幣政策傳導路徑的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央行能直接掌控第一環(huán)節(jié),卻只能間接影響第二環(huán)節(jié)。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可以較為直接地增加金融市場流動性。但這只是為金融體系更好將儲蓄轉化為投資提高了便利性,而并不會自然轉化為實體經濟融資的寬松。如果社會融資增長被去杠桿政策抑制,央行的寬松政策就難以傳導到實體經濟中。
在2023年6月14日發(fā)表的《降息是無奈的選擇》一文中,筆者曾說:“在貨幣政策傳導路徑阻塞的時候,短期利率的降低未必能刺激向實體經濟的融資投放,反倒可能推升金融市場中的杠桿交易,加大金融風險?!?】”貨幣政策傳導路徑之所以受阻,使得央行在決定是否降息時左右為難,正是因為去杠桿政策抑制了社會融資的增長。
6. 結語
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面臨比較明顯的下行壓力,令預期轉弱、信心不穩(wěn)。經濟的弱勢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去杠桿政策帶來的自我緊縮。去杠桿政策的初衷當然是好的,但良好的愿望未必會帶來好的結果。缺乏宏觀思維,忽略我國經濟的宏觀背景、以及這種背景產生的原因,僅憑微觀邏輯而就債務談債務,很容易形成對債務的偏頗認知,進而影響到政策。
當前,中國經濟需要的是全面糾偏對我國債務的認知,放松自我施加在中國經濟上的約束。必須要糾正那些在理論上站不住腳,在實踐中也被證偽的看法,從而讓各方對債務這個關鍵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準確。這樣方能讓政策更加切合中國實際,從而扭轉過去幾年我國經濟的不利走勢,重塑各方信心,讓經濟發(fā)展重回正軌。(完)
注釋:
【1】凱恩斯的“挖坑理論”出自《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的10(VI)節(jié)。
【2】克魯格曼,2014年11月4日,《成功的商人不懂宏觀經濟》,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41104/155920728159.shtml。
【3】儲蓄的定義是收入減去消費。居民儲蓄等于居民收入減去居民消費。企業(yè)儲蓄等于企業(yè)收入減去企業(yè)消費。這里的企業(yè)收入不是會計意義上的企業(yè)營收,而是企業(yè)分紅之后的利潤。又由于企業(yè)消費為零,所以企業(yè)儲蓄就是企業(yè)分紅之后的利潤。
【4】杰弗里·薩克斯、費利普·拉雷恩,《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57-158頁。
【5】新華社,2021年9月6日,《劉鶴出席2021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開幕式》,https://www.gov.cn/guowuyuan/2021-09/06/content_5635619.htm。
【6】徐高,2023年6月14日,《降息是無奈的選擇》,http://www.chinacef.cn/index.php/index/article/article_id/10141。
- 原標題:需要全面糾偏對我國債務的認知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佳芮 
-
20.65億,美團接手前高管AI大模型創(chuàng)業(yè)項目
2023-06-29 20:16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微信支付對部分校園場景收費引爭議,背后有何考慮?
2023-06-29 18:00 觀網財經-互聯網 -
仰仗耐克集團旗下品牌的永興東潤國際擬港股上市
2023-06-29 10:26 觀網財經-金融 -
多晶硅形勢不佳,中圣科技能否市值超百億?
2023-06-29 10:13 觀網財經-金融 -
?“5G網絡演進的必然之路”,孟晚舟所說的5.5G是什么?
2023-06-28 20:52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財政部:截至5月末全國地方債余額375579億 控制在批準限額之內
2023-06-28 18:16 觀網財經-宏觀 -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跌破7.25關口
2023-06-28 18:09 觀網財經-海外 -
全球最大鎂合金汽車壓鑄件在重慶試制成功
2023-06-28 10:33 觀網財經-汽車 -
前5月全國規(guī)上工業(yè)企業(yè)利潤下降18.8%
2023-06-28 10:23 中國經濟 -
股票不翼而飛?德意志銀行通知客戶壞賬風險
2023-06-28 09:48 觀網財經-金融 -
剛解禁一天,多個股東就計劃大比例減持龍芯中科
2023-06-28 07:42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3746億風險資產未如實反映,20余家國有信托公司被重點審計
2023-06-27 17:43 觀網財經-金融 -
住建部長:提高住房品質,探索建立房屋養(yǎng)老金制度
2023-06-27 16:38 觀網財經-房產 -
B站做了一個艱難但是正確的決定
2023-06-27 10:57 觀網財經-互聯網 -
紫光展銳董事長再次變更,為IPO做準備?
2023-06-27 10:34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什么情況?部分銀行理財開始“虧”了
2023-06-26 19:34 觀網財經-金融 -
?美聯儲喉舌發(fā)文暗示美國不會經濟衰退,大摩實名反對
2023-06-26 18:01 觀網財經-金融 -
?KKR、紅杉資本架構調整,美元基金為何被中國企業(yè)敬而遠之?
2023-06-26 17:49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華為:盤古大模型將迎來重大升級
2023-06-26 17:44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日元匯率再度逼近30年新低,日本兩官員今日放話
2023-06-26 17:33 觀網財經-金融
相關推薦 -
這個前蘇聯國家正在外交大轉向:愿深化對華關系不設限 評論 188“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71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6“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9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