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斌:登陸演習也上了,下一個目標是“邦交國”?
關鍵字: 臺灣大選臺灣邦交國蔡英文外交政策邦交國【臺灣“大選”落幕,民進黨上臺,外界猜測兩岸關系或走入跌宕期。1月20日,央視《軍事新聞》欄目報道了軍部駐扎廈門的第31集團軍近期在東南沿海進行大規(guī)模實彈登陸演習的消息。21日,臺灣偏綠媒體《自由時報》在頭版位置刊登了蔡英文專訪,她首度提及,尊重“九二會談”這個事實,以此為基礎推動兩岸關系。
蔡英文對兩岸關系的最新表述是否為其未來施政要點,仍有待觀察,不過,至少蔡英文的身段放軟了。選舉前夕,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追打蔡英文繼承陳水扁“烽火外交”,臺灣18個“邦交國”已經在北京排隊了。消息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不可小窺其威懾力。在本文作者看來,蔡英文與其費盡心思考慮如何積極“外交”,不如把精力花在如何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這樣才真正對臺灣有利,對臺灣人民有利?!?/strong>
蔡英文在臺灣“大選”中如期獲勝,民進黨也在“立委”選舉中囊括過半席次,相較于陳水扁時期的“朝小野大”,這次可謂實現(xiàn)了“完全執(zhí)政”。選舉結果反映了臺灣選民的意愿,是臺灣當局合法性的主要來源。
但臺灣的特殊之處還在于其外部合法性的問題,即國際社會的承認與認可。從選后這幾天的情況可以看出,無論是臺灣“外交部”第一時間公布各國對新當選領導人的祝賀情況,還是臺灣媒體接連報出諸如“瑞典國家電視臺在選舉報道中出現(xiàn)‘臺灣共和國’字樣”、“挪威移民局承認臺灣是國家”、“英國網友發(fā)起承認臺灣是國家的聯(lián)署請愿”(注:請愿人數目前已超過1萬,英國政府將啟動響應程序,對此議題作出回應)這樣的新聞,都是在竭力營造一種國際承認的氛圍,為即將上任的蔡英文政府積累外部基礎。
而在這種基礎之中,“邦交國”自然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因為它最能體現(xiàn)出對國家主權的認可。正如臺灣前“外交部長”楊進添所言,“‘邦交國’的重要性在于,國際間一定要有外交承認,才能構成主權國家的必要條件,所以臺灣必須要維持‘邦交國’”。但由于臺灣當局在國際上缺乏正當性的客觀事實,使其在建立“邦交”問題上舉步維艱,甚至要“維持現(xiàn)狀”都很困難。
臺灣大選之前就多次有人警示過,2016民進黨執(zhí)政后可能引發(fā)“雪崩式斷交”。事實上,勝券在握的蔡英文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數月前便開始陸續(xù)拜會“邦交國”駐臺使節(jié),承諾上任后雙邊合作及各項援助政策都將延續(xù),以防范上任后可能出現(xiàn)的“外交動蕩”。
臺灣的“邦交國”是些什么國家?
臺灣所謂的“邦交國”目前共有22個,除了全世界天主教中心的梵蒂岡是臺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其余的則是3個在非洲、6個在大洋洲、12個在美洲,大多數是地處加勒比海地區(qū)的拉美國家。臺灣當局向來重視“邦交國”的數量,尤其會被當作領導人的“外交成績單”。就像陳水扁讓臺灣“邦交國”丟了9個,至今都被馬政府和國民黨揪住不放。但與政府的緊張態(tài)度相反,臺灣老百姓似乎并不那么在意,尤其是年輕人。據臺灣2015年青少年國際觀調查結果顯示,對于臺灣“邦交國”數量,僅有三成五的青少年選擇了21至30之間。
提到臺灣的“邦交國”,往往會被形容為是一些“小而窮”的國家。的確,在網上檢索一下這些國家的名字,就會看到諸如梵蒂岡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瑙魯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薩爾瓦多是“中美洲面積最小的國家”這樣的描述。通過觀察這22個國家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發(fā)現(xiàn),除了上述幾個“最小”之外,像美洲國家圖瓦盧的國土面積只有26平方公里,人口數還不到1萬,也是“小得可憐”。細數一下,國土面積小于臺灣的國家有15個,且有10個甚至不到臺灣的十分之一大。
再來說窮,除去宗教性質的梵蒂岡,以及缺乏經濟數據的瑙魯,根據世界銀行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剩下的這20個國家中,有一半是處于中低收入及以下的,教育普及、社會治安與醫(yī)療衛(wèi)生仍然是這些國家所要解決的難題,比如危地馬拉的文盲率約21%,斯威士蘭成年人族群艾滋病感染率約26.5%,所羅門群島還沒有現(xiàn)代經濟生活等,就連前兩年臺灣剛“被斷交”的岡比亞也是“非洲最不發(fā)達的國家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剩下的另一半國家則處于中高收入及以上水平,巴拿馬近年來的經濟一直處于良好的增長狀態(tài),帕勞也是太平洋島國中相當富有的國家。可見,將臺灣的“邦交國”簡單歸類為“小而窮”并不十分準確,也不利于觀察臺灣與這些國家的關系發(fā)展。
臺灣與“邦交國”的關系如何?
上文已經提過,“邦交國”在法理上的意義,主要是國家主權的構成要件。對于臺灣而言,現(xiàn)實意義則在于寄希望這些國家在其重返聯(lián)合國及參與相關國際組織等議題上能所助力。臺灣當局曾表示,每年大約有15-16個“邦交國”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世界衛(wèi)生大會及相關峰會等國際場合為臺灣執(zhí)言。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馮雪
-
最新聞 Hot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
特朗普威脅后,日本表態(tài)
-
“70%的工人都走了,美國人又不愿意干,我們快破產了”
-
是否會驅逐馬斯克?特朗普回應
-
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
又鬧翻了!特朗普喊話馬斯克:補貼你拿的最多,DOGE應該查查
-
“特朗普都沒見到,你就往中國跑?”,澳總理黑臉…
-
“在中國果斷反制時,歐洲在為美國買單”
-
佩通坦被停職,泰國副總理出任看守總理
-
中國披露新型“石墨炸彈”?“可致目標區(qū)全面斷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