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花一周年| 后太陽花時代,臺灣的挫敗與轉機
關鍵字: 臺灣統(tǒng)一反服貿運動太陽花學運太陽花運動臺灣太陽花運動一周年318太陽花運動臺灣3·18太陽花運動至今已滿一年,再加上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這一年島內變動之快,讓人的思考感到偌大壓力。無法否認3·18對臺灣影響甚大,有人認為“太陽花”為臺灣的未來帶來陽光,也有人認為“太陽花”的陰影壓得臺灣喘不過氣來,不管持肯定或否定的態(tài)度,這都是這場運動輻射出來的能量。
3·18周年之際,各路人馬急于總結,也想為“太陽花”樹立不亞于1990年“野百合學運”的歷史評價。臺北市長柯文哲就說:“3·18學運是臺灣近幾年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公民覺醒運動,要用歷史眼光來看待這場學運”,“一百年后回去看2014年,影響最大的是學運,而不是11月29號投票?!?
不如我們就按柯文哲的“指示”,以歷史的眼光來檢視“太陽花”到底為臺灣留下了什么?島內自2008年以來經歷了“野草莓”、“反旺中/反媒體壟斷”、“白衫軍”等幾場規(guī)模不等的“公民運動”,經過幾波動員洗禮,運動的發(fā)展在“太陽花”時終于臻于成熟。一波接著一波的沖撞,特別是“太陽花”標榜著“反體制”與“公民不服從”的精神信仰,最終展現(xiàn)出來的動能卻集中在“反中”與“反國民黨”,未曾撼動戰(zhàn)后真正制約臺灣的結構──親美反共及由此派生出的“藍綠”格局──甚至加深、鞏固了它。
“太陽花女王”劉喬安
太陽花前前后后所掀起的波瀾,或許會為島內政局增添動蕩,但未曾改變過臺灣社會的集體想象,當然也無法轉變臺灣舵手(無論藍綠)駛離大陸的航向。
近一年來,被太陽花群眾烙上“親中賣臺”的馬英九政府似乎也在焦慮自己與大陸靠得太近,因此先是透過檢調單位起訴義務服務臺灣考生赴大陸求學的“夏潮聯(lián)合會”,接著又在今年將臺大等6所進行兩岸學術交流的大學停權半年。在政治上,馬政府駐美代表處今年元旦在美國“雙橡園”升旗突襲,反而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換來“兩個中國”或“一邊一國”之嫌;接著又為M503新航路與大陸針鋒相對;兩會期間,習近平以“地動山搖”形容九二共識對兩岸政治互信的重要性,臺灣新任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卻回應“聽了會不舒服”。
在歷史意識形態(tài)上,臺灣聞不到絲毫隆重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與臺灣光復70周年的味道,臺灣“國防部”反而先跳出來開記者會指責大陸“抗拒事實、反歷史”;馬政府對于高中歷史、公民等課綱的“微調”,在今年2月更是被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審判決“教育部”敗訴。
經歷這場嘈雜喧囂的運動之后,社會內部的撕裂與激辯帶來的不是更多元的態(tài)度,對于中國大陸的視角反而更加禁錮、僵化,對于在臺灣的陸配、陸生與陸客的歧視及排斥不減反增。與此相較,太陽花背后所象征的地緣政治意義,經過一年以來的沉淀,其面目則愈加清晰。去年太陽花退場沒多久,我在觀察者網寫了一篇文章《美國還能繼續(xù)滋養(yǎng)臺灣的太陽花么?》,結論的最后一句是這樣寫的:“植在臺灣泥土里的這株太陽花,或許將永遠面向美國綻開著?!爆F(xiàn)在看來亦是如此。
積極鼓吹臺灣民族主義與香港民族主義的獨派中生代學者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在太陽花周年之際接受《自由時報》訪問,他直白且露骨地說:“在美國重返亞洲的大戰(zhàn)略,美日安保條約正待重新討論、日本要提升軍備時,基于‘民主’高正當性的太陽花學運形同一股反中力量之呈現(xiàn),正面呼應美國,學運某種程度改變了東亞地緣政治結構?!?
吳叡人這番“正面呼應美國”的清楚表態(tài),正好說明了無論中國大陸給臺灣帶來多少經濟利益與區(qū)域穩(wěn)定,青年世代所在意的“反黑箱”、“程序民主”終將淪為配角,因為符合臺灣“國族”建構工程唯一的“政治正確”,就是配合美國在東亞地區(qū)的戰(zhàn)略布署,換取美國的庇蔭,這才是他們心中真正在意的“實質正義”。
2016年“臺灣大選”距今剩不到一年的時間,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后太陽花時代所反應出來臺灣社會內部的動能,有很大一部分都將卷入大選的紛擾之中。臺灣移植西式代議民主制度之后,周期性的大選幾乎左右了臺灣島的走向,程度不一的變遷最終都會被大選的巨大能量給吸納進去,這也是臺灣背后的美國勢力所樂見的循環(huán)?!坝H美”加“藍綠”的格局仍是臺灣島上空最大的幽靈,這是太陽花不愿觸碰、更無從解決的結構性困局。
最有可能代表民進黨角逐大位的人選是現(xiàn)任主席蔡英文,她即將帶著包括兩岸政策在內的所有政見前往美國,說好聽點是“訪問”,其實就是摸頭稱臣──爭取美國的認同與欽點。而風中殘燭的國民黨,目前唯一浮上臺面的“救主”是朱立倫,但2011年《維基解密》的資料早已曝光朱是美國在國民黨內的“暗樁”。3·18太陽花、同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以及明年初的大選,將共同形成臺灣內部政治變動的脈絡,但無論藍綠何人勝出,其實都還是美國在臺的代理人,將持續(xù)與北京角力、拉鋸與博奕。
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上世紀70、80年代風起云涌的黨外運動,最終被民進黨的成立而收編;1990年那場改變臺灣政治發(fā)展的“野百合”,其結局是與李登輝里應外合,為初掌政權的李登輝掃除體制內部的政治障礙。如今看似又是另一個重要轉折點的3·18,卻也無法超越這樣的循環(huán)。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佳靜
-
最新聞 Hot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
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
“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
連續(xù)3個月!中國拒買美國石油
-
“大而美”過了,特朗普將于4日簽署
-
王毅:希望德方像中國支持德國統(tǒng)一一樣,支持中國實現(xiàn)國家完全統(tǒng)一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8個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