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127期:國際社會關注六中全會
最后更新: 2022-01-04 09:14:24問答環(huán)節(jié)
觀眾一:各位老師好,我叫劉海峰,是教育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六中全會的《決議》,我通讀了一遍,三萬多字,原本我以為很難懂、很官方的一份文件,但是我讀完之后發(fā)現很生動,很有韻味,它里邊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話語,而不是一些官方術語,我想問的是,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官方話語體系也正在改變,謝謝。
張維為:文風是非常重要的,現在你看到有很多比較朗朗上口的金句,“我們辦成了想辦而辦不到的大事”等等,讀起來就是蠻令人鼓舞的。我想這也是我們的文風也在與時俱進,我們希望這個文風不僅是接地氣,而且是代表時代的方向,有一種大氣感,我覺得這是好事。
鄭若麟:我也覺得非常好,這樣不僅接近了老百姓,也充分展現了中國文字的魅力。我覺得以后還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美好的。
觀眾二:各位老師好,我是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一名研究生。我的問題是,我們黨在這次歷史決議中深刻總結了百年奮斗以來的歷史經驗和對未來的一些規(guī)劃,那么這次《決議》對于國際上其它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比如說越南、老撾有什么樣的借鑒意義或者說什么樣的影響?謝謝。
張維為:越南我還比較熟悉,因為我跟越南黨校的學者交流過,他們私下跟我說,我們真的是跟在你們后邊,一般比你們晚半年,覺得你們這半年下來不錯的話,我們也提個類似口號,詞不一樣,但內容差不多。
但我想現在恐怕對整個非西方世界都是如此,人家非常關心我們,巴西、印度都有,真的關心中國的成果。因為這些國家嘗試了這么多年西方模式,最后是一地雞毛,真的沒有搞好?,F在中國的成功給它們帶來巨大希望。
遺憾的是,有時候我們中國故事還沒有講好,特別是我們的一些表述,人家看不懂,我們自己也在做,包括學術溝通,就是少一點套話,少一點官話,有針對性地跟人家講故事;你跟巴西講,你就了解點巴西的情況,跟印度講就了解點印度的情況,人家的問題非常具體。有時候我經常說,有些發(fā)展中國家眼睛里發(fā)著光,真的,就期望你給他一個答案,我們怎么就做不到,連你們十分之一也做不到,怎么回事?但實際上我們也知道,我們可以講,可以介紹,但要它做到是非常難的。
比方說我上次跟非洲講基層組織講,中國共產黨通過土地革命、二十二年的武裝斗爭,把基層農民組織起來,這就等于把社會重構了。通過農民協(xié)會,把每一個農民都加入農會之后,可以實現現代化,或者叫數字化管理。即使在二十年前,黨中央的聲音第二天就可以傳到基層農民了。這一點很多國家都做不到的,但這是一種基礎性的努力,所以這是很不容易的。但我覺得作為軟實力的部分,你該講還是要講,人家有個方向,有個參考。
鄭若麟:實際上中國的經驗也在影響著民主的發(fā)源地法國。法國說起來是最早提出民主理論的國家,比方說法國雖然現在左翼政黨很弱、極右翼強勢,最近法國社會黨總統(tǒng)候選人說,我們左翼來一個黨內選舉吧,所有左翼都聯合起來,推出一個候選人來,但是不行,左翼全部加起來不到20%,為什么呢?因為他們過去的那些左翼,比如法共,首先就放棄所有中國現在堅持的一切,黨的領導。
但是法國是這樣一個國家,理論往往先行。最近法國的一個理論學家,就是《新資本論》的作者皮凱蒂,他說了一句話,只有社會主義能救法國。他也看到了,按照目前法國的市場經濟、法國的政黨輪流執(zhí)政,法國沒有前途可言了。
下一張圖托馬斯·皮凱蒂在“COURRiER Japon”上的專欄文章;上一張圖為觀網的編譯報道。
觀眾三:三位老師好,我叫周開富,來自中鐵大橋局集團。我的問題是,十九屆六中全會的《決議》中提到了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形勢發(fā)生了根本性、全局性的轉變,我們黨在和各種社會思潮的斗爭中,為什么總是能夠引領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謝謝。
張維為:這個判斷是我們可以感受到的,十年前的輿論生態(tài),你如果回憶一下2011年“723動車事故”,您正好是做鐵路系統(tǒng)的,那時候網上全是罵自己制度的。那時,西方話語占了主導,政府是壞的,國企是壞的,那么國企生產的高鐵、動車肯定也是壞的,就這么個邏輯下來的。而且當時我們的主流媒體也不堅定,很多跟著社交媒體跑,所以我們那時都感覺到這是非常危險的。
一直到2012年十八大前一個禮拜,我在倫敦,BBC采訪我,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張教授您認為中共會有十九大嗎”?當時他們真的可能被我們國內的“公知”給忽悠了,覺得“顏色革命”就要成功。
所以,十八大以后發(fā)生的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西方真的沒有料到。而且西方感到最恐懼的是,他們原來以為互聯網這一代年輕人是站在西方一邊的,但沒想到互聯網這一代年輕人——“90后”“95后”乃至“00后”,三觀超級正。因為這一代人更了解外部世界,是移動互聯網一代,也是中國最自信的一代。當然這和十八大以來“四個自信”的教育也有關系,也和我們真的實實在在的成績有關。
大家看到,特別這次疫情防控,今天你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你免于死于新冠肺炎的自由是美國的606倍,免于感染新冠肺炎的自由或者安全感是美國1600多倍。我引用的是鐘南山的數據,這是到11月23日的數據。這就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制度自信,而這是意識形態(tài)比較根本性的一個轉折,我覺得非常之重要。
鄭若麟:這個問題使我想起一個法國著名漢學家瓦蕾里?尼凱(Valérie Niquet),她在法國國際關系與戰(zhàn)略研究所擔任中國部主任。她曾經連續(xù)七年在這個學會的年刊上預測“中國明年將崩潰”。但那時候他們這么說,很多人相信的。但為什么他們最終崩潰了呢?就是我們發(fā)展太快了。
張教授有一句名言,“一出國就愛國”。要知道,像過去1980年代我剛出國的時候,有些人一出國就放棄自己的國家了,就留在外面。我1985年到法國的時候,一路從機場到巴黎市,一路看到日本的廣告,我說日本產品真厲害。到了市內,我說我去找找有沒有中國商品,我找遍了巴黎春天、Lafayette(老佛爺百貨)各大商場,只找到一個上海產的玩具鋼琴,40多法郎,正好我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這是當時我在法國找到的唯一一件中國生產的東西。今天你看看,我2013年回來的時候,想給朋友們帶點東西,我當然想帶一些法國造的東西,但很困難,連奢侈品都只有兩個品牌不是中國造的,別的實際上都是中國制造。這就是變化,中國的發(fā)展太快了。
主持人:變化會給大家一種自信,變化也會給大家更好地認識我們國家的文化、制度,我非常建議大家去認真地讀一讀這份《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真的蕩氣回腸。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不懈奮斗?;仡欉@么多年黨的歷史,我們國家的發(fā)展歷史,真的就是大家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以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再次感謝兩位,也謝謝我們現場的觀眾朋友,謝謝大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云南政治掮客“蘇公公”案情披露:兩位省委原書記奉為座上賓
2022-01-04 08:59 廉政風暴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例,系外地來滬人員
2022-01-04 08:1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鄭州發(fā)現2例無癥狀,部分區(qū)域實行分類管理
2022-01-04 07:06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有的演員要動作漂亮又不能辛苦,我聽見就生氣”
2022-01-03 20:35 -
丹鳳縣辟謠:多個抖音賬號視頻所配文字內容不實
2022-01-03 19:42 網絡謠言 -
中國臺灣花蓮縣海域發(fā)生6.4級地震,全島震感強烈
2022-01-03 18:11 地震 -
四川江油致8死19傷車禍事故原因查明,相關責任人被控制
2022-01-03 18:05 安全生產 -
河南禹州新增一例無癥狀感染者 感染者增至3例
2022-01-03 17:5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西安:正抓緊改進服務保障不及時、不到位情況
2022-01-03 17:5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熱搜第一:中國父母進入“依法帶娃”時代
2022-01-03 15:42 -
元旦假期,他主動投案
2022-01-03 13:49 廉政風暴 -
綠營氣炸:前“駐尼加拉瓜代表”叛臺!
2022-01-03 13:28 臺灣 -
面對國旗、國徽,宣誓!
2022-01-03 13:22 香港 -
“錢,不要,看這個”
2022-01-03 11:43 -
亮出黨員徽章的牧民大叔,找到了!
2022-01-03 10:52 -
逃英亂港分子自曝感染奧密克戎,感嘆“人生無?!?/a>
2022-01-03 10:11 香港 -
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101例,其中陜西92例
2022-01-03 09:1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專家組:西安疫情已有積極變化,防控措施將調整
2022-01-03 09:0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春運火車票今日開售!搶票日歷↓
2022-01-03 08:43 春運來了 -
發(fā)現2例無癥狀,河南禹州:停運停課勸返
2022-01-03 08:3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5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0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3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7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4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