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剛:“中國最害怕的就是日美歐的包圍圈”?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34:44資料圖來源:日本首相官邸網(wǎng)站
二戰(zhàn)結束前的1945年8月6日,美軍為了加速結束戰(zhàn)爭,同時也為了減少數(shù)十萬美軍士兵的傷亡,向廣島投下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的原子彈。從2019年11月27日廣島市發(fā)布的調查結果來看,在遭受原子彈轟炸后旋即死亡、到1945年年底能夠確認姓名的死者有89025人。這其中不包括來自日殖朝鮮半島以及其他國家/地區(qū)在廣島的外國人口。也就是說,實際死亡的平民人數(shù)比89025人更多。
岸田作為廣島選出的政治家,熟悉核武器給人類帶來的危害等相關問題,也主張過“無核”,尤其在俄烏戰(zhàn)爭中,聽聞所謂的一些國家準備動用核武器時,岸田總會表達反對使用核武器的意見。
在1月13日與拜登的會談后發(fā)表的日美共同聲明中,日本公布的文本中有這樣一段話:
“美國總統(tǒng)鄭重表示,基于《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第五條,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內所有能力的對日防衛(wèi)職責不動搖。”
如果使用核武器來防衛(wèi)日本,岸田當然不會重復自己的“無核”概念。一方面是日本(岸田)主張的無核,只是美國以外的國家不得擁有核武器,有核武器的國家不得進行核威脅,更不能使用核武器,但如果核武器是用來保護日本,日本就會保持靜默。
有了日美聯(lián)合聲明中的這段話,可以想象的是,在5月的G7峰會上,日本原準備提出的“絕對不得再度出現(xiàn)核武器帶來的慘禍,我們從廣島向世界發(fā)出這樣的誓言”將很可能消失。日美聲明中并無“無核世界”的說法,日本本身需要美國的核保護傘,在G7峰會上提“無核”太過矛盾。
縱觀戰(zhàn)后七十余年日本對核武器的觀點,日本國家政策從來不談禁止使用核武器。2017年聯(lián)合國通過了“禁止核武器條約”,2021年1月22日該條約正式生效。作為唯一受到核打擊的國家,日本宣布不參加該條約,即便在岸田入主內閣后,依舊不會參加該條約的談判。
在岸田到達美國前的1月12日,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在紐約總部開會談“法制”問題。日本是主席國,外務大臣林芳正主持了該會議。林在發(fā)言中說,“在法制體制下,任何國家不得以武力或者威脅壓迫的方式改變國界。”俄羅斯駐聯(lián)合國大使當然聽話聽音,知道林的意思,反駁道“(西方國家)按自己的意志肆意制定規(guī)則”,將林的發(fā)言懟了回去。
不論是G7主席國還是聯(lián)合國非常任理事國,岸田現(xiàn)在有了安倍所沒有的機遇,要利用這些機會來宣示與美國歐洲等國的團結,針對其對立對抗的國家下絆。也就是說,岸田政權的外交戰(zhàn)在整個2023年將會極為激烈。
安倍未曾達到的領域:在高科技方面與中國脫鉤
在岸田與拜登的會談前后,日本與美國之間召開的日美經濟政策協(xié)議委員會(經濟版“2+2”)副部長級協(xié)議,讓岸田的“安倍化”擴展到了經濟領域。
日美首腦會談中反復強調了“基于規(guī)則的經濟秩序”問題——規(guī)則是日美等國制定的,世界上的所有經濟活動都要按他們的規(guī)則進行。
日本媒體在報道相關的會談內容時,反復提到“經濟的威壓”(經濟上的威脅與壓迫),專指一些國家將投資資金、尖端技術、天然資源等經濟手段,與軍力結合起來對外施加壓力的外交。
美國、日本慣用這一手法,原以為是反省自己的過錯,但仔細閱讀,原來是話里有話,暗地批評中國(見《朝日新聞》2023年1月14日報道)。
日美一方面提“基于規(guī)則的經濟秩序”,另一方面話鋒一轉,開始討論在新一代半導體等“機微技術”(機要微細技術)上,防止外泄問題。拜登政權已在2022年10月大大強化對中國技術出口的施壓,日本制定的經濟安保法將在2023年3月以后開始逐步實施。美國明確要求日本和荷蘭不得將新一代半導體制造裝置出口到中國,日美在半導體等方面對中國的限制,在高科技領域與中國的脫鉤,已經成為既定方針。
今天的岸田“安倍化”早已經超出了安倍制定的概念,進入實操階段。日本媒體反復談論中日從互惠向對立的轉變,過去政治有矛盾、但經濟上依舊合作,然而岸田的“安倍化”進入實操階段后,經濟上的合作、尤其在高科技方面的合作之路將被日本政治家堵死。中日關系的實質變化實在讓人擔心。
岸田“安倍化”的大致結局
安倍從2012年出任首相,至2020年辭職,期間日本國家的GDP從6.27萬億美元罕見地縮小到5.03萬億美元(減19.8%)。執(zhí)行安倍路線的菅義偉政權,接著讓日本GDP從5.03萬億美元下滑到了4.93萬億美元(減2%)。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給出的數(shù)字看,2022年的日本繼續(xù)走經濟失落的老路,當年的數(shù)值為4.30萬億美元,比2021年下滑12.8%。2022年底日元嚴重貶值,日本《每日新聞》在1月12日的報道中說,日本很有可能在2023年從世界GDP排名第三位下滑到第四位。
日本《每日新聞》2023年1月12日報道截圖
“安倍化”的最大特點是維持日本經濟的長期失落,岸田亦然。
安倍執(zhí)政八年,北面與俄羅斯修好,西面與朝韓對立,西南方面則采取與世界其他國家抱團封鎖中國。安倍曾試圖通過“跨太平洋伙伴協(xié)議”(TPP)聯(lián)合美國等國在經濟上孤立中國,但美國在2017年決定永久不參加TPP。在外交等方面,安倍構想過通過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四國集團”(Quad),形成對中國的菱形包圍。安倍之后,美國提出“印太經濟框架”(IPEF),延續(xù)安倍路線的岸田政權立即表示了支持。
岸田的“安倍化”與安倍不同的是,不僅與俄羅斯關系基本斷裂、與朝鮮關系緊張、日韓關系還在摸索中,日本與中國的關系持續(xù)惡化的可能性還要更大一些。
原日本駐華武官、笹川平和財團首席研究員小原凡司在《東洋經濟周刊》(2023年1月21日)上撰文稱“中國最害怕的就是日美歐的包圍圈”,認為日本即便和周邊國家都鬧翻了,但只要有歐美同盟在,就可以肆無忌憚。二戰(zhàn)前,日本向周邊所有國家發(fā)起戰(zhàn)爭、戰(zhàn)斗的結局,似乎在這位軍事專家那里已經忘得一干二凈。
在經濟不斷失落的同時,通過取悅美國、聯(lián)合歐洲主要國家,與日本周邊所有國家制造緊張關系,該是岸田“安倍化”的最大特點。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以代表威脅:若聯(lián)大通過,美國將停止資助聯(lián)合國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錄 -
習近平檢閱塞爾維亞儀仗隊
2024-05-08 16:53 -
習近平:相信這次訪問必將開啟中塞關系嶄新的歷史篇章
2024-05-08 16:45 -
習近平同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舉行會談
2024-05-08 16:18 中國外交 -
“黑手黨式恐嚇”,美議員向國際刑事法院發(fā)威脅信被曝光
2024-05-08 16:08 -
習近平抵達塞爾維亞大廈前廣場 出席武契奇總統(tǒng)舉行的歡迎儀式
2024-05-08 16:08 -
阿塔否認巴基斯坦指控:已向中方保證,與恐襲無關
2024-05-08 16:04 巴鐵 -
習近平將出席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舉行的歡迎儀式
2024-05-08 15:54 中國外交 -
中方將公布與菲軍方的通話錄音?外交部表態(tài)
2024-05-08 15:51 南海局勢 -
-
美國將承認越南“市場經濟”地位?
2024-05-08 15:30 美國政治 -
應付高通脹,阿根廷用上10000比索新鈔:中國制造
2024-05-08 15:01 -
對歐洲而言,“中國光伏電池是福不是禍”
2024-05-08 14:42 能源戰(zhàn)略 -
“我曾15次邀請習主席訪塞”
2024-05-08 14:38 中國外交 -
馬克龍接待習近平的精心安排,為何選在這里?
2024-05-08 14:13 中法關系 -
美方當場改口
2024-05-08 13:32 -
習近平在匈牙利媒體發(fā)表署名文章
2024-05-08 12:41 -
“美國停運3500枚炸彈,向以色列發(fā)出明確反對信號”
2024-05-08 12:25 巴以恩仇錄 -
烏克蘭抱怨:俄羅斯TikTok玩太溜了,我們也要加把勁
2024-05-08 11:39 -
5名中國游客在泰國遭綁架勒索,多名警察涉案
2024-05-08 11:06 海外華人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
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
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