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經:學習中國建立大市場內生增長模式,我們需要正視印度經濟崛起
最后更新: 2024-02-02 19:40:14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的市場經濟改革,先以出口導向為抓手,又在內部搞起了波瀾壯闊的經濟增長奇跡,內生增長強勁。印度看到中國發(fā)展起來了,猛然覺得“我也可以”,本來是沒啥信心的。
現(xiàn)在印度已經發(fā)現(xiàn),內生經濟增長真的很可以!經濟增長率好,信心空前高漲。雖然目前印度的制造業(yè)拉后腿,國際上競爭力不行,但有自己的大市場,也有發(fā)展。要求不能太高,靠自己的市場保護制造業(yè)發(fā)展,讓外國商家轉移技術,機會不少。
印度制造業(yè)規(guī)模和水平可以排到發(fā)展中國家第二,但是和第一差距極大。算上中國,就出現(xiàn)“燈下黑”效應,顯得灰頭土臉、發(fā)展不佳。上圖是幾個頭部發(fā)展中國家制造業(yè)增加值曲線圖,印度和巴西、俄羅斯、印尼、土耳其擠作一團,都不怎么樣。
把中國去掉,就清楚多了:印度制造業(yè)表現(xiàn)最好!印度和俄羅斯、巴西混戰(zhàn)過一段時間,2011年巴西比印度高。2012年以后,印度就明顯強多了。印度制造業(yè)增加值從2000年的746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4508.6億美元,翻了6倍,絕對規(guī)模世界第五,僅次于中美日德,超過了韓國。
制造業(yè)拉后腿是說,2014年莫迪上臺,制造業(yè)增加值是3072.1億美元,到2022年8年過去了,仍只有4508.6億美元,僅增46.6%,年增長率僅5%。同期中國制造業(yè)增加值從3.18萬億美元增至4.98萬億,增加56.6%,規(guī)模比印度大十倍,增速還更高。制造業(yè)短板拖累經濟,大國雄心遭到打擊。莫迪上臺時提出的愿景是,制造業(yè)占GDP比例從15%提升到25%,結果干了多年降到13%去了。面對與中國貿易超千億美元的巨額逆差,有時確實是想不出招來。
均衡的看,印度制造業(yè)發(fā)展不能說爛,也有些增長,成就肯定是有的,只是標準不要放太高。全球化時代,可以通過貿易解決問題,印度貿易發(fā)展就相當可圈可點了。
要注意,中國輿論談貿易時基本只說貨物貿易,而印度服貿出口表現(xiàn)很好。只看貨物出口,2014-2022年印度出口額從3283.9億升至4582.7億美元,增長39.6%;中國同期從2.24萬億升至3.35萬億美元,增長49.6%。加上服貿出口,印度就是4855.8億升至7676.4億美元,增長58.1%;而中國是2.46萬億升至3.72萬億美元,增長51.2%,印度出口增速更高。
2022年,印度服務貿易出口高達3093.7億美元,相比2014年的1571.9億美元增長了96.8%。2022年貨物貿易逆差2671.9億美元,但服務貿易順差高達1325.3億美元,將整體貿易逆差壓到1346.6億美元。
依靠貨物出口過得去的增長,以及服務出口的杰出表現(xiàn),印度有足夠的資金進口很多貨物與服務。貨物與服務進口從2014年的5535.5億美元升至2022年的9023億美元,增長63%。進口商品支持經濟增長,是說得通的經濟模式。印度沒有手機電視生產技術,但是靠進口部件組裝,也讓海量人口用上了過得去的電子消費品。
其實從進出口模式看,如果不和中國比,印度還算是有追求。很多國家直接進口電子消費品,出口自然資源、農產品交換。印度自然資源貧乏,和中國心理類似,不愿意花大量外匯買消費品。印度加關稅逼著商家來開廠,先是組裝廠,然后部件生產廠也要求搬過來。莫迪執(zhí)行這個路線相當堅決,想了不少辦法,如PLI生產激勵計劃。
由于針對的主要是中國商家,有時搞得很無恥,引發(fā)了不少反感情緒。但印度這種“想辦法發(fā)展”的架勢,在不少發(fā)展中國家是看不到的。個人感覺,印度人很不靠譜,發(fā)展經濟的條件不太行,很多中國輿論認為印度發(fā)展不起來。但莫迪政府在想辦法,還真折騰出了一個路線,成就出乎預料地還可以。
因此,莫迪成為印度建國后支持率最高的領袖,國際上也相當出彩。這主要是因為美西方拉印度對抗中國,但莫迪的治國方略比之前的印度領導人要強不少,將印度拉上了內生經濟增長的道路。
印度這些年服務業(yè)外包發(fā)展不錯,海外打工僑匯收入也不錯,2022年超過1000億美元。算上服貿順差,貿易逆差也就是1000多億美元,再加上每年有700-800億美元FDI進來,外匯儲備還增長到6000億美元了。這比南亞大多數國家強,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外匯耗光已經出現(xiàn)危機了,孟加拉國也不太穩(wěn)。盧比在美國加息周期中穩(wěn)住了陣腳,對人民幣穩(wěn)在11.5左右快3年了。
如果觀察印度總是和中國比,似乎發(fā)展中國家只有中印,這也是不客觀的。筆者評估過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政策與實施,莫迪政府算是可以的了。如果沒有中國,印度在發(fā)展中國家就是非常強大的,多個領域的制造業(yè)成就相當可以,不是越南之流可以比的。
例如印度航天搞得不錯,“月船三號”探測器已經登月,雖然不是完全自主,也不簡單了。印度化工實力很強,雖然按中國標準在安全上成問題,經常出事故,但產業(yè)數據上相當可以了。
化工是印度出口最大品類之一,2022年印度農化出口55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第二,中國111億美元位居第一。印媒報道,印度計劃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化工制造中心。這當然是搞笑,中國2021年占全球化工業(yè)產值43%,計劃2030年占50%。印度常有這類對標中國的吹噓宣傳,但也不是完全憑空胡扯,是有個規(guī)模不小的產業(yè)在那里。印度人現(xiàn)在知道中國厲害,但還沒有服,覺得自己可以趕超。
印度能在多個領域被中國5倍、10倍碾壓,也是相當震撼的實力,不是全球第二就是第三。印度吃虧在人均GDP較低、爛事太多,產業(yè)實力被嚴重低估,遭受各種嘲笑??从《鹊母黝惞I(yè)數據,規(guī)模已經很大,增速也很可觀,是崛起的態(tài)勢。
2022年,印度粗鋼產量1.24億噸位居全球第二,占中國的八分之一。2023-24財年,印度鋼鐵需求預計增長7.5%,是景氣的明顯標志。鋼鐵工業(yè)限制不在于產能,而是需求。只要印度的鋼鐵需求一直穩(wěn)定上升,經濟增速就不會太差。不能用中國2000年代的3年翻2倍、7年翻4倍這種節(jié)奏去要求印度,那時中國經濟增速是12%-14%。印度有6%以上,在全球就算很好了。
印度2022年水泥產量3.8億噸,有中國的六分之一,也是全球第二。2023-24財年預計增長6%-8%,算是不錯的增長。觀察鋼鐵水泥數據可以斷定,印度不可能有中國式的爆發(fā)增長。但在發(fā)展中國家里是可以的,后勁大,在慢慢發(fā)揮內生增長的潛力。它慢慢增長,鋼鐵水泥年產量變成中國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就相當可觀了。
印度國家大、增長好,總有可以拿出來說的經濟成就,現(xiàn)在明顯集中在基建領域,成就相當可以了。
例如艾哈邁達巴德至孟買505公里高鐵,和安倍談下了不可思議的好條件。投資140億美元,80%資金是日方0.1%利息的50年貸款,錢已經打過來快一半了,通車運行后穩(wěn)定了多年才開始還錢。印度公司承接所有能做的基建,日本轉移列車和系統(tǒng)生產技術,80%零部件由印度制造。征地100%完成,40%路面基座好了,預計2027年完成全部鋪設,2028年通車。擺脫了之前征地卡住的狀態(tài),通車應該沒問題了,時間再延緩一些算正常。
印度高鐵比雅萬高鐵長不少,通車后影響力不會小。實際上,印度很適合發(fā)展高鐵,人口密集,經濟長期增長之后,需求會上來。連接孟買與德里的高鐵建成后,會有京滬高鐵式的效應。以前覺得很遙遠,近年來印度基建投資力度上來了,還真有可能。就政府財力而言,印度在發(fā)展中國家中算相當強的,有能力規(guī)劃實施很多大項目,這是僅次于中國的。特點是還在規(guī)劃就死命狠吹,總是延遲,但“雖遲但到”,最后也還是弄出來了。
中國輿論對印度基建的關注,仍然是在各類事故上,如2023年6月2日288人死亡的火車撞車事故。實際上,印度鐵路進步顯著,投資額暴增,安全狀態(tài)好轉。莫迪政府9年來非常重視鐵路投資,2022-23財年投資300億美元同比增15%,是10年前的六七倍。印度政府近日又宣布,到2030年總計投資7200億美元升級鐵路系統(tǒng),力度很大。
多年大力投資之后,印度鐵路進步很大。印度2019年推出了時速160公里的“致敬印度1號”,相比平均火車時速55公里提速很大,2022年又推出時速180公里的“致敬印度2號”,因線路不行實際最高時速150公里。印度將之吹成“高鐵”,被中國輿論嘲笑,其實和中國的鐵路提速類似,是不小的進步。鐵路安全方面,也有進步。火車事故率從2012年的每百萬公里行程0.12次降到了2022年的0.03次,降了四分之一,對經濟運行效率幫助不小。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昔日“公募一哥”王亞偉再被曝失聯(lián)
2024-02-02 18:08 觀網財經-金融 -
蘋果上季度中國區(qū)收入下滑13%,今年可能更慘?
2024-02-02 17:14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失聯(lián)”近一年后,包凡辭職
2024-02-02 16:55 金融圈 -
上演“V型”走勢,滬指一度失守2700點
2024-02-02 15:12 -
券商為股市算命自嘲“胡謅”,?玄學預測并不可取
2024-02-02 15:11 觀網財經-金融 -
《地下城與勇士》手游獲批,騰訊港股盤中一度漲近6%
2024-02-02 14:26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5600億美元債務壓頂,美國新一輪銀行業(yè)危機襲來?
2024-02-02 14:17 觀網財經-金融 -
央行原行長易綱:我國目前不缺資金缺的是資本金
2024-02-02 08:55 觀網財經-金融 -
洽談出售銀泰百貨?阿里“新零售”戰(zhàn)略來到十字路口
2024-02-01 19:23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特朗普自稱美股上漲都靠他,華爾街開始押注其勝選劇情
2024-02-01 18:18 觀網財經-金融 -
朱民:世界距“大通脹”僅一步之遙
2024-02-01 17:26 -
傳有債權人申請碧桂園清盤?接近碧桂園人士:該傳聞不屬實
2024-02-01 17:04 觀網財經-房產 -
“把監(jiān)管長牙帶刺落實到位”,證監(jiān)會連續(xù)行動
2024-02-01 16:39 觀網財經-金融 -
OPPO與諾基亞和解,一加重返德國
2024-02-01 16:29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新東方、俞敏洪7億港元“救市”東方甄選:當前股價被低估
2024-02-01 15:19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市占率“三連冠”,vivo做對了什么?
2024-02-01 13:59 -
財政部:結余近6萬億元,養(yǎng)老金能保證按時足額發(fā)放
2024-02-01 12:06 觀網財經-宏觀 -
美聯(lián)儲宣布維持聯(lián)邦基金利率目標區(qū)間不變,納指跌超345點
2024-02-01 08:02 觀網財經-金融 -
A股過半公司披露業(yè)績預告,哪些行業(yè)表現(xiàn)亮眼?
2024-01-31 22:06 觀網財經-金融 -
國內成品油價格再上調,汽柴油均上調200元/噸
2024-01-31 19:38 油價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5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0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3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7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4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