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伯庸:歷史題材的當下性不是強行借古諷今,而是要找人性共鳴
-
胡雨清.
【文/新潮觀魚 嚴珊珊】
近日,在2025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jié)“文學之光、影視閃耀——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推介會”上,著名導演謝飛、作家馬伯庸、《北上》作者徐則臣等發(fā)言,從站在文學肩膀上攀登、歷史文學的“當下性”思考、文學和影視化的實證主義角度,探討文學與影視作品的百年共生。
馬伯庸認為,創(chuàng)作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機械地“借古諷今”,而是在古代題材中找到當下性,找到與當代人情感相通的人性元素。
徐則臣用實證主義闡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強調敬惜字紙,“硬知識不出錯”是創(chuàng)作者應該堅持的底線,“如果創(chuàng)作者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影視語言,觀眾也會拋棄你”。
謝飛:1992-1993是中國文學改編電影的“終極勝利時期”
1965年,謝飛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yè)并留校任教,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代表人物,他執(zhí)導的《湘女蕭蕭》《本命年》《香魂女》在中國影壇乃至世界影壇都是響當當?shù)淖髌?,這些作品均改編自文學作品。
“我所有的創(chuàng)作中只有3部電影是原創(chuàng)電影劇本,說我的影視創(chuàng)作是站在文學肩膀上的攀登,完全正確?!?
83歲的謝飛導演為了這次發(fā)言專門找DeepSeek幫忙:“我說我要講電影和文學,怎么能講得生動?沒想到它(Deepseek)給了我很多建議,其中有一個1950-2023年文學改編電影數(shù)據(jù)圖譜,看來上世紀50年代-80年代是文學改編傳統(tǒng)的黃金期,后面是商業(yè)化、網(wǎng)絡IP化的東西進入了?!?
“DeepSeek說文學改編電影的‘終極勝利時期’是1994年,當年有三部電影角逐奧斯卡——《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阿甘正傳》,其實我聯(lián)想到的比這個還早。1992年9月,(張藝謀執(zhí)導)改編自小說《萬家訴訟》的中國電影《秋菊打官司》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1993年2月,我根據(jù)周大新小說改編的《香魂女》得了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1993年5月,陳凱歌根據(jù)香港作家李碧華小說改編、蘆葦編劇的電影《霸王別姬》獲得了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我覺得小說和原創(chuàng)編劇者貢獻非常大,共同壟斷了一年內三大電影節(jié)金獎,這是一個終極勝利時期。”
這位8旬電影人積極研究AI時代的新變化,稱自己想出來了兩個詞——“網(wǎng)絡視聽戲劇”和“融合故事宇宙”。他認為,影視人必須要思考和回答網(wǎng)絡時代的新課題。
“過去和現(xiàn)在拍攝電影或電視、網(wǎng)絡系列劇,投資很大,費工費時,是一個產(chǎn)業(yè)。但是可以預見,未來的AI將會改變這一切,簡化這一切,以至免費,甚至一個人就可以做成一個制片廠。我們這些中等智商的導演們,還是要站在文學的肩膀上繼續(xù)攀登,而高智商的作家或者劇作家們,他們可以直接用AI制作手段,把他們暈染、想象、虛構的人物和故事制成視聽為主的藝術作品?,F(xiàn)在是編導合一,作家以后甚至能把作品寫成視聽小說、視聽作品,我覺得很快就能成為可能?!?
他給臺下的文學影視創(chuàng)作者、制作公司和視頻平臺負責人提出建議:“如果作品在網(wǎng)上有市場、有收入當然好,如果沒人理會,沒收入也不要怕,只要是好作品,也可以像曹雪芹、梵高一樣,只給自己欣賞,給好友知音欣賞,照樣流傳千古?!?
馬伯庸:創(chuàng)作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古代題材中找到當下性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顯微鏡下的大明》《長安的荔枝》,都在用獨屬于馬伯庸的敘事方式告訴觀眾:歷史不是冰冷的過去,而是可以觸摸的當下。
馬伯庸表示,作為歷史題材作家,他經(jīng)常會被讀者問一個問題:“我們?yōu)槭裁匆礆v史小說?歷史上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故事里的人已經(jīng)都死掉了,我們作為現(xiàn)代人讀這些歷史小說的意義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馬伯庸分享了一個切身經(jīng)歷,有一次,他參加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活動,主辦方邀請他在館里隨便挑一件展品講5分鐘,他轉了一圈,看到玄奘大師的圖像,決定講一個唐僧的故事,但不是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是一個唐僧返鄉(xiāng)掃墓、在父母墳頭號啕大哭的故事。
“這讓我們發(fā)現(xiàn)什么呢?玄奘大師并不是我們所知道的《西游記》里懦弱的老和尚,也不僅僅是大唐《西游記》里面勇猛精進的求道者,他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有著七情六欲,有著對父母深切的眷戀。”馬伯庸回憶道,他講完那個故事,聽的人很受觸動,都給爹媽打了電話,也不說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是簡單的問候。
“我忽然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和今天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并沒有那么的缺失。玄奘和這些年輕人身份天差地別,為什么他的故事就能夠感動這些年輕人?雖然社會制度在變,科學技術在發(fā)展,但有一樣東西永遠不會變,就是人性?!?
馬伯庸認為,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當下性,不是追求借古諷今、借古喻今,強行把現(xiàn)代的理念放到古代去,而是要在古代的題材中找到當下性,找到和現(xiàn)在人的情緒能夠相通,能引發(fā)共鳴、能被當代人所激活的題材。
“換句話說,我們只要吃透人性、理解人性,能夠看懂古今之間的人性共鳴之處,我們就能夠在歷史文學的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深刻,能夠寫出更多讓當代人感同身受,讓當代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古代故事?!?
- 責任編輯: 胡雨清 
-
下個文學改編爆款在哪?作協(xié)推薦了…
2025-06-28 15:24 新潮觀魚 -
白玉蘭最佳電視劇頒給了它? 靠八集篇幅創(chuàng)造了歷史
2025-06-28 07:08 三十而勵白玉蘭 -
最新研究證實:哈爾濱古人類是丹尼索瓦人
2025-06-27 13:53 -
“首播后十年沉寂,《大明王朝1566》是我表演生涯很獨特的經(jīng)歷”
2025-06-27 12:12 新潮觀魚 -
白玉蘭如何選?“傳統(tǒng)數(shù)據(jù)證明不了這兩年的好劇”
2025-06-27 11:12 新潮觀魚 -
“來內地拍戲我逼著自己練好普通話”
2025-06-26 19:57 新潮觀魚 -
影視人才培養(yǎng)報告發(fā)布:視聽平臺成新人“首機會”核心供給方
2025-06-26 13:02 新潮觀魚 -
返現(xiàn)30%上不封頂! 這些國家為中國“卷”起來了
2025-06-25 11:42 新潮觀魚 -
獲金爵獎評委會大獎的日本片,講什么的?
2025-06-24 16:09 新潮觀魚 -
“作為印度電影人,我非常欽佩中國同行的自信和雄心”
2025-06-24 14:16 新潮觀魚 -
時隔14年,金爵獎再次頒給了中國女演員
2025-06-22 07:35 新潮觀魚 -
“我常跟中國電影人說,別老想著去歐洲電影節(jié)找市場”
2025-06-21 14:12 新潮觀魚 -
“拉美文化基因與好萊塢不同,我們的敘事不是非黑即白”
2025-06-19 11:34 新潮觀魚 -
被前合伙人實名舉報,李雪琴工作室:法院見
2025-06-18 15:26 -
中國電影“已虧損十年”?業(yè)界巨頭都在聊“如何省錢”
2025-06-17 19:24 新潮觀魚 -
那個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的老人陳彼得走了
2025-06-17 12:13 -
改編劉慈欣小說進展如何?《海上鋼琴師》導演這樣說
2025-06-16 17:18 新潮觀魚 -
“亞洲第一紅毯”星光熠熠
2025-06-15 19:22 新潮觀魚 -
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來了!6月的“魔都”為電影閃耀
2025-06-13 18:04 新潮觀魚 -
從“譯意風”到“中國一歌”,這里藏著中國電影的秘密
2025-06-13 15:41 新潮觀魚
相關推薦 -
-
法國攛掇歐盟:加強關稅壁壘,對抗中國 評論 198“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評論 80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評論 143以軍總長被曝與內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評論 107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62最新聞 Hot
-
馬斯克宣布“美國黨”明年參選,共和黨人警告
-
法國攛掇歐盟:加強關稅壁壘,對抗中國
-
以伊沖突后,哈梅內伊首次公開露面
-
俄共通過決議:認定赫魯曉夫關于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報告存在錯誤
-
梅德韋杰夫回懟呂特:有件事說對了,你該學習俄語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
“24死超20名女童失蹤”,特朗普“震驚”,地方官卻…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
特朗普:這方面,普京很“專業(yè)”
-
特朗普玩爽了,美國人傻眼了…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鹂蚣?,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