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財辦主任劉鶴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高層智囊身份獲關注
關鍵字: 劉鶴劉鶴孫冶方劉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中財辦主任中財辦主任劉鶴劉鶴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十六屆(2014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獎作品公示已于昨日(6月23日)公示,獲獎者包括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北大國發(fā)院院長姚洋以及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等,不過,最吸引人注意的獲獎人是劉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劉鶴發(fā)表于《比較》雜志的論文《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獲得論文獎。
媒體此前報道,作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62歲的劉鶴曾參與多項國家改革方略設計,被外界認為是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智囊,未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理論“操盤手”。十八大前夕曾引起爭議的著名的383方案,時任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副主任的劉鶴就是擔綱領銜者之一。
觀察者網(wǎng)此前報道,《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一書總結出兩次全球大危機的十大共同點,并針對我國加快推動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背景提出三點政策建議,分別是:1、樹立底線思維方法,對危機可能出現(xiàn)的最壞場景做出預案;2、把握我國戰(zhàn)略機遇期內涵的重大變化,謀求中國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3、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課題的務實超前研究。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
劉鶴是誰?
在大眾眼中,劉鶴其實沒有他的那些發(fā)明那么有名。比如現(xiàn)在叫得很響的“頂層設計”一詞,就出于他的構想?!绊攲釉O計”這個名詞最早來自信息產業(yè),出現(xiàn)在“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中,時任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的劉鶴全程參與了該綱要的起草過程。他對此名詞是這樣解釋的:“頂層設計包括基本的價值取向、要達到的主要目的,以及先后順序。因為中國已經過了東試一下西試一下的階段。”
劉鶴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過一個著名觀點:未來20年驅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力量只有兩個,中國的城市化和發(fā)達國家高技術的擴張。這個觀點在很多場合多次被他提及。
劉鶴在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期間主筆的《中國產業(yè)政策的初步研究》報告,受到國務院負責人的高度重視,因此被調到國家計委從事產業(yè)政策工作。在國家計委工作期間,劉鶴主持制定了11個國家產業(yè)政策,其中5個由國務院正式對外頒布。他參與了“八五”計劃、“九五”計劃和“十五”計劃,還參與“十二五”規(guī)劃編制,同時還是十六屆三中、五中、六中全會和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文件重要執(zhí)筆人。
2014年11月1日習近平考察福建平潭劉鶴陪同
有政策研究人士稱,近年來的一些重大經濟政策,都能在劉鶴的論著和言論中看出端倪。本屆政府放在重要位置上的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也出現(xiàn)在劉鶴2006年的一封“錦囊”里。他于當年發(fā)表《拉美經濟的主要挑戰(zhàn)和經驗教訓》一文,認為拉美經濟的主要問題是大量原農牧業(yè)勞動者未能被現(xiàn)代經濟部門吸納,導致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固化;并建議中國穩(wěn)步推進城市化,發(fā)展服務業(yè)和非國有經濟,避免拉美化。
比較兩次全球大危機研究了什么?
查詢可知,《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緣起2010年中央財辦啟動的“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課題,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1929年大蕭條的發(fā)生、演變和影響進行比較研究,期望以史為鑒,理解今天,展望未來。項目報告最后寫道:本研究報告的課題組組長劉鶴,總報告執(zhí)筆人劉鶴。本文形成初稿后,分別征求了吳敬璉、樊綱、易綱、李揚、韓文秀、盧邁、劉春航、魏加寧、蔡洪濱的意見,同時還征求過中央財辦內部楊偉民、蒲淳、劉國強、尹艷林、趙建的意見。報告最終成書出版,報告核心成果刊登于2012年10月1日出版的《比較》雜志,觀察者網(wǎng)曾全文轉載。
《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一書封面
據(jù)介紹,“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課題組邀請了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社科院、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國家開發(fā)銀行等單位參與研究。參與單位分別從國際政治經濟、貨幣政策、金融監(jiān)管、微觀機制等角度展開研究,完成了專題研究報告。中央財辦進行了綜合研究,完成了總報告《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研究成果已經在為中央決策服務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一書中,劉鶴尤其寫道:大危機在人的一生中往往僅會遇到一次,決策者缺乏經驗,又總是面臨著民粹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和經濟問題政治化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綁架、被政治程序鎖定和不敢突破意識形態(tài)束縛,這幾乎是普遍的行為模式,這一點在最近的希臘危機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
《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一書內容截圖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是中國經濟學領域最高獎項,評選始自1984年,每兩年評選一次,評選工作由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負責。觀察者網(wǎng)查詢到,為紀念孫冶方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重大貢獻,經濟學家薛暮橋、于光遠、許滌新……發(fā)起于1983年6月19日成立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勵基金委員會”。
相關資料:
孫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化名宋亮、孫寶山、葉非木、勉之等,無錫玉祁鎮(zhèn)人,模范共產黨員,著名經濟學家,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經濟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政協(xié)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職。
孫冶方(資料圖)
2014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論文獎的獲得者還包括:北大國發(fā)院院長姚洋、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鐘寧樺、亞洲開發(fā)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北大國發(fā)院經濟學教授張曉波、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前沿課題組成員。
具體如下:
根據(jù)《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章程》和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評獎公告的規(guī)定,2015年6月20日,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評獎委員會召開評審會議,對初選小組推薦的5部著作、10篇論文進行評審,之后進行無記名投票(29位評委中的27位評委參加投票),根據(jù)票數(shù)過半原則,共評出獲獎著作3部,獲獎論文4篇。現(xiàn)予以公示,歡迎社會各界監(jiān)督。
著作(以出版時間為序):
1. 談敏:《回溯歷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前史》,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2. 朱玲、楊春學、魏眾、羅楚亮、姚宇、金成武、鄧曲恒、王震、何偉:《包容性發(fā)展與社會公平政策的選擇》,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年3月。
3. 田國強、陳旭東:《中國改革:歷史、邏輯和未來》,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
論文(以發(fā)表時間為序):
1.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前沿課題組(負責人:張平,執(zhí)筆:汪紅駒):《高投資、宏觀成本與經濟增長的持續(xù)性》,《經濟研究》2005年第10期。
2. 魏尚進、張曉波:《競爭性儲蓄動機:中國持續(xù)增長的性別比例與儲蓄率》(The Competitive Saving Motive: Evidence from Rising Sex Rations and Savings Rates in China),《政治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1年第119卷。
3. 劉鶴:《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比較》2012年第5期。
4.姚洋、鐘寧樺:《中國企業(yè)中的工會與工人的福利》(Unions and Workers’Welfare in Chinese Firms),《勞工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2013年7月。
獲獎作品公示時間為2015年6月23日至7月23日。在此期間,如對上述著作與論文有任何異議,請通過下面的方式與評獎委員會聯(lián)系。
電話、傳真:(010)68024467
電子郵件:sunyefangjjh@sina.com
通訊地址:北京西城區(qū)月壇南街69號西華飯店329室
郵政編碼:100045
特此公告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評獎委員會
2015年6月23日
(翻頁為《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一文)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關文平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5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2“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6“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