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平:歐洲一體化仍在進行,對華問題并非和美國穿一條褲子
最后更新: 2020-08-14 09:56:51最近的TikTok事件,美國打頭陣,極盡巧取豪奪之能事。相比之下,歐洲三大經(jīng)濟體——英法德并未封禁TikTok。此前針對華為,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在美國壓力下紛紛做出了不同的表態(tài),英國還在香港、新疆等問題上頻頻操作議題。
歐洲主要國家近日來展現(xiàn)出來的對華態(tài)度,應該作何解讀?英國突然變臉,有何打算?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沖擊著歐盟、影響著歐洲的政治格局,歐洲未來將何去何從?今天的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如何看待歐洲?觀察者網(wǎng)今日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前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解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的歐洲政局。
在匈牙利科學院主持“中國-中東歐研究院”成立暨揭牌儀式的黃平 圖自中國-中東歐研究院
【采訪/觀察者網(wǎng) 白紫文】
觀察者網(wǎng):在對待華為、香港事件上,歐洲國家內(nèi)部的分歧很大。首先是英國,明確站隊美國,禁用了華為。法國財長在在發(fā)言強調(diào)不會禁止華為在法投資5G的同時,也不忘聲明要維護法國“戰(zhàn)略與國家安全利益”,還借此強行對新疆指手畫腳了一番。德國則表示沒有興趣當“道德導師”,但最終還是中止了與香港引渡條約。您怎么評價歐洲三個主要國家的這番表態(tài),各自的考量是什么?
黃平:華為只是一個具體個案,或者叫做風向標,這也意味著在高科技領域里中美之間的激烈競爭和美國對中國的戰(zhàn)略“防范”。背后的問題還在于,科技和信息技術也在全球化。在19世紀中期英國主導的那一輪全球化、還有后來二戰(zhàn)結(jié)束后美國主導的的全球化過程中,還主要是以貿(mào)易、商品、物流、資本等的跨國跨區(qū)域流動,而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以來這輪全球化中,越來越明顯的是貿(mào)易、商品、物流、資本大幅度高速度跨國跨地區(qū)流動的同時,技術、信息、服務也進入全球化或區(qū)域化,既快速流動,也不斷分享、也共用,技術創(chuàng)新很快,而且新技術很快就能為廣大的普通人所用,信息技術與信息本身更是如此,高速發(fā)展,高速流動,高速分享,而且是巨大規(guī)模(包括云技術、云空間)的橫向流動與快速分享。
本來這輪全球化是美國主導的,但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美國也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在科技與信息全球化流動面前,每個國家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原來意義上的國家安全如何與這樣一個高速信息化時代相適應?這樣,問題就不只是美國是否會聯(lián)合歐洲對付中國、其對華政策是否一致的問題。當然美國與中國矛盾糾紛不僅有貿(mào)易糾紛,科技是一個更重要的領域,從中興到華為兩個個案就可以看出來?,F(xiàn)在跟進美國打壓華為最緊的是英國,其他國家也不能說就不會跟。法國剛剛表示現(xiàn)有跟華為簽訂的合約合同,兩三年、最多三五年就要終止,終止以后就不再續(xù)簽,所以法國財長說要考慮法國的戰(zhàn)略與國家安全利益,也不僅僅是一句敷衍美國的空話。
至于德國,第一,二戰(zhàn)中德國是戰(zhàn)敗國,這個意義上說它沒興趣、沒資格也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去當歐洲的(更別說世界的)道德導師。第二,德國有一套它認為符合其國家利益的戰(zhàn)略,那就是更多地在歐盟里發(fā)揮作用,而不是德國一家獨進?,F(xiàn)在英國脫歐了,德國則是更多地把自己的國家利益融入到歐盟里,所以直到現(xiàn)在它不止是歐洲一體化的主要倡導者、踐行者,而且它連馬克也寧愿放棄,來推行和維護歐元的地位。
2019年G7峰會上的昔日歐盟“三巨頭”:英國首相約翰遜、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 圖自路透社
各個歐盟國家確實各有各的角度和考量,對于任何具體事情,都很難做到內(nèi)外政策完全一致,這從前一段如何安置難民就可以看出來。雖然現(xiàn)在德國是歐盟里最主要的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并實實在在地要推動“全歐洲(統(tǒng)一的)對華戰(zhàn)略和對華政策”。德國并不主張歐洲這么多國家各有各的做法,而是主張整個歐洲實行一個共同的對華戰(zhàn)略、機制、政策,所以它對我們搞“16+1”、“17+1”也非常疑慮或帶頭抵制。
從今年7月1日起,德國成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為期半年,這半年也是默克爾作為德國總理,德國最后一次當輪值主席國。如果沒有疫情,默克爾就要主導有史以來第一次“27+1”領導人會晤。過去,我們一年一度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是我們的總理與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的會晤。德國這次當了輪值主席國,本來在下半年九月要主導“27+1”,即歐洲各國與中國的領導人會晤,這樣來體現(xiàn)所謂的“全歐(一致)對華”,而不是各個國家分別對華,也不是“16+1”、“17+1”。
所以,德國一方面有自己的國家考量,另一方面又是力主歐洲一體化,包括共同對外(不只是對華),而不希望一個歐洲有多種聲音、多種政策。
現(xiàn)在華為這件事還沒完,其他的事也上來了,接下來不僅是法國、德國,還有很多歐洲國家,究竟在華為問題上、在美國對華出現(xiàn)重大戰(zhàn)略改變背景下的其他問題上(例如我們在香港實施國安法問題等),有多少歐洲國家還能扛得住、還能堅持自己相對獨立的外交路線,都還有待觀察。
至于德法之間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歐洲一方面推動一體化到現(xiàn)在60余年,從1957年3月《羅馬條約》開始算,對于歐洲來說,60幾年可以說長也可以說很短,60多年來也是磕磕碰碰,在這個過程當中,對華為、對一帶一路以及整個對華政策怎么調(diào)整,各個國家能不能有共同一致的政策與態(tài)度,也是歐盟內(nèi)部不斷磨合的一個過程。最大的外部因素當然是美國改變了對華戰(zhàn)略,另一個因素就是在客觀上,今天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
所以我覺得,具體到華為這件事,要把它納入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范圍里面來看。一些歐洲小國可能比德法這些大國會更主動跟著美國走,還有一些國家也可能挺到最后?,F(xiàn)在歐盟國家有一些在對華關系上,至少也有自己相對比較獨立的考量、角度、利益,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不只是華為問題,包括香港、臺灣、新疆等問題,也都有自己的見解與考量。
觀察者網(wǎng):您認為,諸多歐洲國家中,為何英國“獨樹一幟”、最先對華擺出最為強硬的嘴臉?
黃平:英國不只是在華為問題上“獨樹一幟”,在香港、西藏問題上,英國作為老牌殖民主義頭號大國,也一直都有一套它的所謂戰(zhàn)略。
英國一直是既在歐洲又不在歐洲,對歐洲、歐盟若即若離、貌合神離,現(xiàn)在也是剪不斷理還亂。過去英國雖然是歐盟的主要國家之一,但它既沒有加入申根,也沒加入歐元。脫歐以后,它當然不再是歐盟的一員,但它還是歐洲的一個大國、還是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還是個歐洲的核大國,這個意義上說,英國也沒有因為脫歐就變成一個地方小國了,它的目標甚至是想要變成更大的、跨越歐洲的“Global Britain”(全球英國),當然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但是英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仍在,包括它在“五眼聯(lián)盟”中的地位、它與其他英語國家的關系、與廣大英聯(lián)邦國家的關系、與它的前殖民地的關系,特別是與美國的特殊關系。
我覺得,英國也在重新定位自己。脫歐以后,對英國來說最重要的是英美關系。其次是它怎么處理脫歐后與歐盟關系,因為它畢竟還是在歐洲,只是隔一個英吉利海峽,利益糾纏并不能從此完全切斷,而且它也不愿意切斷。過去是若即若離的話,以后更是剪不斷。
另外,毫無疑問英國的對華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原來對于華為,英國其實還在猶豫,還沒有那么確定,因此華為的歐洲總部也設在英國。結(jié)果在香港問題上美國這么一通指手畫腳,英國又在香港問題上擺出要負所謂“道義責任”的姿態(tài)。由于香港問題,在華為問題上英國顯得更堅決了,但約翰遜首相最近講話也說,他不會簡單地把中國當敵人,也不是天生就要以中國為敵,還是要和中國作伙伴、與中國合作?,F(xiàn)在中英之間最突出的是香港問題,歷史上還有一些別的問題,英國與中國的分歧一直存在,只不過這次香港問題上中英分歧表現(xiàn)得最突出。至于英國能不能轉(zhuǎn)身,過一段時間能不能相對更實事求是一點,更符合英國本身的利益一點?或者是在當下氛圍下,看上去還會簡單地跟著美國走?因為蓬佩奧剛?cè)チ擞?,究竟他們談的除了對外公開的內(nèi)容,究竟他們達成了什么,美國對英國有什么新的施壓也好拉攏也好,都有待觀察。
英國首相約翰遜慶祝中國春節(jié) 視頻截圖
但總的說來,英國是個老牌西方大國,第一個工業(yè)化國家,第一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體制,而且名義上它還是君主制,實行議會制但不是三權分立,而是兩權分立,是西方意義上最早的現(xiàn)代國家。所以它一方面與美國有特殊關系,另一方面它的影響力、輻射力,包括文化軟實力、吸引留學生的能力、科技創(chuàng)新的能力,按照英國國土大小、人口多少來說,也是不成比例的。今天英國的媒體、出版、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力,包括其在美國的影響力,顯然是超過它的體量的。
所以我們看英國,不是只通過華為這一個事或者香港這個事看它是否獨立、是否緊隨美國、以及是否錯判形勢。英國這個國家的文化、外交都很會“轉(zhuǎn)身”,是務實的實用主義。在國際關系中最早玩“實用主義”(英國更多時候叫“經(jīng)驗主義”)的,不是美國,而是英國,所以它再轉(zhuǎn)起身來估計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因此,還是要看整個國際大格局的調(diào)整與變化,最后一定是形勢比人強。我們對英國的判斷也要隨著時間走,現(xiàn)在有一些判斷,包括英國自己的媒體,《經(jīng)濟學人》也好,BBC也好,發(fā)表的很多判斷也都還為時過早??桃庾非笃娴纳羁坦倘缓茏パ矍?,但實際情況要比各種抓眼球的驚人之言復雜得多,很多后果也無法預知。
觀察者網(wǎng):從您的角度來看,英國最近的這些作為是否也意味著,英國可能要轉(zhuǎn)變對華政策方向了呢?
黃平:歷史上、尤其是近現(xiàn)代以來,英國“變臉“的時候很多。鴉片戰(zhàn)爭是它干的,但新中國成立,不算瑞士的話在歐洲它也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雖然一開始沒有建立大使級關系)。近年來,英國是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歐盟國家、歐洲國家、西方大國,而且居然沒有征求美國意見、沒有跟美國通氣,就加入了我們亞投行,成了亞投行最早的發(fā)起國之一。
但香港問題我覺得英國不只是在發(fā)聲,它還真的認為自己“有權”對香港說三道四,事實上它也一直有巨大利益在香港。英國占領香港150多年,香港回歸才23年,我們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但是英國在香港的利益和影響,不可能一下子消除,香港也有人至今懷有“戀殖”情節(jié),英國人更是對香港雖離未離。當然,還可以看到香港問題與西藏、新疆、臺灣問題等是西方國家拿來遏制中國發(fā)展的一張張牌,但是各個國家的具體做法,誰沖在前面,誰在后面,不同問題上誰出主意,誰出頭說,這個很復雜。即使在英國國內(nèi),是議會先發(fā)聲,還是政府先出政策,也不能一概而論。對英國來說,毫無疑問英美關系是第一位,其次是與歐洲大陸的關系。美、歐之外,與中國的關系也一定是排在前列的之一,畢竟中國是人口大國、經(jīng)濟發(fā)展大國,也是最大的市場,英國要是真正連這個都徹底丟了,與中國徹底翻了,那就不是歷史上19世紀以來乃至于18世紀以來的那個英國了。
觀察者網(wǎng):有觀點認為英國離開歐盟了之后,對美國的依賴性會增大,這樣的話英國還能像您描述的那樣保持自己外交的獨特性嗎?
黃平:我覺得對英國影響最大的還不是美國因素,也不是離開歐盟,而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剛才說的新一輪全球化。這輪全球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除了商品與資本,信息與科技也迅速跨越國家、以幾何式的速度發(fā)展和提升,5G或者華為就是其中一項,發(fā)展很快、普及很快、應用很快,轉(zhuǎn)型變化、升級換代也很快。面對這樣的情況,歐洲像原來那樣以一個一個的國家為單位來應對,其實是很難的。所以單一一個國家,想在這么一個新的全球化浪潮中站得住、活下來,還保持自己所謂優(yōu)勢與特點,其實是越來越難。英國脫歐以后不得不重新找到它與別的國家和經(jīng)濟體的連接方式,不是從此就默默無聞、孤孤單單,守著一方一國過日子,這個是最不可能的,除非它選擇自我毀滅。
對英國影響最大的國家當然是美國。因為戰(zhàn)后西方是美國為西方的龍頭老大,以前是英國,現(xiàn)在是美國。如果美國在這一輪全球化中,繼續(xù)沿用特朗普的退群政策,繼續(xù)堅持貿(mào)易保護主義、外交上的孤立主義、社會政治上的民粹主義,并繼續(xù)把中國作為頭號“戰(zhàn)略對手”,甚至單方面搞“脫鉤”乃至所謂新冷戰(zhàn),英國作為美國的鐵桿、英語世界里的老二,也一定會看重美國的調(diào)整和改變,并力圖去適應它。
這里一個很大的變數(shù)就是三個月后的大選,如果拜登又上臺,情況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英國也會及時(乃至第一個)調(diào)整。特朗普真正要打的牌,其實還不是外交,更不是對華貿(mào)易戰(zhàn)、以及現(xiàn)在追上來的科技戰(zhàn)、外交戰(zhàn)等等,他真正想的還是想守住總統(tǒng)寶座、也維持住美國的經(jīng)濟。但假如美國疫情沒控制住,經(jīng)濟也沒起來,加上最近的族群撕裂繼續(xù)惡化,那第四季度的投票就很懸了。如果特朗普把位置丟了,且如果拜登很大程度上要回歸民主黨的傳統(tǒng),內(nèi)政也好、外交也好,那英國也會調(diào)整,或者說整個西方世界都得調(diào)整。今天我們看到的是特不靠譜的美國,是不是到時候又部分地回歸原來克林頓奧巴馬時期的、民主黨意義上或者傳統(tǒng)意義上的美國?還是部分地回到民主黨傳統(tǒng),部分地則由于特朗普及更大更早的所謂“兩黨共識”(包括對華的“共識”)而繼續(xù)把中國作為最主要的戰(zhàn)略對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白紫文 
-
阿聯(lián)酋與以色列將建交,特朗普:本來想叫特朗普協(xié)議的
2020-08-14 09:29 -
特朗普女婿:我見了侃爺,沒談大選
2020-08-14 09:21 美國大選2020 -
美司法部:耶魯大學招生時“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
2020-08-14 08:49 美國一夢 -
斯洛文尼亞承諾斯美5G聲明不針對中方,我使館:望說到做到
2020-08-14 07:09 5G -
美國新增5.3萬例,累計確診524萬例
2020-08-14 06:2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阿聯(lián)酋和以色列同意實現(xiàn)雙邊關系全面正?;?/a>
2020-08-14 06:16 巴以恩仇錄 -
呵,特朗普吹噓“沒有美國香港不會成功”
2020-08-13 23:13 香港 -
華春瑩這一對比…突然心疼福奇
2020-08-13 22:5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特朗普要對微信下手,美企先慌了
2020-08-13 22:33 大公司 -
尷尬!競選廣告投到中國官媒Y(jié)ouTube頻道
2020-08-13 21:20 美國大選 -
壹傳媒股價又急泄40%
2020-08-13 21:17 香港 -
“神秘種子包裹”這事,中美合作了
2020-08-13 19:39 中美關系 -
二季度美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公布:7成中國造
2020-08-13 18:09 手機 -
杜特爾特將接種俄羅斯疫苗
2020-08-13 17:2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這回,扎克伯格尷尬了
2020-08-13 17:03 大公司 -
美國人假扮“香港本土作家”,煽動亂港議題
2020-08-13 15:51 香港 -
拜登選了她,印度人“嗨了起來”
2020-08-13 15:26 美國大選2020 -
“若特朗普輸了賴著不走,你有責任武力驅(qū)逐”
2020-08-13 15:22 美國大選2020 -
美駐華使館徽章“去中國”,辯稱是品牌計劃
2020-08-13 14:07 美國政治 -
特朗普新招了個“反福奇”疫情顧問
2020-08-13 13:47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三權分立,還是你們美國人會玩啊…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nèi)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鹂蚣?,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chǎn),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