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次!高鐵四電建設全部用上BIM技術
最后更新: 2019-12-13 07:45:1912月,一系列新建高鐵線陸續(xù)開通,中國高鐵里程將達到3.5萬公里,高居世界榜首。“我國高鐵建造技術正不斷邁向智能化、信息化。12月1日開通的鄭(州)萬(州)高鐵鄭州至襄陽段,四電建設第一次全部用上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原鐵總,以下簡稱國鐵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專家說,這在世界高鐵建設上也是首次。
四電,即電力、電氣化、信號和通信,是高鐵的動力和大腦中樞,由沿線無數(shù)變電站與信號樓串成。
2019年7月13日,鄭萬鐵路河南段全線變電所受電啟動吳晗攝
高鐵“大腦”中樞一直滯后
2015年,伴隨著持續(xù)進行的中國高鐵建設,國鐵集團提出了建設信息化、智能化。
動車、線下工程和站房等,因技術較成熟,先后加大了信息智能化步伐?!白鳛楦哞F的動力及大腦工程,四電智能化建造一直滯后,長期都是以二維平面設計圖為主,引進BIM技術迫在眉睫?!敝需F電氣化局三公司副總工程師劉冰瑞說。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二十多年前從歐美發(fā)端。其核心是通過建立虛擬的建筑工程三維模型,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為這個模型提供完整的、與實際情況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庫。
“由于BIM技術發(fā)端于建筑行業(yè),軟件操作命令也是滿足土建及相關配套工程,有現(xiàn)成的樓板、梁、柱、屋頂模型命令,建模非常方便?!眲⒈鹫f,而對于線性結構的建設,BIM建模幾乎為零。高鐵四電是典型的線性基礎設施,而中國高鐵建設要實現(xiàn)智能化、信息化,四電建設必須跟上。2016年,在國鐵集團的支持下,中鐵電氣化局立項重大科研計劃“BIM技術在規(guī)范牽引變電設計、施工中的應用研究”,由劉冰瑞領銜BIM課題小組研發(fā)。
三年建起2600余個BIM族庫文件
一條長達上千公里的高鐵,平均每50公里必須配備一個變電所,每隔3公里就有一個基站、箱變或者中繼站,為往來動車提供牽引動力及通信信號。
“基礎制作、金屬構件組立、設備安裝、接地制作、電纜敷設等,每一個變電所內(nèi),各類構件紛繁復雜,數(shù)量動輒以萬計。”劉冰瑞說,這些構件與房建專業(yè)差異太大,要想實現(xiàn)高鐵四電建設智能化、信息化,只能在逐漸應用過程中,進行軟件的二次開發(fā)。
“建模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采集模型,建立一個龐大的信息族庫?!眲⒈鹫f,為給每一個構件建立隨工程進展而同步生長的數(shù)字模型,團隊夜以繼日深入現(xiàn)場,逐個模型進行方案推敲,對比、溝通、虛擬驗收、現(xiàn)場反饋,最終確定,僅一個饋線模型就做了5個版本,從最初方案溝通到最終方案確定時間長達5個月,貫穿整個施工前期,而一個饋線模型僅占整個變電所BIM工程約5%的工作量。
“自建完成的族庫分為電力族庫、變電族庫和軌道交通供變電族庫,通訊、信號、接觸網(wǎng)族庫,地鐵風水電專業(yè)也建立了族庫,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共計2600個左右的族文件。這個數(shù)字還在不斷增長?!眲⒈鹫f。
3年多,歷經(jīng)日蘭高鐵、昌贛高鐵及鄭州地鐵等多條在建線路的實踐,“BIM技術在規(guī)范牽引變電設計、施工中的應用研究”現(xiàn)場應用方法日趨完善。
補齊“數(shù)字鄭萬”建設短板
2018年12月19日,“BIM技術在規(guī)范牽引變電設計、施工中的應用研究”課題通過專家評審,評審認為,課題關鍵技術達到了“引入BIM技術實現(xiàn)牽引變電所可視化溝通”的目標,完成了齊全的電力變電專業(yè)BIM模型、電力標準族庫,并總結出一套適用于電氣化施工的BIM應用方法,技術世界領先。
今年3月30日,采用“BIM技術在規(guī)范牽引變電設計、施工中的應用研究”課題技術建設的首個變配電所在日蘭高鐵魯南段完成。隨后,BIM技術開始在鄭萬高鐵四電大規(guī)模應用。
電纜頭、網(wǎng)柵、防靜電地板,鋁合金走線架……變電所內(nèi)諸多裝備令人眼花繚亂?!耙郧鞍惭b要用二維圖紙,技術員要對工人進行前期培訓,返工是常態(tài)?!痹卩嵢f高鐵南陽南變電所,線路施工分部的總工程師張體鑫回憶說。建設期間,每個安裝技術細節(jié)都形成二維碼,一線工人用手機掃碼,按立體透視圖照做即可,簡單直接,把改動都放在BIM建模期間,使現(xiàn)場一次安裝到位,既降低建設成本,又保證了安裝的精準和后期運維的信息化、標準化。
“BIM技術在規(guī)范牽引變電設計、施工中的應用研究”的成果,補齊了“數(shù)字鄭萬(高鐵)”建設的短板,成為今后鐵路四電建設的示范。
(矯 陽)
- 原標題:世界首次!高鐵四電建設全部用上BIM技術
- 責任編輯: 鄧睿侃 
-
玉兔二號成月面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2019-12-12 14:43 航空航天 -
搜狗王小川:未來幾年音箱就不性感了
2019-12-12 09:15 大公司 -
中微半導體CEO尹志堯:國產(chǎn)5nm蝕刻機已獲臺積電認可
2019-12-12 09:05 大公司 -
紫光旗下新華三入圍中國移動高端路由器和高端交換機集采項目
2019-12-12 08:55 -
沃達豐在新西蘭啟動5G商用 采用諾基亞設備及3.5GHz頻譜
2019-12-11 21:34 -
規(guī)避制裁,全球最大開源代碼平臺GitHub要來中國
2019-12-11 17:12 美國一夢 -
曙光:已部署數(shù)萬臺液冷服務器,有足夠積累取代風冷
2019-12-11 15:53 -
權威測試結果:德語區(qū)三國Sunrise 5G網(wǎng)絡最佳
2019-12-11 08:40 科技前沿 -
中芯國際:韓媒造謠 董事長從未提及光刻機斷供問題
2019-12-10 13:31 大公司 -
分辨率優(yōu)于1米,高分七號首批影像圖來了
2019-12-10 11:49 航空航天 -
研究獲國家專利!久殺不滅的幽門螺桿菌有了新克星
2019-12-09 08:20 醫(yī)學 -
按照有些人的邏輯,美國手機信號差因為它是發(fā)達國家啊
2019-12-09 07:43 手機 -
我國成功發(fā)射“吉林一號”高分02B衛(wèi)星
2019-12-07 12:50 航空航天 -
中軟整合旗下資源,中國操作系統(tǒng)新“旗艦”誕生
2019-12-07 11:46 -
“AI人才戰(zhàn)”悄然開打:繼續(xù)留美,上升空間幾乎為零
2019-12-06 14:08 人工智能 -
螞蟻森林護林員、云客服 支付寶創(chuàng)造40余種新職業(yè)
2019-12-06 13:27 阿里帝國 -
嫦娥四號任務再獲國際獎項
2019-12-05 21:52 嫦娥奔月 -
全球移動核心網(wǎng)市場同比增長14% 愛立信份額略勝華為
2019-12-05 15:30 -
“高像素即正義”熱潮下,手機拍照能超過單反?
2019-12-05 07:38 手機 -
第一次用衛(wèi)星跟拍南極科考,原來這么酷!
2019-12-04 16:18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造船投資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
私自留存涉密材料,宋立強被開黨籍
-
印度外長在美表態(tài):要這么對中國
-
中國緊盯貿(mào)易協(xié)議,“若誰聯(lián)美抗中,必遭反制”
-
“美國人自豪感急劇下降,特別是民主黨人”
-
“富士康要求中國員工從印度撤離”
-
美方撤銷對華乙烷出口限制
-
特朗普參觀“鱷魚惡魔島”:拜登就想把我關在這兒,這XX養(yǎng)的
-
公安部通報:陳某為吸粉引流編造“工行假金條”,已被依法追責
-
“2027年起,整個產(chǎn)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