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今天揭曉
科技進步是國家發(fā)展和改善民生的強大推動力,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調(diào)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國務院設立了國家科學技術獎。記者從科技部獲悉,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將在今天(3日)揭曉。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大獎項,最引人注目的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1999年設立至今,共有33位科學家登上了我國科技界的最高領獎臺。
自1999年設立以來,2004年度、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度空缺,33位獲獎科學家分別是:
2000年度——吳文俊,中國數(shù)學機械化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2001年度——黃昆,中國固體物理學、半導體技術奠基人之一;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始人;
2002年度——金怡濂,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yè)的開拓者之一;
2003年度——劉東生,中國環(huán)境學專家、地質(zhì)學家、“黃土之父”;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2005年度——葉篤正,著名氣象學家;吳孟超,“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2006年度——著名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學家李振聲;
2007年度——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吳征鎰,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區(qū)系研究的權威學者;
2008年度——王忠誠,我國神經(jīng)外科的開拓者之一;徐光憲,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享有國際盛譽的數(shù)學家谷超豪;“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
2010年度——被譽為“高溫合金之父”的師昌緒;內(nèi)科血液專家、血液研究的領軍人物,王振義。
2011年度——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謝家麟;被譽為“人居環(huán)境科學創(chuàng)建者”的吳良鏞。
2012年度——鄭哲敏,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
2013年度——張存浩,我國高能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開拓者和奠基人;我國核武器發(fā)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程開甲。
2014年度——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fā)展的領軍人物于敏。
2016年度——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趙忠賢;在青蒿素發(fā)現(xiàn)上做出重大貢獻的屠呦呦。
2017年度——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發(fā)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王澤山;我國分子病毒學、現(xiàn)代醫(yī)藥生物技術產(chǎn)業(yè)和現(xiàn)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侯云德。
2018年度——新體制雷達專家劉永坦;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
2019年度——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
- 原標題: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今天揭曉
- 責任編輯: 連政 
-
“最萌大國重器”投用!
2021-11-02 22:00 高鐵世紀 -
中國科學家成功證明凱勒幾何兩大核心猜想
2021-11-02 16:29 -
長二F遙十三末級殘骸已再入大氣層
2021-11-02 10:17 航空航天 -
兩部門:17家國家大學科技園“較差”,要整改
2021-11-01 21:25 中西教育 -
北郵深研院與天儀研究院共建“天算星座”,明年擇機首發(fā)
2021-11-01 16:43 航空航天 -
最輕“國之重器”發(fā)布加強版,怎樣吸引更多人使用?
2021-11-01 15:41 科技前沿 -
武向平院士:未來我國將再造5個“天眼”
2021-10-31 17:32 天文 -
我國首次實現(xiàn)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zhì)的合成,已形成萬噸級產(chǎn)能
2021-10-31 14:25 聚焦三農(nóng) -
一舉創(chuàng)造多個國際首次!
2021-10-30 10:37 -
未來已來,華為HDC2021“萬物智聯(lián)”解析
2021-10-29 16:55 -
總書記昨天看過的科技創(chuàng)新成就展上,這些亮點不容錯過
2021-10-27 09:25 -
比超算快千萬倍!我國量子計算研究獲重要進展
2021-10-26 07:19 科技前沿 -
云原生時代到來,中國aPaaS企業(yè)軟件在什么水平?
2021-10-22 20:02 科技前沿 -
天問一號安全度過首次日凌,恢復科學探測
2021-10-22 07:11 航空航天 -
能源需求強勁增長、減碳卻只有30多年,企業(yè)們在做什么?
2021-10-21 09:41 科技前沿 -
快舟一號甲遙五任務相關工作暫停 試驗隊全員核酸檢測
2021-10-20 16:29 航空航天 -
阿里靈杰:集成阿里整體大數(shù)據(jù)+AI能力對外開放
2021-10-20 12:12 科技前沿 -
阿里云推出第四代神龍架構
2021-10-20 10:50 科技前沿 -
大腦植入電極技術讓西班牙一名盲人能識別形狀和文字
2021-10-20 08:57 醫(yī)學 -
我國自研世界最大推力整體式固體火箭發(fā)動機試車成功
2021-10-19 11:53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哈佛報告澄清!“這里被西方冷落太久,該正視中國了”
-
“中國或?qū)⒒謴瓦M口,我們先試運5批貨”
-
“比賽已無懸念!在這一塊,美國落后了中國好幾圈”
-
“民調(diào)逆轉(zhuǎn),中國經(jīng)濟影響力反超美國”
-
4000億美元!“美國獅子大開口,韓國犯愁”
-
“問題不在于美元是否會失去霸主地位,而在于何時”
-
“澳大利亞仍在中美間求平衡,但有了新變化”
-
以軍襲擊敘政權軍事總部入口
-
“中國人才都回國,美國損失好大”
-
支票薄外交奏效了?特朗普“變臉”的最大推手是他
-
“特朗普這是把全球領導權讓給中國”
-
美猶他州跟著挑事:這項投資收益頗豐,但就不賣中國
-
中美芯片之爭的關鍵機器,“中國正在贏得時間”
-
“我跟印度人打交道,有一招屢試不爽”
-
在華首次,空客又有新動作
-
黃仁勛:我很想買一輛小米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