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手機出貨量降至10余年來最低,小米份額逆勢擴張
最后更新: 2023-05-17 10:19:475月16日,市場調(diào)研機構(gòu)Counterpoint Research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歐洲智能手機市場年同比下降23%至3800萬部,季度總銷量為201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盡管出貨量年同比下降27%,但主要得益于最新旗艦產(chǎn)品Galaxy S23系列的相對成功,三星繼續(xù)穩(wěn)居榜首。蘋果公司緊隨其后,市場份額年同比略有增加,但僅是降幅低于大多數(shù)廠商而已。在2022年第一季度銷量低迷的背景下,小米是唯一一家錄得年同比增長的主要廠商。
根據(jù)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市場監(jiān)測服務最新研究,充滿挑戰(zhàn)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繼續(xù)令歐洲智能手機市場承受巨大壓力。通脹、利率以及能源價格高居不下,加之俄烏沖突亦無緩和跡象,迫使消費者對可支配開支繼續(xù)保持謹慎,歐洲市場持續(xù)走低。
Counterpoint Research副總監(jiān)Jan Stryjak指出:“歐洲消費者依舊未能擺脫生活成本上漲帶來的困境,因此2023年開局艱難。不過也有一些令人欣慰的消息:盡管三星的份額與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有所下降,但該公司依舊順利推出新款旗艦產(chǎn)品Galaxy 23系列(比S22和S21的表現(xiàn)更加出色),而蘋果公司的市場份額年同比也獲得增長(雖然只不過是降幅低于其他一些廠商)。但最大的贏家還是小米,在2022年第1季度銷量慘淡的情況下,成為唯一一家出貨量獲得增長的主要廠商。”
Jan Stryjak表示:“此前,我們預測市場在回暖前仍將繼續(xù)下探。目前看來,歐洲智能手機出貨量遭遇十多年以來的最差季度,也證明了我們的預測。然而,我們依舊樂觀地認為,經(jīng)濟壓力將會在未來幾個季度開始緩解,從而提振消費者信心,推動市場在年底有所好轉(zhuǎn)?!?
在宏觀經(jīng)濟惡化、換機周期延長等因素影響下,全球手機市場均表現(xiàn)萎靡。根據(jù)市場調(diào)研機構(gòu)Canalys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13%,跌至2.70億部。
得益于新品發(fā)布,三星重奪全球領先位置,出貨量達到6030萬部;蘋果公司以5800萬部的出貨量位居第二;排名前五的廠商中,只有蘋果實現(xiàn)了同比增長,取得了高達21%的市場份額。小米以3050萬部的出貨量捍衛(wèi)了其第三名的位置,但出貨量同比大幅下滑22%。而OPPO和vivo分別以2660萬和2090萬部的出貨量躋身前五,分別占據(jù)10%和8%的市場份額。
圖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中國市場方面,Canalys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出貨同比下滑11%,出貨量降低至6760萬臺,是自2013年以來最低的第一季度。其中蘋果憑借 iPhone14 系列熱度延續(xù),以20%市場占有率位居榜首,出貨1330萬部。一加新品助力OPPO 出貨表現(xiàn),OPPO(含一加)出貨1260萬部,以19%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vivo和榮耀分別出貨1130萬部及970萬部,排名下滑至第三和第四,小米以850萬部出貨位居市場第五名。
印度市場方面,IDC發(fā)布的全球季度手機追蹤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印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100萬部,同比下降16%,是四年來最低的第一季度出貨量。
從廠商市場份額來看,三星領跑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這也是三星時隔5年多后再次攀升至榜首。緊隨其后的是 vivo,OPPO則出貨量同比增長了19.6%,市場份額來到了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五大廠商中,只有OPPO的出貨量同比實現(xiàn)了正增長。以往的印度市場“一哥”小米下滑到了第四位,出貨量同比下降達41.1%。排名第五的realme出貨量下跌同樣有點夸張,下跌幅度達52.2%。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 責任編輯: 林鈴錦 
-
工信部成立科技倫理委員會
2023-05-16 17:09 -
中國載人航天:向全社會征集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tǒng)總體方案
2023-05-16 14:26 航空航天 -
全國首例!心臟不停跳,微創(chuàng)植入人工心臟
2023-05-16 13:47 -
這個中企打造的智能工廠,被匈牙利當成吸引外資的典型
2023-05-15 08:11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投稿Nature兩個月即發(fā)表,南大團隊推翻美國室溫超導研究
2023-05-13 16:55 科技前沿 -
谷歌打響OpenAI反擊戰(zhàn),最新大語言模型PaLM 2直指GPT-4痛點
2023-05-11 10:16 科技前沿 -
轉(zhuǎn)基因作物能留種嗎?農(nóng)民日報解答
2023-05-11 08:38 轉(zhuǎn)基因 -
量子處理器上首次“造出”任意子,有望提升容錯能力
2023-05-11 08:32 科技前沿 -
首個人類泛基因組草圖發(fā)表,這項數(shù)據(jù)增加104%
2023-05-11 08:17 -
又一大國重器迎來關鍵節(jié)點
2023-05-11 08:14 科技前沿 -
天舟六號瞄準今日21時22分發(fā)射
2023-05-10 16:01 航空航天 -
天舟六號發(fā)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3-05-10 15:11 航空航天 -
中國需要更多“母本工廠”, 聯(lián)想集團南方基地規(guī)模投產(chǎn)
2023-05-08 21:03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高原風電基地800兆瓦全容量投產(chǎn)
2023-05-08 10:03 -
建月球基地的玻璃有了?中國科學家月壤最新發(fā)現(xiàn)
2023-05-08 07:51 航空航天 -
科大訊飛發(fā)布星火認知大模型,算力方面將聯(lián)手華為
2023-05-07 20:59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我國科研人員開發(fā)出可精準檢測與治療癌癥的納米粒子
2023-05-06 19:29 -
防范數(shù)據(jù)風險,首個國產(chǎn)化船舶交通管理系統(tǒng)試運行
2023-05-06 14:11 -
全球首例!北京成功完成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機接口試驗
2023-05-05 16:57 科技前沿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2023-05-05 16:20 核電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34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56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2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5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3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nèi)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