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學者批政府制裁華為、抓捕孟晚舟是“玩弄國際法”
關鍵字:【編譯/觀察者網(wǎng)郭涵】
本周,圍繞美國、加拿大政府扣留華為公司高管孟晚舟的鬧劇越演越烈。據(jù)最新消息,加拿大法院已準許孟晚舟女士獲得保釋。
美國提出“涉嫌違反對伊朗制裁”的逮捕理由,卻拿不出實際證據(jù)。此舉亦引發(fā)來自其他國家與美國國內(nèi)的質(zhì)疑與批評。
《世界報業(yè)辛迪加》11日發(fā)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弗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的文章,他認為美國政府此番做法,如因公司行為(有證據(jù)前提下)逮捕高管以及本國法律的“域外管轄”,都開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制裁華為是美國發(fā)動對中國“經(jīng)濟戰(zhàn)爭”的一部分,可美國卻選擇性地利用與忽視國際法,已經(jīng)失信于世界。
薩克斯的專長是發(fā)展經(jīng)濟學,曾于上世紀80年代提出“休克療法”,并在玻利維亞、波蘭、俄羅斯等國實施。觀察者網(wǎng)全文翻譯,僅供參考。
薩克斯在《世界報業(yè)辛迪加》的文章標題:對華為的戰(zhàn)爭
在中美矛盾加深的背景下,美國政府逮捕華為首席財務官(CFO)孟晚舟女士的舉動非常危險。美、加有關方面選在孟女士于溫哥華機場轉機時進行逮捕,此舉近乎是“美國向中國企業(yè)界的宣戰(zhàn)書”。正在全球各地旅行的美國商業(yè)人士也因此被置于危險境地。
美國很少因某家公司(不論是美國還是外國)犯下的罪行而單獨逮捕某位高管。通常,公司經(jīng)理會因其個人犯罪(比如私吞公款、受賄或者暴力行為)而非公司的不當行為被逮捕。除非證據(jù)確鑿,管理層不應替公司承擔刑事指控。
何況,美國政府沒有理會本國幾十位涉嫌犯罪的首席執(zhí)行官與首席財務官,而是先拿一位世界知名中企的高管開刀,這是對中國政府、企業(yè)界與公眾赤裸裸的挑釁。
美國聲稱拘捕的理由是涉嫌違反對伊朗制裁,可多年來因此受罰的美國或外國公司不勝枚舉。比如2011年,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因違反美國對古巴、伊朗與蘇丹的制裁而支付8830萬美元罰金,但首席執(zhí)行官杰米·戴蒙并未因此被拘捕。
除了摩根大通,自2010年以來,至少有24家各國金融機構曾因違反美國的制裁法令而被迫支付罰金,其中著名的包括美國銀行、富國銀行、三菱日聯(lián)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集團、德國商業(yè)銀行、多倫多道明銀行、法國興業(yè)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荷蘭銀行等等。
這些機構來自美國國內(nèi)及其盟友,卻沒有一家的總裁或是首席財務被拘捕。所有的案例都是企業(yè)而非個人承擔責任。其中有些美國的銀行因2008年導致金融危機的不當操作,至今已被罰2430億美元。
孟晚舟女士當?shù)貢r間12月11日下午獲得保釋
總而言之,對孟女士的逮捕有違常例,已經(jīng)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如果你要調(diào)查某家公司總裁或是首席財務官,請先從本國的企業(yè)開始,不要采取如今這種虛偽手段,把自私包裝成道德高地,還冒著可能引發(fā)全球沖突的風險。
很明顯,美方對孟女士的行動其實是特朗普政府更大戰(zhàn)略的一部分。他們希望通過向中國征關稅、限制中國對西方國家的高科技出口、阻止中企收購歐美技術企業(yè)而傷害中國經(jīng)濟。毫不夸張地說,這是經(jīng)濟層面上針對中國的一場戰(zhàn)爭,還是被非常魯莽地挑起。
華為是中國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之一,也是特朗普政府遲滯、阻止中國進軍各項高科技領域的絕好目標。美國在這場經(jīng)濟戰(zhàn)爭中有兩個目的,一是商業(yè)考量——偏袒并保護競爭中落入下風的美國公司——二是地緣政治。但不管怎么說,遵守國際法并不在美國考慮之中。
美國如今瞄準華為,恰恰是因為該公司在全球頂尖的5G技術上取得了成功。美國政府聲稱華為的硬件與軟件中暗藏監(jiān)視系統(tǒng),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但至今沒能拿出證據(jù)。
這種態(tài)度可以從《金融時報》的一篇報道找到依據(jù)。其作者先是承認,要想找出華為在信息通訊技術方面的把柄“如同大海撈針”,又干脆說“你冒不起把自己的安全交給潛在對手的風險”。換句話說,哪怕人們找不出華為的黑點,依然可以將其“拉黑”。
國務卿蓬佩奧上周在布魯塞爾出席北約外長會議 圖源:視覺中國
當全球貿(mào)易規(guī)則妨礙到特朗普政府時,他們的回應是將規(guī)則一腳踢開。正如國務卿蓬佩奧上周在布魯塞爾說的那樣,“這屆政府正‘合法地’退出或是重新談判那些‘過時’、妨害美國與盟友利益的條約、貿(mào)易協(xié)定和其他國際安排”。但早在退出之前,美國就已經(jīng)通過魯莽、單邊的行為破壞這些協(xié)定了。
對孟女士的拘捕是基于美國法律的“域外管轄”,意味著美國政府要求各國不得與第三國(如古巴、伊朗)進行交易,這被視作史無前例的挑釁。如果中國政府規(guī)定美國公司什么時候可以與誰做交易,美國政府斷然不會接受。
對華為這樣的非政府實體進行制裁不該由一國單方面實施,而是基于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協(xié)議。作為2015年伊核協(xié)議的一部分,聯(lián)合國安理會第2231條決議明確要求,各國應取消對伊朗的制裁。然而現(xiàn)在,全世界唯美國一家在反對安理會的決議。今天對國際法與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既不是華為也不是中國——而是特朗普政府。
本文作者薩克斯是美國著名發(fā)展經(jīng)濟學家,因上世紀80年代提出“休克療法”而知名
本文作者杰弗瑞·薩克斯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教授,專長于發(fā)展經(jīng)濟學。他曾于上世紀80年代提出“休克療法”,并幫助玻利維亞、波蘭和俄羅斯的經(jīng)濟危機提供解決方法。他曾擔任過時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與潘基文的特別顧問,以及聯(lián)合國千年計劃總負責人一職。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郭涵
- 最后更新: 2018-12-12 19:32:25
-
議員質(zhì)問為何搜“蠢貨”出現(xiàn)特朗普?谷歌CEO:…
2018-12-12 17:10 谷歌 -
中方回應特朗普可能干預孟晚舟案
2018-12-12 16:52 中美關系 -
特朗普辯稱“封口費”是私人交易,還想把奧巴馬拖下水
2018-12-12 16:29 特朗普 -
英保守黨將對首相梅發(fā)起不信任投票
2018-12-12 16:10 不列顛 -
外交部回應康明凱被拘
2018-12-12 15:25 觀察者頭條 -
“應對中國影響力”美國加了個群
2018-12-12 14:23 中國外交 -
怕被傳染? 埃及紀念“阿拉伯之春” 前夕 禁售黃背心
2018-12-12 14:14 阿拉伯之冬 -
習近平的改革足跡——福建
2018-12-12 13:10 -
加拿大證實康明凱被拘,美國也回應
2018-12-12 12:21 華為 -
加拿大這事,美國"雙標"被當面戳穿
2018-12-12 11:57 -
梅姨為脫歐求助默克爾 結果有了這幕
2018-12-12 11:51 不列顛 -
亞洲首富嫁女:請來希拉里碧昂絲,婚禮要花7個億
2018-12-12 11:46 印度驚奇 -
民主黨這回很“貼心”:別在攝像機前吵,免得讓你丟人
2018-12-12 11:30 特朗普 -
ZHUperb!外媒為朱婷發(fā)明新詞
2018-12-12 11:00 -
香港保釣組織靖國神社門前抗議 一名男子被捕
2018-12-12 10:16 中日關系 -
孟晚舟案,特朗普“瞎說大實話”了
2018-12-12 10:12 特朗普 -
法國發(fā)生槍擊案致3死12傷 兇手在逃
2018-12-12 10:00 法國來信 -
《時代》2018年度人物揭曉
2018-12-12 09:44 -
-
加法官:將在11日下午決定是否給予孟晚舟保釋
2018-12-12 07:09 華為
相關推薦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55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5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2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8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diào),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