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每個混采檢測的國家,都有“青島速度”
-
鞠峰這肥,不減也罷
最后更新: 2020-10-19 18:12:21【文/觀察者網(wǎng) 鞠峰】10月11日,青島發(fā)現(xiàn)疫情;凌晨兩點,市主要領導趕往當?shù)丶部刂行?;當天上?時起,省市領導班子召開會議部署工作,數(shù)萬醫(yī)務工作者、機關人員、志愿者動起來了。5天后,超1000萬市民檢測完畢,“青島速度”振奮國人。
青島創(chuàng)下全球首次5天內千萬級檢測的紀錄,繼武漢后來到國際“聚光燈”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主持人直言“太不可思議了”。
截自觀察者網(wǎng)視頻
“青島速度”的背后,“10合1混采檢測技術”再次引發(fā)國內外媒體的關注?!?0合1”,指將1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1個采集管中進行核酸檢測的方法。如果十合一樣本是陰性,那就說明10人全是陰性;如果是陽性,10人立刻單獨隔離,再單采單檢,以最大限度提高效率。
邏輯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美國、德國、印度都采用了“混采”(sample pooling)方式檢測新冠病毒。但“10合1”并不只是數(shù)學的優(yōu)化,其背后是細致翔實的技術規(guī)范、武漢,北京,大連傳遞下來的經驗、強大檢測能力的支撐、嚴格防疫后的零陽性率、還有青島“應檢盡檢、不漏一人”的承諾與堅持;不是每個“混采”的國家,都有“青島速度”。
制作:觀察者網(wǎng)
“10合1”,不是說合就合
5月,武漢首次出現(xiàn)混采檢測,當時還引發(fā)了一些網(wǎng)友的不理解。然而到了10月,青島全民配合“10合1”千萬級檢測,“混采”絕不是“拍腦袋決定”或者“一蹴而就”,背后是眾多專家扎實的論證、評估與多市經驗的累積。
5月中旬,兩段“武漢市江岸區(qū)居民核酸檢測,多人取樣放置同一個取樣瓶”的視頻在互聯(lián)網(wǎng)流傳,引發(fā)了大量討論。
圖片源自網(wǎng)絡
5月18日下午,江岸區(qū)衛(wèi)健委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采取混合檢測方式是根據(jù)武漢市衛(wèi)健委下發(fā)《全市加強核酸檢測加快篩查無癥狀感染者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的,以提高核酸檢測速度。
江岸區(qū)衛(wèi)健委疾控科一位工作人員也對澎湃新聞表示,“肯定(做過預試驗)的,可以保證檢測結果,”該工作人員說,“市里敢發(fā)這個文件說明是能保證檢測結果的前提下,才敢加快效率,我們不可能一味地追求效率而不追求結果的,不可能亂來。”
武漢嘗試后,北京也推行了混合采樣檢測。
央視記者6月26日采訪了《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混合檢測采樣、樣本處理及結果判定技術指南》的主要編寫人、北京市疾控中心質量管理辦公室主任穆效群。她表示,對于樣本混采,北京市疾控中心今年4月就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和試驗,驗證混合5個或5個以下拭子進行檢測的可行性。
同樣,遼寧大連也于7月推廣“混采技術”。不同的是,這次“5合1”變成了“10合1”,衛(wèi)健委專家也赴大連進行考察。
據(jù)《瀟湘晨報》8月1日報道,7月30日,遼寧省副省長盧柯帶領省工作組,會同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有關專家赴大連市考察“10合1混采技術”實施情況,部署進一步擴大“10合1混采技術”的應用范圍、嚴格質量標準等工作。
混采怎么搞,有什么注意點,在一次次的實踐、考察中變得越來越清晰。
武漢發(fā)“方案”,北京編“指南”……各地匯總經驗。最終,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8月17日發(fā)布《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檢測技術規(guī)范》,從耗材規(guī)格、流程、混合拭子、送檢等,都提供了精確、明晰的指導方法。
截自《關于印發(fā)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檢測技術規(guī)范的通知》
10月16日18時,青島完成全市樣本采樣,10899145份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10合1混采檢測技術”“刷屏”網(wǎng)絡,檢測效率讓世界嘆服。
10月12日上午,無人機航拍的青島華陽路20號核酸檢測點 (圖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印度:提速還得靠抗原檢測
綜合《印度經濟時報》和《印度教徒報》今年4、6月報道,早在4月,印度就推行了混采檢測方法,對樣本組進行“打包”、核酸、檢測。雖然印度醫(yī)學研究委員會推薦采用“5合1混采”,但是印度檢測機構仍然對外來移民采用“25合1混采”進行檢測節(jié)約成本。《印度教徒報》指出,雖然這種檢測方法很有效率,但是核酸檢測最大的“缺點”就是:貴。
印度的檢測,圖源:《印度教徒報》
對于印度來說,抗原檢測才是大幅提高效率的方法。印度從6月開始推行10分鐘出結果的抗原檢測,短時間內大幅提高了檢測數(shù)量。
印度衛(wèi)生部4月宣稱,快速抗原檢測是降低檢測成本、提高檢測數(shù)的方法。不過,按照彭博社的說法,印度的抗原檢測似乎“不太靠譜”。彭博社稱,這些測試的假陰性有時高達50%,可能會掩蓋其疫情發(fā)展的真實情況。文章援引一名澳大利亞專家的話嘲諷,稱這種檢測“跟拋硬幣差不多”。
此外,綜合外媒報道,德國科學家也小規(guī)模試驗過混采檢測,并將其對檢測效率提升的成果發(fā)表于權威醫(yī)學雜志《柳葉刀》,但沒有大規(guī)模推行。以色列科學家今年年初對“64合1混采逆轉錄核酸檢測”對提升檢測效率的效果進行了研究。此外,有專家也在盧旺達進行了混采檢測試驗。
想搞“十合一”,感染率要低
據(jù)《自然》雜志7月10日報道,這種“群試”(group testing)理論,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多夫曼(Robert Dorfman)于1940年代提出,為二戰(zhàn)美軍檢測梅毒。
《自然》指出,這種方法只有在感染率低、大約是1%的時候,才最有效。
6月16日,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發(fā)布有關混采的聲明,稱“為了節(jié)約檢測資源,許多研究者希望采取混采方法……這種方法只適用于低感染率群體,因此研究者們可能會將其用于無癥狀感染者篩查中?!?
6月底,美公共衛(wèi)生、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稱,因近期感染病例激增,衛(wèi)生官員正在考慮推行混采檢測。7月18日,FDA發(fā)布“最多4合1混采”檢測的緊急授權聲明。
學術新聞媒體“The Conversation”于7月2日報道,通過混采節(jié)約的成本與提升的效率,取決于感染率。例如美國洛杉磯6月27日進行的混采檢測中,只減少了50%的檢測次數(shù),陽性率為9%。而在蒙大拿州,混采減少了90%的檢測次數(shù),當?shù)仃栃月蕛H0.1%。
根據(jù)美南加州大學衛(wèi)生政策與經濟學中心5月的研究,感染率為1%時,“11合1”是最優(yōu)化的選項,而當感染率達到7%以上,“4合1”、“3合1”才是最優(yōu)解。
感染率與最優(yōu)樣本集合大小的關系研究,截自南加州大學研究報告
然而,目前美國的感染率令人擔憂。據(jù)CNN13日報道,目前美國至少13個州的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超過10%,疫情形勢依舊嚴峻。CNN評論稱,如果不扭轉目前的局面,美國將可能經歷一個“毀滅性的冬季”。
截自央視新聞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鞠峰 
-
胡錫進:一名中國軍人被印方扣留
2020-10-19 18:02 龍象之間 -
中國警告將拘押美國在華公民?外交部回應
2020-10-19 16:54 -
特魯多縱容迎合國內反華言論,中方嚴正交涉
2020-10-19 16:37 中國外交 -
大陸外交官毆打臺“外交官”?趙立堅:臺灣沒有“外交官”
2020-10-19 16:25 中國外交 -
“斬首”教師后,襲擊者竟還發(fā)推特炫耀
2020-10-19 16:16 法國見聞 -
原來,“死亡”漫畫又來自《查理周刊》
2020-10-19 15:57 法國見聞 -
疫情沖擊第三波高峰 美媒:我們方向錯了
2020-10-19 15:50 觀察者頭條 -
電視廣告戰(zhàn)場,拜登更勝一籌
2020-10-19 15:28 美國大選2020 -
大陸外交官在斐濟把臺人員打傷?我大使館駁斥
2020-10-19 15:09 臺灣 -
沈逸:特朗普治國不行,選舉是個天才
2020-10-19 13:20 美國大選 -
終辯將至,團隊忠告特朗普:別老插話,討喜點
2020-10-19 13:10 美國大選 -
大選日越來越近,他“迷信”了起來
2020-10-19 10:53 特朗普 -
教師遭“斬首”,法國人怒了
2020-10-19 10:50 法國見聞 -
“他們冒死幫助美軍,如今被美國關在門外”
2020-10-19 10:33 美國一夢 -
英國新任駐華大使抵達北京后,發(fā)了一條Vlog
2020-10-19 08:09 老外話中國 -
菅義偉首訪,為何選擇越南和印尼?
2020-10-19 06:40 日本首相 -
美國新增47616例,累計超814萬例
2020-10-19 06:37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菅義偉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 中方回應
2020-10-18 19:47 中日關系 -
青島這次創(chuàng)下3項紀錄,還有一項大舉措
2020-10-18 19:0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廣州無癥狀感染者感染源查明
2020-10-18 17:57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相關推薦 -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5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2“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6“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