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于,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航!
最后更新: 2021-03-29 22:03:22(觀察者網 訊)據路透社3月29日援引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最新消息稱,擱淺貨輪已經完全恢復至正常航道,蘇伊士運河通航。
稍早前,消息人士稱,“長賜號”當天浮起擺正后,在一陣大風中,這艘命運多舛的巨輪又一次被推向岸邊。但盡管船首的位置改變了,但它仍浮在水面上,并沒有擱淺。
早前報道
堵了蘇伊士運河航道近6天,22萬噸巨輪“長賜號”(Ever Given)的命運不僅牽動了很多人的心,也牽動著整個世界的經濟。如今,漫長的等待似乎終于迎來了終點。
路透社29日援引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稱,經過上周末的進一步疏浚和挖掘,管理局的救援人員協(xié)同荷蘭斯密特打撈公司(Smit Salvage)已經在當天凌晨將“長賜號”救出,船已部分浮上水面,且已向正確方向調整。但運河可能還需3天多的時間來清理堵塞。
29日,“長賜號”上浮 澎湃影像圖
運河的擁堵,也給各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運河方面每天會損失1400萬美元左右,而亞歐之間的貨物運輸損失達到每天近百億美元。但“長賜號”上浮的消息,還是好好刺激了下全球原油市場和股市。
船訊網示意圖顯示,“長賜號”已慢慢擺正
管理局29日早些時候透露稱,“長賜號”已向“正確的方向調整了80%”,等漲潮時將恢復進一步的拖船作業(yè)。若順利,船只將被引導到運河更寬的區(qū)域,而運河的正常交通也將恢復。
另有參與救援的消息人士稱,“長賜號”已經恢復正常方向。
“長賜號”恢復方向 視頻截圖
埃及總統(tǒng)塞西也發(fā)表聲明:“盡管困難重重,但埃及人已成功讓蘇伊士擱淺船只危機走到盡頭?!?
西塞針對蘇伊士運河事故的聲明 法新社推特截圖
但救援方仍對此持相對謹慎的態(tài)度。斯密特打撈公司的母公司Boskalis首席執(zhí)行官貝多斯基(Peter Berdowski)對荷蘭公共電臺(Dutch public radio)說:“我們有了行動,這是好消息。但我現在不會說這是小菜一碟?!?
他進一步解釋說,將在船頭下注入高壓水,以清除沙子和粘土,但如果不成功,可能必須從船上移走集裝箱,這將造成相當大的延誤。
另一位參與打撈行動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他們正在重新裝壓艙水,若潮水有利救援行動,貨物就不需要移走。
船東公司的一名官員表示,雖然“長賜號”已經轉向”,但她目前“還沒有浮起來”。這艘船一直被困在與運河30度角的地方,但在一隊拖船的幫助下,情況有所緩解。而從29日早上開始,共有11艘拖船一直在拖船。被困時,“長賜號”船首有所損壞,但“沒有新的損壞報告”。
夜間作業(yè) 澎湃影像圖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奧薩馬·拉比(Osama Rabie)則表示,如果一切順利,29日中午以前,航運活動就“有可能恢復”,他們不會“浪費一秒鐘”。并且,若運河恢復,管理局將加速船只通過運河。
但他表示,即便船只重新上浮,仍需“3.5天”才能清理完堵塞。
實際上,據拉比估計現在至少有369艘船只等待通過運河,包括數十艘集裝箱船、散貨船、油輪和液化天然氣(LNG)或液化石油氣(LPG)船。而海運數據公司勞氏船級社(Lloyd's List)說,排在后面的船只達到425艘。
而這也給各方帶來巨大的損失。目前,全球約15%的航運要經過蘇伊士運河,而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事故,讓運河每天損失1400萬到1500萬美元。此外,堵塞導致亞洲和歐洲之間每天約損失價值96億美元的貨物。
事故發(fā)生后,成品油油輪的運費幾乎翻了一番。在新冠疫情已經擾亂全球供應鏈的情況下,延誤的代價更為高昂。一些貨運公司不得已改變了貨運路線,繞過好望角,增加了大約兩周的行程和額外的燃料成本。
路透社看到的一份來自航運公司穆勒馬士基(A.P. Moeller Maersk)的報告稱,該公司迄今已重新安排了15艘船只繞過好望角,此前它計算出的航程將相當于目前前往蘇伊士的航程延誤和排隊。
無論是就地等待還是繞行非洲好望角,被堵的船舶都將付出額外的成本。而繼續(xù)走海運,可能會面臨4月份沒有船期或漲價。受此影響,國內一些國際物流服務平臺近日收到關于中歐班列的咨詢,較之前多了一倍。雖然中歐班列的運輸成本比海運高出50%,但與空運相比還是要低很多。
敘利亞政府表示,危機打擊了國家從伊朗的燃料進口,迫使對本已稀缺的燃料供應實行定量配給。
但“長賜號”上浮的消息傳出后,原油價格下跌,布倫特原油每桶下跌1美元,至63.67美元。臺灣上市的長榮船舶租賃公司股價上漲3.3%。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趙挪亞 
-
是否歡迎聯(lián)合國不受限制地訪問新疆?外交部回應
2021-03-29 21:40 中國外交 -
王毅中東之行再傳好消息,美媒酸了
2021-03-29 19:2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白宮這一舉動,史無前例”
2021-03-29 17:29 美國政治 -
外媒記者又現陰間話術,我方不上當
2021-03-29 16:37 -
外交部:中伊全面合作計劃不包括量化具體合同或指標
2021-03-29 16:15 中國外交 -
世衛(wèi)溯源報告草案:新冠“極不可能”來自實驗室
2021-03-29 16:0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蘇伊士運河被堵 中歐班列咨詢量翻倍
2021-03-29 16:03 一帶一路 -
菲防長稱每天派戰(zhàn)機飛牛軛礁,美日澳乘勢拱火
2021-03-29 15:58 南海局勢 -
“美方可能繼續(xù)炒作,我們甚至要做好最壞準備”
2021-03-29 15:26 中美關系 -
被中方制裁后,這家英國律師機構撤下造謠新疆內容
2021-03-29 15:24 不列顛 -
想再砸3萬億美元,先搞基建
2021-03-29 15:00 美國政治 -
馬杜羅發(fā)視頻宣傳國產藥被臉書刪了,“數字集權主義”!
2021-03-29 13:4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聯(lián)合國兒基會:10名緬甸兒童身亡,又一個悲慘的周末
2021-03-29 13:34 緬甸局勢 -
這件事,耐克急忙撇清
2021-03-29 13:27 美國經濟 -
馬杜羅準備用石油換疫苗:我們不會乞求任何人
2021-03-29 13:2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蘇伊士運河堵塞影響石油供應,敘利亞實行燃料配給
2021-03-29 11:59 -
它浮起來了!
2021-03-29 11:48 -
蘇伊士運河被堵航母不能去中東?美軍:確有影響
2021-03-29 11:31 -
緬甸“血腥周末”多名兒童、數十人死亡,12國譴責軍方
2021-03-29 10:47 緬甸局勢 -
她承認對華關稅讓美國付出代價,但還沒準備取消
2021-03-29 10:40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5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0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3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7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4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