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尼黑安全會議發(fā)布安全指數(shù),意外發(fā)現(xiàn)中國人對國家的超強信心
最后更新: 2021-06-14 01:18:14【文/觀察者網(wǎng) 鞠峰】
拍照、開會、挨肩擦臉、宣布全球基建計劃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為所謂人權問題吵到“斷網(wǎng)”……這兩天,拜登為首的幾個國家領導人忙壞了。G7首腦峰會上,中俄成為“未出席的主角”。與之相反,中國卻一如既往保持鎮(zhèn)定。
最新發(fā)布的《慕尼黑安全報告》將中國形容為“一個鎮(zhèn)定的國家”。
呼應G7峰會,慕尼黑安全會議(MSC)作為當今國際戰(zhàn)略與安全領域最重要的論壇之一,在6月9日發(fā)布了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指數(shù)(MSI)及160頁的《慕尼黑安全報告》(MSR)。這些指標卻意外地反映了一個事實,即中國人民對國家的超強信心。調(diào)查將“中國”也列為了一個風險源,除此之外的幾乎全部風險源中,中國民眾的感知程度都是所有國家中最低的,僅“美國”一項風險感知略高。
“中國民眾強烈相信,自己的國家已經(jīng)做好了應對未來風險的準備。”
6月12日,七國集團峰會進入第二天,圖|人民視覺
還有幾項指數(shù)也頗有意思。例如,一個國家的民眾認為,未來50年誰將引領世界科技,是中國、美國、還是歐盟?被統(tǒng)計的12個世界主要國家中,除了日本、印度和美國,都有超過一半的民眾認為,中國將成為最強科技國。在南非,選擇中國的受訪者甚至高達73%。
“鎮(zhèn)定”的國家
慕尼黑安全指數(shù)并非反映一個國家的社會治安、犯罪率等指標,而是從國際視角出發(fā),調(diào)查地球上重要國家的民眾互相之間如何看待,以及他們對于主要的全球性風險的感知。
慕尼黑安全會議認為,通過這些指標,能夠深入觀察國民各國通過國際合作應對共同威脅的可能性,以及國與國之間的競合模式。
慕指由慕安會委托紐約知名咨詢公司Kekst CNC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今年,他們對12個國家(G7和金磚5國)共12336名民眾展開了調(diào)查,詢問他們對于10類共31種風險源(詳見 下表)的看法;讓受訪者依據(jù)5個指標對各類風險進行打分——總體、趨勢(未來一年這個風險的變化)、危害性、可能性、和準備(國家是否準備好應對這一風險)。分數(shù)越高,民眾對這項風險擔憂越重。
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對所有10類風險進行的調(diào)查中,中國民眾對9類風險的感知指數(shù)在12個國家中排最低,而且分數(shù)明顯低于其他的11個國家。
當然,調(diào)查不要求中國民眾對“中國”這一項所謂風險源進行打分。除此之外的所有30種風險源中,中國民眾對29種的感知指數(shù)都沒有超過40分,其中28種的打分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一(即最低),而且遠低于其他國家。惟一一項打分高于40分的風險源是“美國”;日本、印度等美堅定盟友的民眾對這項風險打分排名靠前(較低)。
拿今年指數(shù)中最重要的一項風險源——“新冠疫情”來說,憑借出色的防疫措施,中國民眾的感知指數(shù)僅有35。國內(nèi)疫情防控一團亂麻的巴西感知指數(shù)最高,達到100分。此外,意大利76、日本67、加拿大和英國62。值得一提的是,累計感染人數(shù)居全球第一、第二的美國和印度,民眾對疫情的感知指數(shù)不高,分別為55和59。
而且由于中國政府和民眾出色的抗疫表現(xiàn),中國民眾對“一場未來的流行病”這項風險的感知指數(shù)只有29分,遠低于其他國家。
誠然,不同國家的民眾之間會有立場、利益、意識形態(tài)的差別,國情也不同。對待像“朝鮮”“俄羅斯”“中國”這種風險源,或者“西方國家或組織的分裂”這種風險,不同國家得分天差地別很正常。但對于戰(zhàn)爭、內(nèi)亂、本國民主崩潰、文化的快速更迭等等普適性指標,中國的指數(shù)排名也全部位列第一,非常能說明民眾對于政府的信任,以及生活的安定感。
《慕尼黑安全報告》在分析中國數(shù)據(jù)時,以“中國:鎮(zhèn)定的國家”(An unperturbed country)為標題。報告分析,民眾對風險的感知水平較低,可能是中國人民對國家實力的信任的體現(xiàn)。并且,中國民眾堅信,國家已經(jīng)做好了應對風險的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在逐個分析各個國家時,都分別擬了很有意思的標題。例如:德國:福禍相依(Germany:At(un)ease);意大利:歐洲最憂心的國家;日本:讓鄰國擔憂的國家;美國:內(nèi)憂外患;等等。
這份報告的題目就是“競爭與合作”:“不同社會之間如何互相看待,會影響彼此的競爭與合作。”正值G7峰會,報告呼吁G7國家,要看到合作的必要性。但報告也承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慕指調(diào)查的31種風險源可歸為10類。第一類是疫情等公共衛(wèi)生風險。第二類是氣候變化等環(huán)境風險。第三類為國內(nèi)政治環(huán)境風險。第四類是種族主義和歧視,包括大規(guī)模移民、文化沖擊等。第五類為技術風險,包括網(wǎng)絡攻擊、人工智能等。第六類為食品短缺風險。第七類為戰(zhàn)爭風險。第八類為恐怖主義風險。第九類為貿(mào)易戰(zhàn)。第十類為他國威脅風險,將中美俄朝等特定國家列為風險源。
中國成為慕指“主角”
除了民眾如何看待自己國家的風險,慕指反映出的各國民眾彼此間的印象,也耐人尋味。
科技方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統(tǒng)計?!懊癖娬J為未來50年,誰將在科技領域領先全球?!苯y(tǒng)計給出3個選項:是中國,美國還是歐盟?調(diào)查結果是壓倒性的。除了對華消極情緒較高的日本、印度和美國,其他國家的民眾選擇中國的占比最高,都超過了50%。
南非有7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會在科技領域遙遙領先。即便是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歐盟國家,選擇中國的受訪者數(shù)量也遠遠超過選擇歐盟的。
中國無疑成為慕指的“主角”。當然也少不了老生常談的話題——“民眾對于中國崛起的反應”。經(jīng)濟層面,用“認為應該對抗中國”的比例減去“認為應該與中國合作”的比例,結果為正數(shù)的是美國、加拿大、日本;軍事層面則更多。
分析顯示,平均64%的受訪民眾將中國視為“重大威脅”。其中,印度78%、南非74%、美國和日本都是69%;俄羅斯只有43%。
然而,各國民眾對于所謂“中國威脅”的感知度也不一樣。例如加拿大、英國、美國民眾對于“中國威脅"的感知程度在60%上下,但德國、意大利和法國均略低于50%。
對所謂“中國威脅”的擔憂程度最高的是印度和日本,均為63%。總體來說,30%的受訪民眾認為他們的國家對該威脅“沒有準備好”。但是俄羅斯、美國和印度民眾對國家應對該威脅的準備程度更加樂觀積極。
“民眾對于其他國家的印象”這一指標也非常直觀。慕指的統(tǒng)計方法是:用民眾“認為這個國家是盟友”的比例減去“認為這個國家是威脅”的比例。對于中國“印象最差”的不是美國,而是日本,對華持負面態(tài)度的民眾比相反的多42%,明顯高于其他國家。其次是加拿大,負32%;美國和英國均為負28%。出乎意料的是,印度略微過半的受訪民眾對華持積極態(tài)度。
中國民眾對巴基斯坦和俄羅斯“好感度”最高;對美國、印度最低。
慕尼黑安全會議(MSC)創(chuàng)立與1963年,法律性質為非盈利基金會。自創(chuàng)立起,每年在德國慕尼黑召開一次國際安全政策大會,是當前國際戰(zhàn)略和安全領域最重要論壇之一。
2018年的世界價值觀調(diào)查(World Values Survey)顯示,95%的中國民眾表示他們非常信任中央政府。而加拿大約克大學去年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新冠疫情之后,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已經(jīng)升至98%。
2020年3月,江蘇支援醫(yī)療隊誓師
- 責任編輯: 鞠峰 
-
歐洲藥管局官員:應暫停對60歲以上人員使用阿斯利康疫苗
2021-06-13 21:4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駐日美軍基地又漏“毒”水
2021-06-13 20:26 日本 -
“塔利班說要殺了我,他們知道我曾為美軍賣命”
2021-06-13 18:07 美國一夢 -
“尼日利亞不怕封禁推特,印度可能是下一個”
2021-06-13 16:25 大公司 -
美媒記者當面問普京:你是殺手嗎?
2021-06-13 15:53 俄羅斯之聲 -
北愛問題上,約翰遜稱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領土完整
2021-06-13 15:52 不列顛 -
高盛給返工員工提了個要求
2021-06-13 15:03 大公司 -
蘋果谷歌市場份額超90%,日本將展開反壟斷調(diào)查
2021-06-13 14:13 日本 -
莫里森:已準備好和中國“坐下來談”
2021-06-13 13:29 -
又一個中澳合作項目被曝將終止
2021-06-13 13:22 -
G7議論中國,還把WiFi關了
2021-06-13 12:00 美國政治 -
美國宣布全球基建計劃,拜登現(xiàn)場“拉人”
2021-06-13 11:35 中美關系 -
“西方列強仍需要來自中國的一點幫助”
2021-06-13 11:33 觀察者頭條 -
中國談判代表:美方10日宣布解除幾項對伊制裁,有些扭扭捏捏
2021-06-13 07:49 伊朗局勢 -
厄瓜多爾宣布購買中國康希諾公司新冠疫苗
2021-06-13 07:3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美國新增確診20413例、死亡509例
2021-06-13 07:14 美國一夢 -
-
美軍妄稱:有能力保衛(wèi)臺灣
2021-06-12 22:29 臺灣 -
-
“普拜會”后,兩人單獨舉行記者會
2021-06-12 21:21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34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56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2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5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3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nèi)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