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xù)遭炮擊,俄方宣布將幫赫爾松居民撤離
-
李麗否極泰來,事事順心
最后更新: 2022-10-14 11:11:15(觀察者網 訊)近日,關于烏東四地歸屬問題,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在聯合國進行了新一輪交鋒。在外交斗爭之外,軍事斗爭仍是烏克蘭局勢的主要形態(tài)。
作為烏東四地之一的赫爾松因近日持續(xù)遭到烏方炮火攻擊,(俄方任命的)赫爾松州代理州長弗拉基米爾·薩爾多當地時間10月13日請求莫斯科幫助撤離平民。對此,俄羅斯副總理馬拉特?胡斯努林10月13日回應,政府同意幫助當地居民撤離。
不過,赫爾松副州長斯特雷穆索夫(Kirill Stremousov)告訴塔斯社,俄羅斯軍隊不可能撤離赫爾松地區(qū),也沒有計劃從該地區(qū)撤出。
預計從赫爾松地區(qū)撤離的人員將于當地時間10月14日開始抵達俄羅斯其他地區(qū)。
俄羅斯衛(wèi)星網截圖
《衛(wèi)報》報道截圖
俄將幫助赫爾松當地居民撤離
綜合英國《衛(wèi)報》、路透社、塔斯社等媒體報道,俄羅斯副總理馬拉特?胡斯努林10月13日表示,“應赫爾松州代理州長弗拉基米爾·薩爾多的請求,政府作出了組織援助該地區(qū)居民遷往國內其它地區(qū)的決定?!?
俄副總理明確表示,民眾在安置期間將獲得免費的住宿。他補充說,地區(qū)負責人將很快接到指示協助赫爾松地區(qū)的居民,并以適當的條件安置他們。胡斯努林還強調,那些決定永久留在新地方的人將被提供住房。
當天早些時候薩爾多在Telegram上表示,“赫爾松每天都受到火箭彈襲擊,民用基礎設施正在成為攻擊目標。因此,赫爾松政府決定,居民應前往俄羅斯聯邦其他地區(qū)避難?!?
“我們建議赫爾松地區(qū)的所有人,如果他們愿意,就離開到其他地區(qū),以保護自己免受導彈襲擊。”并且他還表示,希望俄羅斯幫助組織這項工作。
俄烏沖突最新局勢圖,粉紅部分為俄方占領地區(qū),黃色部分為烏方重新控制區(qū)域,黑框內為赫爾松地區(qū)(圖自英國《衛(wèi)報》)
不過,赫爾松副州長斯特雷穆索夫(Kirill Stremousov)告訴塔斯社,俄羅斯軍隊不可能撤離赫爾松地區(qū),也沒有計劃從該地區(qū)撤出。
“我們必須保護人民的生命,因為炮擊仍在繼續(xù)。但沒有人(軍隊)撤退,沒有人被疏散,沒有人將放棄赫爾松地區(qū),”斯特雷穆索夫說。
他還指出,“烏克蘭人沒有試圖推進,他們沒有在任何地方推進?!?
塔斯社報道截圖
他還在Telegram 頻道指出,“烏克蘭納粹對赫爾松地區(qū)的持續(xù)炮擊已經奪走了該地區(qū)許多平民的生命”。
“我們呼吁赫爾松地區(qū)的居民保持冷靜,不要屈服于恐慌。俄羅斯軍隊不會從赫爾松地區(qū)撤出,”斯特雷穆索夫說。
路透社援引塔斯社的報道稱,預計從赫爾松地區(qū)撤離的人員將于當地時間10月14日開始抵達俄羅斯。
赫爾松是上個月舉行公投并入俄領土的四個烏克蘭地區(qū)之一,基輔當局和西方都譴責此舉是非法吞并。烏克蘭多次向該州、該市居民喊話,表示烏克蘭必然會收復。自8月以來,烏克蘭宣布反攻作戰(zhàn)以赫爾松為主。
10月6日,澤連斯基在視頻講話中透露,自10月1日以來,烏軍在該國南部赫爾松地區(qū)奪回了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數十個定居點。烏克蘭總統(tǒng)辦公室副主任季莫申科7日則稱,若從俄烏沖突爆發(fā)算起,烏軍在南部赫爾松地區(qū)已奪回24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過,當地時間10月11日,薩爾多向俄媒表示,烏克蘭軍隊在赫爾松州的所有反攻嘗試都已失敗,他們仍留在原來的邊界。
薩爾多說:“(烏克蘭軍隊的)每一次反攻,他們都試圖做點什么,但他們都失敗了,只不過是損失人員。很遺憾,他們把人推入這種屠殺,我們被迫回應他們。我們把烏克蘭軍隊攔在那條邊界,他們正試圖從那里向赫爾松州推進?!?
赫爾松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它在尼古拉耶夫與克里米亞之間,控制著通往克里米亞半島的唯一一條陸路通道,以及將烏克蘭一分為二的2200公里長的第聶伯河河口。
聯大不承認四地公投結果,各國表態(tài)
目前,雖然包括赫爾松在內的烏東四地已于9月23日至27日進行公投,且投票率均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50%門檻。然而,對于該公投結果,在國際上仍存在爭議。10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公投不具任何國際法效力。143個國家投票支持該決議,俄羅斯、白俄羅斯、朝鮮、敘利亞和尼加拉瓜投反對票,中國、印度、南非、古巴等35個國家投棄權票。
雖然本次聯大通過的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卻受到當事國的高度重視。
涅邊賈 資料圖 圖自俄新社
針對這一投票結果,俄方表示強烈不滿。10月12日,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表示,“今天(12日),一份政治和公開挑釁的文件不僅忽視了所有這些事實(投票率、百分比和外國觀察員承認公投),還存在敵對指控,可能會破壞有利于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任何努力。”
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12日晚些時候在推特上發(fā)帖向投票支持該決議的國家表示感謝?!案兄x143個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捍衛(wèi)聯合國憲章原則’這一聯合國大會歷史性決議的國家。”他還稱,烏克蘭會“收復”所有的領土。
美國總統(tǒng)拜登12日也發(fā)表聲明,譴責俄“吞并”烏克蘭領土的行為,批評俄“正在破壞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基礎”,稱贊投票支持該決議的143個國家“站在了自由、主權和領土完整一邊”。
當天表決結束后的解釋性發(fā)言環(huán)節(jié),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大使闡明了中方立場:“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始終主張,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聯大采取的任何行動都應有利于推動局勢緩和降溫,有利于推動早日恢復對話,有利于推動危機政治解決。提交本次緊急特別聯大表決的有關決議草案無助于實現上述目標。因此,中國代表團將對草案投棄權票?!?
今年9月底,美國和阿爾巴尼亞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一項決議草案,呼吁所有國家、國際組織和不要承認公投結果。9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就該草案進行投票,俄羅斯否決。由于俄羅斯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具有否決權,因此草案未通過。根據今年4月通過的一項由西方提出的聯合國大會決議,每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行使否決權時,聯合國大會必須在行使否決權之日起10天內舉行會議。
在本周的聯合國大會開始前(10月10日),俄羅斯曾要求對該決議進行無記名投票,俄方認為,由于美國及其盟友對其他成員國施壓,會讓它們“難以公開表達立場”,投票應當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 相反,阿爾巴尼亞則提出了對決議進行公開表決的建議,最終聯大支持“公開投票”。
英國廣播公司(BBC)12日報道稱,除了試圖在沖突中保持中立的中國和印度外,投棄權票的還包括非洲的19個國家。美國“政治新聞網”稱,在美國、英國和歐盟的大力游說下,143個國家對此決議投贊成票,雖然“結果超出預期”,但在投票前,美國和歐盟外交官對印度和南非進行了激烈的游說活動,不過最終未能改變他們的投票。
俄常駐聯合國第一副代表波利揚斯基12日在社交平臺Telegram上發(fā)文稱,有約40個國家在表決前未承受住西方的壓力、被迫屈服,但其中許多國家已就此提前向俄方道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俄烏局勢- 責任編輯: 李麗 
-
韓時隔5年對朝制裁,稱朝鮮向“緩沖區(qū)”發(fā)射炮彈超170發(fā)
2022-10-14 10:29 三八線之南 -
推特:馬斯克正接受調查
2022-10-14 10:18 -
白宮再反擊沙特:就是在幫俄羅斯
2022-10-14 09:23 美國政治 -
易綱:中國物價水平基本穩(wěn)定 將加大穩(wěn)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2022-10-14 08:49 G20 -
韓方稱朝鮮射導并派軍機接近禁飛區(qū),朝方:回應挑釁
2022-10-14 07:56 三八線之南 -
美國新增感染105204例、死亡808例
2022-10-14 07:28 美國一夢 -
俄氣:“北溪”修復工作將超過一年
2022-10-14 07:18 俄羅斯之聲 -
北約為烏提供新裝備,歐盟還打算建烏士兵訓練中心
2022-10-14 07:14 烏克蘭之殤 -
俄方稱烏軍炮擊俄別爾哥羅德州一軍火庫引發(fā)爆炸
2022-10-14 07:13 俄羅斯之聲 -
美國康涅狄格州發(fā)生槍擊事件,2名警察死亡
2022-10-14 07:12 美國槍擊案 -
9:0!特朗普將被傳喚
2022-10-14 06:55 美國一夢 -
英失業(yè)率降至1974年來最低:長期患病致年長勞動者退出市場
2022-10-13 23:09 不列顛 -
佩斯科夫:有人試圖破壞“土耳其溪”管道,已被抓獲
2022-10-13 22:47 俄羅斯之聲 -
普京提議建“歐洲最大供氣樞紐”,埃爾多安“立即”指示研究
2022-10-13 22:33 俄羅斯之聲 -
德面臨嚴峻時刻:9月通脹10%創(chuàng)新高,明年預計衰退
2022-10-13 22:27 德意志 -
在英國議會發(fā)言時,死機了…
2022-10-13 22:18 -
烏克蘭全境響起防空警報
2022-10-13 21:17 烏克蘭之殤 -
印尼總統(tǒng)視察雅萬高鐵:這將成為東南亞首條高鐵
2022-10-13 20:20 一帶一路 -
會晤后,兩國總統(tǒng)“切磋”上了
2022-10-13 19:09 -
俄外交部:若無俄專家參與,不會承認北溪事故調查結果
2022-10-13 18:42 俄羅斯之聲
相關推薦 -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5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0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3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7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4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