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科技大亨游艇沉沒案有疑點,意大利檢方發(fā)起過失殺人調查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當地時間8月19日,一艘游艇在意大利南部海域沉沒,包括英國軟件巨頭邁克·林奇(Mike Lynch)在內的7人死亡。據英國廣播公司(BBC)8月24日報道,由于這起事件存在諸多疑點,意大利檢方對沉船事件展開了過失殺人調查。
意大利泰爾米尼-伊梅雷塞地區(qū)檢察官安布羅焦·卡爾托西奧在24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檢方已經啟動對過失沉船和過失殺人罪的初步調查,以查明船長、船員、監(jiān)管部門人員、造船廠或其他人是否對事故負有責任。
卡爾托西奧說:“在我看來,可能存在犯罪行為,可能是過失殺人,但只有給我們時間進行調查,我們才能確定這一點。我們至少需要一些時間來得出準確的科學結論?!彼€表示,調查目前是由意大利方面進行,但他不能確保調查完全由意大利負責。
當地時間8月24日,意大利檢察官和海岸警衛(wèi)隊官員舉行新聞發(fā)布會 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19日凌晨,林奇與其親友乘坐的游艇“貝葉斯”號在意大利西西里島附近海域沉沒。事發(fā)時,船上有10名船員和12名乘客。游艇廚師、林奇和他的女兒漢娜、律師克里斯·莫爾維洛夫婦和銀行家喬納森·布盧默夫婦在事故中遇難,其余15人獲救。
BBC稱,意大利檢方認為這起沉船事件存在諸多疑點。目擊者表示,“貝葉斯”號在海上遭遇了風暴,這場風暴引發(fā)了“水龍卷”。但檢察官拉法埃萊·卡馬拉諾(Raffaele Cammarano)24日表示,從檢方掌握的信息來看,游艇實際可能是遭遇了下擊暴流。
報道稱,下擊暴流是一種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強下沉氣流??R拉諾表示,由于下擊暴流與水龍卷可能造成相似的破壞,這兩種現象可能會被混淆。
巴勒莫海岸警衛(wèi)隊隊長拉法埃萊·馬考達(Raffaele Macauda)表示,事故當天游艇沒有被禁止出海,因為氣象機構當時并未預警事發(fā)海域可能出現如此猛烈的風暴。意大利官員們稱,他們將調查下擊暴流為何僅導致“貝葉斯”號沉沒,而沒有影響附近船只。
當地時間8月21日,搜救人員搬運發(fā)現的尸體 視覺中國
BBC還提到,在游艇上擔任廚師的雷卡爾多·托馬斯的尸體在船外被發(fā)現,他也是第一個被發(fā)現的死者,其余六名死者的尸體均是在游艇左側的船艙里找到的。
巴勒莫消防部門負責人吉羅拉莫·本蒂沃利奧(Girolamo Bentivoglio)說,“很明顯,游艇右側下沉,人們試圖前往另一側避難。我們在左邊的船艙里發(fā)現了四到五具尸體,在左側另一個船艙里也發(fā)現了一具尸體,他們都位于船只殘骸較高的部分。”
卡馬拉諾推測,事發(fā)時部分乘客可能在睡覺,因此未能逃脫。當被問及為什么這些乘客沒有得到警告時,他表示:“這正是我們試圖從幸存者的口供中確定的問題,顯然,這是調查的關鍵點。尸體是在不屬于他們的船艙里被發(fā)現的,但這不能讓我們確定發(fā)生了什么。我們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炊荚谕粋€船艙里被發(fā)現?!?
卡馬拉諾透露,司法部門尚未對7名死者進行尸檢,“在尸檢之前還有很多步驟要做。”
此外,海事專家對游艇的沉沒速度之快感到困惑。據目擊者看到的情況和監(jiān)控畫面顯示,游艇僅在60秒時間就沉沒了。專家質疑,“貝葉斯”號由意大利頂級造船企業(yè)Perini Navi制造,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應該能夠承受事發(fā)時那種強度的風暴,不太可能迅速沉沒。
路透社指出,打撈沉船可能有助于確定事件的真相,但由于沉船位于水下50米處且看起來完好無損,這一行動可能成本高昂。對此,卡爾托西奧表示,打撈“貝葉斯”號符合船只所有者和管理人員的利益,“他們保證會全力合作”。
Perini Navi的母公司意大利海洋集團CEO喬瓦尼·科斯坦蒂諾(Giovanni Costantino)對路透社表示,他認為沉船事件是由船員犯下的“一系列難以形容的、不合理的錯誤”造成的。他堅稱游艇不存在設計或建造上的失誤。
“貝葉斯”號游艇 Perini Navi
邁克·林奇有著“英國版比爾·蓋茨”之稱,他在2011年將自己創(chuàng)辦的軟件公司Autonomy以1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硅谷巨頭惠普,但這筆交易在美國受到欺詐指控,受控罪名包括簒改賬目、“炒高”公司估值等。布盧默和莫爾維洛曾作為林奇的辯方證人和辯護律師出庭。
這場法律官司前后總共耗時十幾年,直到今年6月,林奇才最終在舊金山被宣判無罪。英媒稱,林奇安排游艇出行,正是為了與親友慶祝自己獲判無罪。
資料圖:邁克·林奇 視覺中國
美國“政治新聞網”稱,目前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事故是人為造成的,但林奇與美英情報界的聯系使得這起事件更加撲朔迷離。早在2003年,英媒曾報道稱Autonomy“秘密處理情報”,是“英國少數幾個能從伊拉克戰(zhàn)爭中獲利的商業(yè)機構之一”。
當時,該公司還與包括軍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國情報機構在內的美國政府機構簽訂了合同。據稱,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CHQ,英國情報機構)和軍情六處也是該公司的客戶。
報道還提到,林奇在出售完Autonomy后,與英國前情報官員合作創(chuàng)辦了網絡安全公司Darktrace,該公司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哈克斯特(Stephen Huxter)是軍情五處網絡防御團隊的高層人物,后成為Darktrace的常務董事。
目前,意大利檢方的調查仍處于初始階段,沒有針對任何個人,但不排除根據證據對任何人進行調查的可能性。根據意大利法律,沉船事件的15名幸存者沒有義務留在意大利,但檢方希望他們能夠留在意大利配合調查。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陳思佳 
-
菲船只故意沖撞我海警艦艇,中方第一時間救助菲落水人員
2024-08-25 15:46 南海局勢 -
德國左翼議員贊賞政府限制對烏援助:民眾不想卷入歐洲大戰(zhàn)
2024-08-25 15:03 德意志 -
菲船只非法沖闖仙賓礁附近海域,中國海警依法依規(guī)采取管控
2024-08-25 14:13 南海局勢 -
“開創(chuàng)危險先例”,加拿大鐵路萬人大罷工被叫停
2024-08-25 13:37 -
美以涉俄為由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商務部回應
2024-08-25 12:55 -
真主黨發(fā)動報復性襲擊,以色列進入緊急狀態(tài)
2024-08-25 12:20 觀察者頭條 -
外交部官員談沙利文訪華:中美關系仍處在止跌企穩(wěn)的關鍵關口
2024-08-25 11:41 -
“電報”創(chuàng)始人在法國被捕,俄杜馬副主席要求放人
2024-08-25 10:45 法國見聞 -
8天變8個月,NASA決定“放棄”波音
2024-08-25 09:25 航空航天 -
俄烏互換115名被俘人員
2024-08-25 08:58 烏克蘭之殤 -
德國持刀襲擊事件嫌疑人自首:敘利亞人,2022年來到德國
2024-08-25 08:01 -
“伊斯蘭國”稱對德國持刀襲擊事件負責
2024-08-25 07:01 -
防止播音員“講真話”,NHK開始預錄中文新聞
2024-08-25 00:26 日本 -
美頂尖科學家要來中國工作,曾因涉華遭迫害
2024-08-25 00:08 中美關系 -
他66歲,威脅殺死特朗普,被捕
2024-08-24 22:23 特朗普 -
“中企這么做,正讓美國限制變得毫無意義”
2024-08-24 22:02 觀察者頭條 -
他是沙利文繼任者?這么說中國…
2024-08-24 21:05 中美關系 -
石油合作后,中國向這個西非國家捐贈榴彈炮等裝備
2024-08-24 19:21 非洲之窗 -
哈馬斯代表團將前往開羅談判
2024-08-24 18:15 巴以恩仇錄 -
以軍襲擊加沙地帶多地,又致37人死亡
2024-08-24 16:01 巴以恩仇錄
相關推薦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55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5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2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8最新聞 Hot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