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勸阻特朗普重啟“中國行動計劃”,美媒急得搬出錢學森
最后更新: 2024-11-25 12:00:38【文/觀察者網(wǎng) 熊超然】早在特朗普首個執(zhí)政任期,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就嚴酷迫害學術人員,盡管后來被拜登政府終止,但如今大有“死灰復燃”的跡象,可謂“遺毒未消”。
當?shù)貢r間11月24日,彭博社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隨著特朗普確定重返白宮,這再度引發(fā)人們的擔憂,“中國行動計劃”可能會被重啟。文章作者顯然是站著了美方的角度,“苦口婆心”地勸告稱,該計劃此前不僅已經(jīng)失敗,且若重新恢復將“正中中國下懷”,此舉不但會破壞美國的創(chuàng)新,還會讓中國在科技競賽中占據(jù)上風。
文章稱,“中國行動計劃”一度演變成一場針對亞裔美國學者的種族運動,一系列錯誤指控顛覆了科研人員的生活,而所謂“間諜活動”則是子虛烏有。如果特朗普的目標真是“美國優(yōu)先”,那就需要認識到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歡迎來自其他地方的最優(yōu)秀、最聰明人才,將給美國帶來巨大優(yōu)勢。
為了勸阻特朗普,彭博社的文章還特別提到了“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上世紀50年代,美國國內(nèi)掀起一場歇斯底里的反共浪潮,麥卡錫主義橫行,迫害了大量美國進步人士、中國科學家以及留學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錢學森事件”。1955年9月,在中國政府的營救下,歷經(jīng)5年艱苦奮爭的錢學森一家終于回到祖國,錢老也實現(xiàn)了“一寸赤心惟報國”的心愿,在我國導彈航天事業(yè),乃至整個科學技術事業(yè)上作出了杰出貢獻。
“錢學森無論在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回到中國!”彭博社還引用第51任美國海軍部長丹·金博爾(Dan Kimball)的形容——這是美國歷史上做過的最愚蠢的事情。
近年來曾遭“中國行動計劃”迫害的華裔科學家,從左至右:胡安明、郗小星、陶豐 資料圖
“中國行動計劃”于2018年11月啟動,要求94個地區(qū)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以防止中國“從美國竊取信息”。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FBI)亦以該計劃為由憑空捏造“中國學術間諜”,大興冤案。2022年2月23日,美國司法部宣布終止特朗普政府期間啟動的“中國行動計劃”。
香港《南華早報》指出,“中國行動計劃”并未揭露任何一名所謂的“間諜”,但許多接受調(diào)查的研究人員卻因此丟了工作,生活也被徹底顛覆。這其中,就包括被稱為“中國行動計劃首案被告”的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華人教授胡安明,以及“中國行動計劃”中被起訴的首位華裔學者、原堪薩斯大學終身副教授陶豐等人。
去年7月,在被起訴約五年后,陶豐身上涉及的和“中國行動計劃”有關罪名被推翻。2021年審判前,他的妻子告訴彭博社,他們?nèi)襾淼矫绹菫榱恕白穼っ绹鴫簟?。然而,她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打三份工來支付丈夫的法律費用。陶豐的律師后來表示,這場持續(xù)數(shù)年的“噩夢”幾乎讓這個家庭破產(chǎn)。
今年9月11日,由得克薩斯州共和黨籍眾議員蘭斯·古登(Lance Gooden)發(fā)起的一項法案在眾議院以237票對180票獲得通過,其內(nèi)容是在美國司法部之下重啟一項為期6年、類似“中國行動計劃”的新計劃,宣稱要遏制對美國知識產(chǎn)權和學術機構(gòu)的間諜活動,并制定一套針對實驗室和大學研究人員的執(zhí)法策略。
《南華早報》稱,雖然古登的這項法案當時并未獲得民主黨的支持,白宮方面也已表示“強烈反對”,預計可能不會在參議院獲得通過,但亞裔和華裔群體還是擔心,“中國行動計劃”2.0版的出現(xiàn)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在特朗普政府啟動“中國行動計劃”的六年后,作為當時曾主導許多調(diào)查工作的美國政府機構(gòu)——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今年8月承認,其調(diào)查在學術界制造了“艱難的氣氛”,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并未就此道歉。
資料圖: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 NIH官網(wǎng)
去年一份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調(diào)查也顯示,在“中國行動計劃”展開了數(shù)年調(diào)查之后,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華裔科學家“覺得自己不受歡迎”,近四分之三(72%)的人“覺得自己作為學術研究人員不安全”,約70%的人“對美國政府調(diào)查華裔研究人員擔驚受怕(fearful)”,可謂“寒蟬效應仍在”。
彭博社援引斯坦福大學的一項分析顯示,20多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科學家最重要的來源國,但離開的人數(shù)一直在持續(xù)增加。“中國行動計劃”實施后,離開美國的人數(shù)激增75%,其中三分之二回到了中國。文章聲稱,“無論如何,這項政策顯然為中國自身的創(chuàng)新雄心贏得了一次重大勝利”。
彭博社認為,一旦“中國行動計劃”在特朗普的第二個執(zhí)政任期內(nèi)重啟,還將在其他方面造成諸多嚴重破壞。比如,技術熟練的勞動力,一再被視為美國想要保持在芯片制造等高端領域主導地位的最大障礙之一,而中國一直在不斷培養(yǎng)出比美國更多的理工科博士,而吸引這些創(chuàng)新人才將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最后,這篇評論文章又立起了一座高高的“美式牌坊”——即使是對中國態(tài)度最為強硬的政策制定者也應當記住,美國不能為了對抗中國而丟棄所標榜的“價值觀”。重新對選擇來美國搞研究的科學家發(fā)起攻擊,從長遠來看只會損害創(chuàng)新和國家安全利益。
- 責任編輯: 熊超然 
-
“讓一萬名士兵手持武器在紐約行進,我反對”
2024-11-25 10:57 美國政治 -
“馬斯克,將是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2024-11-25 10:29 中美關系 -
外商瘋狂囤貨,“今年中國出口或創(chuàng)新高”
2024-11-25 09:57 中美關系 -
以媒稱以方已原則上同意以黎?;饏f(xié)議草案,以官方尚未回應
2024-11-25 09:46 -
“美國留下的真空,中國試圖填補”
2024-11-25 09:17 -
塞爾維亞著名鐘樓遭中文涂鴉,中使館提醒
2024-11-25 09:04 -
他張口就來:俄羅斯若給中國潛艇技術,美國主導地位就沒了
2024-11-25 08:26 中美關系 -
墨西哥總統(tǒng)稱要替換中國制造,但...
2024-11-25 08:13 觀察者頭條 -
普京簽了,參戰(zhàn)即可“免債”
2024-11-25 08:11 俄羅斯之聲 -
俄副外長:美國利用臺灣挑動亞洲危機
2024-11-25 08:11 臺灣 -
澤連斯基:正詳細檢查“榛樹”導彈殘骸,尋找應對方法
2024-11-25 06:38 烏克蘭之殤 -
石破茂上臺不足兩個月,內(nèi)閣不支持率已超支持率
2024-11-25 06:38 日本 -
“印度挑戰(zhàn)中國又有了新機會,但…”
2024-11-24 23:40 龍象之間 -
36034994586981美元!美國國債總額再創(chuàng)新高
2024-11-24 20:33 美國經(jīng)濟 -
“沒有中國技術設備參與,我們已無法實現(xiàn)盈利”
2024-11-24 20:13 觀察者頭條 -
巴基斯坦西北部暴力沖突已致82人死亡
2024-11-24 16:42 巴鐵 -
“對他,中方要有所準備”
2024-11-24 15:46 中美關系 -
3000億美元方案通過了,發(fā)展中國家怒斥:屈辱
2024-11-24 15:40 觀察者頭條 -
時隔數(shù)十年,加拿大政府終于道歉
2024-11-24 15:25 -
“蒙特利爾在燃燒的時候,特魯多卻載歌載舞”
2024-11-24 12:09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qū)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diào):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jīng)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
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
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