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曉鵬: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糾正被儒家文官扭曲的歷史
關鍵字: 行政官僚資治通鑒文官集團漢武帝漢朝北宋司馬光楊士奇之所以能夠被《明史》認定為是一個大賢臣。主要原因就是能夠當好和事老、善于和稀泥,能夠有效地阻擋皇權對文官集團的監(jiān)督和管理。出了問題,他在皇帝面前能夠說好話,讓官員們能夠生活得比較自由自在,隨便貪污、隨便兼并土地。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官員,不管是楊士奇也好、徐階也好,都被公認為“大賢臣”。
而那些敢于對天下國家負責任的人,敢于得罪人,敢于整肅官僚集團,整肅權貴集團的人,就一律,或者是大部分被丑化成奸臣。最典型的就是嚴嵩、張璁這些人。
最后的結果,就是真正為國家民族做事情的人,包括皇帝、太監(jiān)、武將、正直的大臣,都被系統(tǒng)地丑化了。
丑化的效果,在東林黨自己看起來,重要就是為了突出東林黨這么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形象。
如果這種丑化僅僅是利益之爭,我們還可以不管。甚至說,我就沒必要去花這些時間來干這些事。
但是,正是因為一兩千年以來的這種“正史”,像《資治通鑒》、《明史》這種記錄,儒家文官集團為了集團的利益,改變歷史的真實,對中國社會的精英集團除了他們自己以外,進行系統(tǒng)地丑化。實際上最終是達到了丑化整個中華文化、貶低整個中華文明的這么一個效果。使我們當代人,在了解中國歷史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認為:兩千年來的中國人,就生活在一群厚顏尤恥的、貪婪好色的、昏庸暴虐的專制皇帝的統(tǒng)治之下,沒有任何的個人尊嚴。這兩千年簡直就是黑暗的兩千年。
整個中華文明,可能偶爾有一點點閃光點,有一些四大發(fā)明之類的東西,但是主流是一個黑暗的、昏庸的、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其中被丑化最嚴重的,恰恰就是我們國家歷史上,和平時間最長、經濟最繁榮的大明王朝這段時期。
我們中國古代的歷史,絕不是儒家文官集團永遠正確的歷史。它是一部由許多偉大的皇帝、偉大的太監(jiān)、偉大的武將、偉大的文官和偉大的農民起義領袖共同努力,鑄就的一部光輝燦爛的偉大歷史。這里面充滿了正義與邪惡的斗爭,有輝煌的勝利,也有悲壯的失敗,但判斷正邪的標準絕不是儒家思想,更不可能是是否維護了官僚集團的特權,是否讓文官們的日子過得很舒服,只能是是否有利于人民安居樂業(yè)、有利于國家繁榮富強。
儒家文官集團,他們掌握了書寫歷史的權力,事實證明他們?yōu)E用了這種權力。他們在歷史上發(fā)揮過積極的進步的作用,但也發(fā)揮過極為糟糕的反動的作用。中原政權僅有的兩次完整地被北方少數(shù)民族消滅,都是在儒家文官集團全面掌權的背景下發(fā)生的。南宋和明末后期,都是儒家文官一家獨大的局面,他們整體腐敗無恥,為國家的豪強權貴階層的利益服務,為此不惜殺害岳飛、毛文龍這樣忠心報國的武將,危害國家國防能力;不惜把并不沉重的稅收轉嫁到身無分文的底層農民身上,自己這個階層腰纏萬貫也不愿意多交一分錢稅收,誘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最后的結果就是國家因為內外交困走向滅亡,而不是亡于外部武器水平低的過、人數(shù)少得多的少數(shù)民族,這些給中原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給中華文明制造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對于他們所犯下的罪行,必須徹底地反省。
五、反思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往前看
有人總結說,我這本書就是“一個經濟學博士,為了研究政治問題,寫了一本歷史書”。我很喜歡這句話,我就是這么一個意思。我的寫作目的最重要的還是有政治上的目的,為促進國家的強大,為了中國文化的復興。
我們學習西方,學習了一百多年。這個很好。西方有先進的東西就是要學習。但是學習完了之后,如果我們要超越西方,要比西方做得更好,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有新的東西,有自己的東西。這其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就是對我們自己歷史的重新整理和反思,建立我們獨立的史觀。從整理自己的歷史中,找到中華民族獨立的靈魂。
研究歷史是往后看,但不是為了復古,不是說要再搞個皇帝來管理中國。往后看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往前看。
我并不認為研究歷史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充其量只是具有基礎性的價值。如果說我們中華文明真的要復興,絕對不是說靠吹,說我們歷史多么偉大。但是如果有人想刻意貶低我們的歷史,說我們在歷史上從未真正強盛偉大過,說我們這個民族的基因就是黑暗專制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我是堅決不能同意的。
如果中華復興有一個客觀的標志,應該是科技復興。如果有一天我們這個社會,有一些科學家能夠整出來可以顛覆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一套新的科學理論體系出來,中華文明就真的復興了。
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光指望科學家的努力是不夠的,我們在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重新反思歷史,重建中國文化自信,就是其中的一個基礎性的工作。
在新時代反思中國的歷史,是為了從當中找到一些可以指導未來的普遍規(guī)律,而不是簡單地肯定和效仿以前那些制度變革。
比如說,中國歷史上有包辦婚姻。很多人認為是反動。我也認為它肯定是不對。但是我認為在古代社會,這個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古代人的壽命很短,平均壽命30多歲。你看現(xiàn)在咱們中國這個剩男剩女問題很嚴重。如果古代社會都像咱們一樣自由戀愛,大家都到了30歲還不結婚。那中華民族就要亡國滅種了。沒辦法傳遞后代了。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就應該十五六歲趕緊結婚,剩下十多年的壽命用來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沒時間給你戀愛、東挑西選。抓緊結婚生兒育女,形成人口優(yōu)勢,對外要戰(zhàn)爭,對內要生產。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壓抑人的婚姻自主選擇。
我講這個話,是不是說今天我們也應該搞搞包辦婚姻?顯然我們推不出這個結論來。因為時代已經變了,人均壽命都七十多歲了,你慢慢戀愛,三十四歲結婚都可以。人口太多了,你不結婚不生孩子,也不影響大局。歷史的合理性,只有結合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才能實事求是地分析。但是呢,這個事情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再說出點什么東西來?那就是我們還是要注重中華文明中家庭倫理的價值,要重視個人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如果你到深一點的層面去討論它,我認為從中也是可以找一些有益的啟示的。
還有,比如說,中國古代有嚴刑峻法這種傳統(tǒng)。很多人把中國古代法系,認為是一個沒人權、沒法制的黑暗法系,整個是一團糟。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