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荻:新自由主義已經投機,還要如此改革國企嗎?
關鍵字: 國企國企改革新自由主義國企私有化中國模式【文/ 盧荻】
國有企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是整體“中國模式”的核心特性之一,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關乎政治,也是今日國際摩擦、“新冷戰(zhàn)”威脅的聚焦點之一。此所以,從國內外決策圈到輿論以至學術研究,對中國國有企業(yè)的表現、功能和前景的論述及要求,一直以來就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其中也自是不乏種種物質利益勾連。
關于國企績效的常識與反常識
長期以來,在國內外輿論中存在著一個“近乎常識”,說無論何時何地國有企業(yè)本質上必然是低效率、無可救藥,所以國企的唯一出路就是消亡,即是私有化,而中國的國企也不例外。這個“近乎常識”來源不一,但是其中肯定有現實政治的份——就是說,以私有化作為核心政策信條的新自由主義,縱使有其知識基礎,終究也是以壟斷資本的階級斗爭戰(zhàn)略為原動力。事實上,世界范圍的私有化運動的始作俑者是英國撒切爾夫人保守政府,其原動力正是為了壓制勞工權益以維護資本的利潤追逐。
具體到中國國企又如何?輿論將上述常識循環(huán)再用,這是直至今日的常態(tài)。而國內外決策圈的宣示卻是出人意外地頗為不同,即使是對國企只有敵視沒有同情的世界銀行,作為新自由主義決策代表機構之一,卻是早自1996年就在《世界發(fā)展報告》中如此斷言:“中國的國有企業(yè)始終是整體經濟的負累,雖則它們的效率是在改進中?!边@實質上是否定了國企本質上無可救藥的說法,究其原因,是一直以來嚴肅的學術研究文獻大都發(fā)現,中國的現實情況確實是國企效率在改革過程中持續(xù)改進。
然則為什么還說國企是整體經濟的負累?按照世界銀行及其相近的政策報告和學術著作的論斷,基本上是兩個原因。一是國企的效率改進速度不及“非國企”,所以在相對意義上仍是負累,私有化因而仍是必需。二是國企在效率改進的同時,卻又很有支出過度的沖動,往往導致財務業(yè)績惡化,從而在財務意義上拖累了整體經濟。
這個“國企負累”論縱使屬實也是有時效的,至多是只能概括改革開放年代前半期的情況。就效率問題而言,各種指標顯示,直至1990年代中后期,國企的效率改進速度確實不及非國企(而“非國企”直至那時其實仍是以集體所有制企業(yè)而非私企為主),在此之后的對比卻是反轉過來。同樣的情況也見于財務業(yè)績的對比,以最具整體性的企業(yè)稅前利潤率指標看,國企的表現在改革開放年代前半期確實不如非國企,在后半期卻是跟非國企基本持平以至略為超過。
比商業(yè)標準更重要的是經濟和社會貢獻
在改革開放年代后半期,也就是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來,中國經濟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國進民退”的趨勢,也即國企的擴張速度快于民企。這其中被稱作“民企”的其實是以私企為主,因為絕大多數集體企業(yè)和中小型國企都已經被私有化了。對此,堅持國企無可救藥論的輿論、決策圈、學術論著顯然無法接受,必須在面對這個異常的現實時,構建出新的符合國企低效率判斷的解釋。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釋或假說是“國企壟斷”論,意指國企面對的市場競爭壓力遠低于私企,從而,前者往往透過其較強的市場力量攫取后者(以及消費者)的利益,形成上面所述的績效表現的反轉。這個解釋的背景,是國企與私企之間確實是形成了一個分工格局——在1990年代中期的“抓大放小、下崗增效”的私有化運動之后,剩下的國企幾乎全是大型企業(yè),它們占據了各個產業(yè)部門的上游環(huán)節(jié),而規(guī)模較小以及資本密集程度較低的私企則處于下游環(huán)節(jié)。而這個格局的持續(xù),一定程度上還是國家干預所致,包括上游環(huán)節(jié)的準入限制,國家主導的基建投資往往是由國企承擔、以及國家控制的金融機構在分配金融資源上偏于向國企傾斜,等等。
國家扶持的背面,是國企必須承擔起更多的經濟和社會責任,包括并不盈利的基建投資和研究開發(fā)投資、作為開荒牛的(尤其是與“一帶一路”相關和尋求資源保障的)對外戰(zhàn)略性投資、基礎設施營運上的價格和盈利限制、國家抗御經濟周期波動的政策的執(zhí)行主體、以及相對于私企來說是水平較高的環(huán)境和勞動保障,等等。對國企的績效而言,這些承擔只能帶來負面影響,與國家的扶持政策措施互相抵消。
這樣,改革開放年代國企與非國企的相對績效表現,無論是前半期的前者遜于后者,還是之后的反轉,其實都未必反映兩者的相對效率水平及其變動趨勢。尤其是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來的“國進民退”,究竟是來自國企的壟斷地位,還是因為它們的規(guī)模效益所致,這很難從實際表現出來的相對績效作出推斷。
企業(yè)的績效表現,就其性質而言只是市場標準、商業(yè)標準,惟有在市場原教旨主義理論中才被說成是等同于經濟貢獻甚至社會貢獻。1990年代中期的“抓大放小、下崗增效”改革正是以這種理論為指引,將(作為市場經濟常態(tài)的)宏觀需求不足導致的“富余職工”看成純是企業(yè)的負累,以為成功地將他們推給社會就等于改革成功。其結果,不僅是導致了數千萬職工下崗失業(yè)的社會悲劇,單就經濟而言,還透過“失業(yè)-壓抑消費”鏈條使得宏觀需求不足更為惡化,將整體經濟推到通貨緊縮的危險境地。
重塑“中國模式”中的效率特性和國企
市場原教旨主義之外,在更廣泛的經濟學界和決策圈中,總是假定存在著一個唯一的、普適性的最優(yōu)最有效率的經濟模式,而國企與私企的效率特性因此就假定是固定不變的。這個假定與新世紀以來的中國現實并不相符。
中國經濟模式在1990年代中期的新自由主義改革之后經歷著一個根本性的重塑過程。在2000-2012年期間,勞動生產率與工資、投資與消費都是同方向按比例增長,而且是空前快速的增長。這些結構性特征,以及在體制上逐漸呈現出“大企業(yè)、大政府、大勞工”趨于主導的跡象,很有趨同于“資本主義黃金時代模式”——也即1950-1970年代在西方國家占主導的經濟模式——的跡象,而這個模式顯然比新自由主義更加符合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在這其中,國企無疑是“大企業(yè)”的承載者,例如,在2017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yè)中,中國內地加香港有111家(其中香港4家里面有兩家是中資),其中90家左右是國企。國企發(fā)展與新世紀以來的經濟模式的對應性,一方面意味著它們的業(yè)績表現確實很有可能是源自規(guī)模效益而非壟斷地位,另一方面,國企作為國家主導的基建投資和研究開發(fā)投資的承載者,應該也是整體經濟向黃金時代模式趨同的重要支柱。
在2012年之后,因為現實上和決策圈意識形態(tài)上的多種原因,中國經濟出現嚴重的金融投機化情況,使得上述朝向黃金時代模式趨同的勢頭受到干擾和削弱,直至今日這兩種趨勢、兩種模式仍在激烈角逐。
而國企的表現和改革前景正與這個角逐直接相關。尤其是自去年以來,要求根本改變體制,使得國家對國企從“管人管事管資產”改為只限于“管資本增值”的論調甚囂塵上。這種論調是以某種抽象的理想化的市場經濟模式為前設,不顧現實上新自由主義世界的資本已是投機傾向主導,也不顧中國社會對國企的定位是包含著社會發(fā)展追求、以至于長遠上的社會主義導向。國企改革由此面臨新的爭論。
(本文內地首發(fā)于微信號“保馬”)
- 原標題:國企面面觀:從眾說紛紜中理出頭緒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小婷
- 最后更新: 2019-01-22 09:44:59
-
“薅上一天吃一年 ”,起底網絡黑灰產利益鏈
2019-01-22 09:09 網絡戰(zhàn)線 -
他愿意接受任何保釋條件
2019-01-22 07:55 汽車工業(yè) -
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發(fā)達經濟體進一步下行
2019-01-22 07:33 宏觀經濟 -
去年 中國游客境外移動支付首超現金
2019-01-21 20:22 中國游客 -
這兩家日企聯手,目標中國
2019-01-21 18:24 新能源汽車 -
這項數據證明,中國經濟有結構優(yōu)化作基礎
2019-01-21 16:53 中國經濟 -
中國去年原油產量降至2007年以來最低 加工量創(chuàng)紀錄新高
2019-01-21 16:40 能源戰(zhàn)略 -
我國去年人口出生率出爐:1952年以來最低
2019-01-21 10:14 -
2018年我國GDP首破90萬億 增長6.6%
2019-01-21 10:04 中國經濟 -
16年最低!韓手機出口額降幅近1/4,對華銳減
2019-01-21 08:01 手機 -
任正非連發(fā)兩封內部電郵: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2019-01-20 22:49 華為 -
個稅APP更新:出租人信息不要填了
2019-01-20 17:01 中國房市 -
中石化炒期貨巨虧,國資委首次回應
2019-01-20 16:35 國企備忘錄 -
一夜被“薅”200億?拼多多回應
2019-01-20 14:24 -
親自抓、帶頭干,習近平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10個瞬間
2019-01-20 11:05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中國家庭平均資產多少?問題有了答案
2019-01-20 08:30 中國經濟 -
中國首次同時成為油氣最大進口國
2019-01-19 17:50 油價 -
中石化:好好說說中國油價為何比美國高,不懟不罵不吵架
2019-01-19 15:28 油價 -
涼透!微軟建議用戶改用安卓iOS
2019-01-19 08:28 手機 -
財政部發(fā)文:6000億大減稅落地
2019-01-18 21:40 中國經濟
相關推薦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29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4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2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7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