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時間】優(yōu)化基礎研究環(huán)境,破局“從0到1”
最后更新: 2023-03-05 15:32:57上海藥物研究所厚植科研氛圍。袁婧 攝
基礎研究的冷板凳,青年科研工作者朱亞一坐就是8年。
她的課題是通過解析G-蛋白偶聯受體(GPCR)與病原體蛋白的復合物結構,研究免疫防御機制。這是一種構象極不穩(wěn)定的復合物,研究一度卡在解構關鍵步驟上——因為不穩(wěn)定,難以獲得高質量蛋白質晶體。
結構解析的科研成果無非“有”或“無”。這意味著,如果結構沒有成功解析,研究過程中獲得的大量實驗數據都無法發(fā)表。8年無所獲,朱亞的心態(tài)從“不甘心”逐漸變成自我懷疑。
這是千萬青年科研工作者攻堅克難過程中的縮影?;A研究,主要攻克的就是“從0到1”難題。這是科研成果從無到有的過程,處于科研鏈條起始端。這樣一種難在于科研本身的不確定性。也因此,基礎科研人員能否坐住坐穩(wěn)“冷板凳”成為破局關鍵:這既需要他們對科研工作有從一而終的熱忱,也離不開外部環(huán)境給予長周期的支持,以及符合基礎研究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的評價體系。
助力破局“從0到1”,評價體系和支持機制應有機結合。朱亞的導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提出思考,“成熟的評價體系不能局限于發(fā)論文,需關注研究對所處科研領域是否有促進作用等更多元的評價指標,挖掘真正具備科研實力的人才。長周期的支持機制,則要結合符合規(guī)律的評價體系,惠及處于各個研究階段的人才以及不同類型的研究?!?
“只要你想,我提供所有支持”
吳蓓麗曾問朱亞:能否在研究所待夠10年?
剛成為博士研究生時,朱亞的回答肯定而堅決。彼時,吳蓓麗交予她的課題極具挑戰(zhàn)。通常情況下,獲得蛋白質分子三維結構的前提是蛋白分子構象穩(wěn)定,但朱亞解析的復合物,生理狀態(tài)始終處于動態(tài)。光在結晶這道坎上,她花費5年沒有突破,心里屏著一股不甘,趕上實驗室引入當時最前沿、對復合物穩(wěn)定性要求稍低的冷凍電鏡技術,她燃起繼續(xù)攻堅的斗志。
但這簇小火苗在朱亞進入博士后階段漸漸變得微弱:利器在手仍無法克難,“是不是真的做不出來,要不發(fā)一篇功能研究方面的文章算了”——這樣的念頭在她心中越發(fā)強烈。實驗屢次失敗疊加博士后出站壓力,她甚至想另尋實驗室……
關鍵時刻,吳蓓麗打消她的雜念:“你想不想做科研?只要你想,我提供所有支持?!?
她要呵護學生的心無旁騖:為朱亞申請項目確保資金延續(xù);鼓勵她同企業(yè)合作,學習通過抗體穩(wěn)定復合物結構的前沿技術……
復盤當時的情景,朱亞說:“我們這行評估科研成果看重文章或結果,若沒有導師無條件的支持認可,這8年中任何一個節(jié)點我都有可能放棄甚至轉方向做醫(yī)藥研發(fā)。”
今年春節(jié),朱亞迎來柳暗花明:“結構解析成功?!?
而今年是她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團隊中的第十一年。
用機制包容科研中的不確定性
剖析吳蓓麗對朱亞的無條件支持,有愛才之心,有上海藥物研究所厚植的科研氛圍,也有滬上科技創(chuàng)新大環(huán)境中逐步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導。身為青年科學家、課題組長,吳蓓麗的感受真切:2021年,上海在全國率先試點設立“基礎研究特區(qū)計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入選第一批試點特區(qū);她的團隊得到周期為5年的資助,“一時間,振奮不已?!?
她的團隊重點研究GPCR,這是生物醫(yī)藥領域的熱門賽道。業(yè)內流傳著一種說法:“得GPCR者,得天下”;數據印證了這種說法——迄今40%的上市藥物以GPCR為靶點。相較于科研資金的配置,吳蓓麗更認可“基礎研究特區(qū)計劃”對不確定性的包容。
“特區(qū)計劃給予的自主權充分,允許我們自由選題、自行組織科研、自主使用經費,極大減少了各類申報所占據的時間精力;并且在項目評估方面也更趨于靈活,充分鼓勵我們去探索更具挑戰(zhàn)性的難題?!彼f。
減少條框約束是科研工作者的迫切需求之一。吳蓓麗認為諸如“基礎研究特區(qū)計劃”中的靈活度與此需求高度契合,“特區(qū)計劃沒有設定讓研究人員必須獲得某種研究成果的考核,這種評價體系真正體現了對科研工作的理解、對不確定性的包容?!?
她期待這種長周期支持機制能在更大范圍推廣惠及更多科研人員,但也提出進一步完善機制的可能性:覆蓋各個研究階段的人才,不以年齡為限?!氨热鐚€沒獨立帶團隊的青年科研人才,不能以論文作為考量標準判斷是否給予或繼續(xù)支持。三十出頭正是展身手的年紀,支持要有延續(xù)性;但同時也不能只支持青年,科學家的研究壽命長,要充分考慮科研人才成長規(guī)律?!?
“做科研,35歲可能才剛剛開始?!彼f。
(原載于2023年3月5日《文匯報》)
- 原標題:【兩會時間】優(yōu)化基礎研究環(huán)境,破局“從0到1”
- 責任編輯: 張致遠 
-
側記|全國人大大會首場發(fā)布會,我們看到這些變與不變
2023-03-05 15:30 2023兩會 -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今年工業(yè)經濟有望回升,這些地方要挑大梁
2023-03-05 15:00 2023兩會 -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阻礙中國經濟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部長回應
2023-03-05 14:54 2023兩會 -
直播: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記者會
2023-03-05 14:46 2023兩會 -
曾英語喊話外軍艦機,遼寧艦90后女少校來到全國兩會
2023-03-05 14:45 2023兩會 -
來自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強信心穩(wěn)預期,不是因為經濟不好才來鼓勁加油
2023-03-05 14:29 2023兩會 -
馬上評|GDP去年增長3%、今年目標5%左右,意味著什么
2023-03-05 14:25 2023兩會 -
李克強談今年民族、宗教、僑務、國防、港澳臺、外交工作
2023-03-05 12:28 2023兩會 -
賀丹委員:讓中小學生了解人口國情,鼓勵家長參加生殖健康教育活動
2023-03-05 11:47 2023兩會 -
馬丁·拉姆:從改革開放到中國式現代化,我與上海共成長
2023-03-05 11:39 老外講故事 -
甄子丹:希望用動作電影講好中國故事
2023-03-05 11:33 -
十四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名單通過
2023-03-05 11:03 2023兩會 -
十四屆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人選的表決辦法通過
2023-03-05 11:02 2023兩會 -
十四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名單通過
2023-03-05 11:00 2023兩會 -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
2023-03-05 10:52 2023兩會 -
首場“部長通道”,工信部長等3位部長接受采訪
2023-03-05 10:43 2023兩會 -
政府工作報告:我們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2023-03-05 10:32 2023兩會 -
2023年GDP目標為增長5%左右
2023-03-05 09:55 2023兩會 -
五年累計減稅5.4萬億,降費2.8萬億
2023-03-05 09:33 2023兩會 -
政府工作報告:去年GDP增長3%,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1206萬人
2023-03-05 09:32 2023兩會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5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12“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6“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