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新冠病毒后會留下后遺癥嗎?專家解答來啦【科學防疫小貼士】(114)
最后更新: 2023-05-29 21:24:44近段時間以來,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 一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后,可能會在短期內存在乏力、心跳加速、肺功能下降等癥狀,有人因此擔心,感染新冠病毒后會留下后遺癥。 對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進行了解答。
▲ 專家認為,后遺癥通常指的是疾病造成的終身存在的損害,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癥狀通常會逐漸消失,所以不將其稱為后遺癥。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副院長 童朝暉: 得新冠后三個月以上還有癥狀,且可以恢復,叫新冠后癥狀。有乏力、失眠,甚至心跳快、焦慮等,這些癥狀可能持續(xù)時間比較長。后遺癥指的是你得了某一種疾病以后,出現了一些軀體和機體的障礙且不能恢復,叫后遺癥。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貴強: 新冠在急性期好了,然后長期存留一些癥狀,比如說疲乏或者是睡眠不好,所謂“腦霧”等等,但是目前來看這些表現在一般人群都不是大問題,基本一年之內可以恢復。目前,我們仍然強調對重癥高風險人群要特別關注,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和糖尿病加重的風險。
- 原標題:感染新冠病毒后會留下后遺癥嗎?專家解答來啦【科學防疫小貼士】(114)
- 責任編輯: 應佳威 
-
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金柱被查
2023-05-29 21:00 廉政風暴 -
新開發(fā)銀行第八屆理事會年會將在上海舉行,外交部介紹情況
2023-05-29 20:43 中國外交 -
民政部: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yè)生在社區(qū)內就業(yè)
2023-05-29 20:21 -
神十六明日9時31分發(fā)射,長二F火箭推進劑加注工作已完成
2023-05-29 19:48 航空航天 -
教育部:研究推動京津優(yōu)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同河北共享
2023-05-29 19:38 -
東海航空機長與乘務員空中互毆最新進展:檢方作出不起訴決定
2023-05-29 19:02 依法治國 -
習近平致電祝賀埃爾多安再次當選土耳其總統
2023-05-29 18:26 中國外交 -
黎智英申請終止聆訊,香港高等法院3法官一致駁回
2023-05-29 18:02 香港 -
應急管理部:擬在廊坊設立應急管理大學
2023-05-29 18:02 -
4名內地女子買特價票被港鐵職員報警處理?真相是…
2023-05-29 16:10 香港 -
這場“數字集市”在上海崇明舉行,展現科技賦能生活系列成果
2023-05-29 14:24 上海觀察 -
戴眼鏡也可以上太空?回應來了
2023-05-29 14:23 航空航天 -
農行:將排查清理長期不動存折賬戶
2023-05-29 14:15 -
三部門聯合發(fā)布:這類案件兩年半公訴15700人
2023-05-29 13:39 -
多維度闡釋全球文明倡議,“多元現代性與文明交流”會議在京舉行
2023-05-29 13:23 -
中國載人航天公開征集月球車研制方案
2023-05-29 11:51 航空航天 -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fā)布會問答實錄
2023-05-29 11:19 航空航天 -
助力提升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寶山區(qū)“Hello老友亭”全新升級
2023-05-29 10:52 上海觀察 -
直播:神舟十六號航天員見面會
2023-05-29 10:49 航空航天 -
走進城市數字化轉型體驗館感受超級“黑科技”,楊浦舉辦公民數字體驗行活動
2023-05-29 10:48 上海觀察
相關推薦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59“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28“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5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