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新辦發(fā)布《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
最后更新: 2023-09-26 11:16:09三、扎根深厚歷史文化土壤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基于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源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道路實踐,繼承弘揚新中國外交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吸收借鑒人類社會優(yōu)秀文明成果,彰顯了悠久的歷史傳承、鮮明的時代印記和豐富的人文內涵。
(一)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蘊含著豐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基因。
中華文化以和合理念為精神內核,秉持“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價值取向,追求“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高遠理想,推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xié)和萬邦”,遵循“強不執(zhí)弱,富不侮貧”的交往原則,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
中華民族自古尊崇仁德博愛之心,倡導“德不孤,必有鄰”的精神追求,堅守“親仁善鄰、講信修睦”的處世之道,奉行“義利并舉、以義為先”的義利原則。
中華民族一向崇尚立己達人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相信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
中華民族始終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踐行“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的生態(tài)觀,體現(xiàn)了對天地宇宙的敬畏和熱愛、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追求。
(二)體現(xiàn)中國共產黨的世界情懷
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之一。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堅實基礎、探索了歷史規(guī)律、開辟了廣闊道路。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發(fā)展自己、兼濟天下、造福世界,不僅要讓中國人民都過得好,也幫助其他國家人民過上好日子,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共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把中國的前途命運和人類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創(chuàng)和拓展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既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也有各國現(xiàn)代化的共同特征。無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共同富裕,還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或者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都為發(fā)展中國家貢獻了具體可借鑒的歷史經驗,為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提供了更為健康、更可持續(xù)的選擇。
(三)弘揚新中國外交優(yōu)良傳統(tǒng)
70多年來,中國外交在國際風云激蕩中成長奮進,積淀了優(yōu)良傳統(tǒng),砥礪了堅韌風骨,鑄就了獨特精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繼承和發(fā)揚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理念、戰(zhàn)略思想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在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中不斷守正創(chuàng)新。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個世界”等政策方針和思想,在國際舞臺上站穩(wěn)了腳跟、贏得了尊重、擴大了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提出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主題的重大論斷,倡導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中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要進展。
進入新時代,中國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中國創(chuàng)造性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系、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新理念,倡導全球治理觀、正確義利觀、安全觀、發(fā)展觀、合作觀、生態(tài)觀等重要理念,體現(xiàn)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四)兼收并蓄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把人類歷史長河中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yōu)秀文化弘揚起來,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價值共識,汲取世界多元文明相融相通優(yōu)秀成果,反映了全人類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聲。
世界各國文明中都蘊含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智慧。古希臘哲學家以城邦為藍本對人類共同體進行了早期探索,認為需要通過一致行動追求共同利益,主張人類必須互相保持和諧生活。印度古老典籍記載著“天下一家”的箴言。非洲傳統(tǒng)價值理念烏班圖精神,倡導“我們在故我在”,強調人們彼此依存、密不可分。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反映了和平發(fā)展、團結共生、合作共贏等不同文明之間的互通之處。俄羅斯有諺語“風雨同舟就能無懼風雨”;瑞士有作家提出“不應為戰(zhàn)爭和毀滅效勞,而應為和平與諒解服務”;德國有諺語“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非洲有諺語“一根原木蓋不起一幢房屋”;阿拉伯有諺語“獨行快,眾行遠”;墨西哥詩人有名句“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國”;印度尼西亞有諺語“甘蔗同穴生,香茅成叢長”;蒙古國有諺語“鄰里心靈相通,命運與共”等等。這些都體現(xiàn)了深厚的世界文化淵源和豐富的思想底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為遵循。近代以來,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從《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聯(lián)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些國際關系演變積累的公認原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
四、既有目標方向,也有實現(xiàn)路徑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從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大勢出發(fā)處理當代國際關系的中國智慧,是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應對21世紀的各種挑戰(zhàn)的中國主張。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國際社會應當攜手努力,把宏偉藍圖變成路線圖,一步一個腳印把美好愿景變?yōu)楝F(xiàn)實。
(一)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契合各國人民要發(fā)展、要合作的時代潮流。歷史上的經濟全球化,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fā)展,為世界經濟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經濟全球化也積存了不少問題和弊端,出現(xiàn)“回頭浪”。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模式,難以反映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呼聲、體現(xiàn)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利益;“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零和博弈,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以及發(fā)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個別國家把內部治理問題歸咎于經濟全球化,歸咎于其他國家,動輒采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破壞全球產業(yè)鏈、價值鏈、供應鏈、消費鏈,導致現(xiàn)有國際貿易秩序紊亂甚至沖突。
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各國應該堅持開放的政策取向,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反對“筑墻設壘”,反對單邊制裁、極限施壓,推動各國經濟聯(lián)動融通,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各國應該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guī)則體系,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推動形成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讓各國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增長成果。
開放應是雙向奔赴,不能是單行道,不能一邊要求別的國家開放,一邊關閉自己的大門。一些國家總想對中國實行“脫鉤斷鏈”,構筑“小院高墻”,最終只會反噬自身。一些人炒作要“降依賴”“去風險”,這樣的做法實質是制造新的風險。防風險和合作不是對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fā)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如果以“去風險”“降依賴”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就是在去機遇、去合作、去穩(wěn)定、去發(fā)展。
當前正在發(fā)生的以人工智能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將對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產生難以估量的深刻影響。要探索建立相關規(guī)則和標準,既有利于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又堅守人類安全底線,還要平衡照顧各國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利益,確保技術創(chuàng)新在法治軌道和公認的國際準則基礎上運行,由人類主導、為人類服務、符合人類價值觀。
(二)走和平發(fā)展道路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發(fā)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fā)展大勢,反之必然會被歷史拋棄。當今世界的潮流是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和平發(fā)展道路才是人間正道。
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
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強調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干涉別國內政,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在政策上是這樣規(guī)定的、制度上是這樣設計的,在實踐中更是一直這樣做的。
世界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氣一樣,就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和平發(fā)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我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堅持這條道路。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也希望其他國家共同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各國只有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只有大家都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有希望。
(三)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新型國際關系之所以新,在于走出了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道路,開辟了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fā)展的世界歷史新篇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了條件。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應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原則。相互尊重,就是堅持以誠待人,平等相待,反對強權政治和霸凌主義。公平正義,就是各國應摒棄單純的物質主義取向和競爭至上法則,確保不同的國家都能獲得平等的發(fā)展權利和機會。合作共贏,就是各國應摒棄一味謀求自身更大利益的理念,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各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fā)展時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基礎在于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fā)展友好合作。促進大國協(xié)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wěn)定、均衡發(fā)展的大國關系格局。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fā)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大國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關鍵因素。大國之大,不在于體量大、塊頭大、拳頭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擔當大。大國要以人類前途命運為要,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擔負更大責任,而不是依仗實力對地區(qū)和國際事務謀求壟斷。大國要加強協(xié)調和合作,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堅持換位思考和相互理解,對小國要平等相待。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才能避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確相處之道,實現(xiàn)不同文明、不同社會制度國家求同存異、共同發(fā)展。
(四)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靶∪ψ拥亩噙呏髁x”是集團政治,“本國優(yōu)先的多邊主義”是單邊思維,“有選擇的多邊主義”是雙重標準。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反對搞針對特定國家的陣營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反對打著所謂“規(guī)則”旗號破壞國際秩序、制造“新冷戰(zhàn)”和意識形態(tài)對抗的行徑。
中國始終堅定維護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定維護聯(lián)合國權威和地位。當今世界發(fā)生的各種對抗和不公,不是因為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過時了,而恰恰是由于這些宗旨和原則未能得到有效履行。中國堅持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lián)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guī)則,就是以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中國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就是全球事務要由大家一起商量,治理體系要由大家一起建設,治理成果要由大家一起分享,讓各國成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
(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中國提出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fā)展道路的探索,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超越所謂“普世價值”的狹隘歷史局限,體現(xiàn)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求。
和平發(fā)展是共同事業(yè)。貧瘠的土地上長不成和平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fā)展的碩果。要解決好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根本出路在于謀求和平、實現(xiàn)發(fā)展。公平正義是共同理想。任何國家都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道霸凌。民主自由是共同追求。不存在定于一尊的民主,更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民主。民主不是可口可樂,一國生產原漿,全世界一個味道;民主不是裝飾品,而是要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試圖壟斷民主“專利”、強行劃定民主“標準”,炮制“民主對抗威權”的偽命題,挑動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tài)之爭,是假借民主之名的偽民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要把哪一家的價值觀奉為一尊,而是倡導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的權利。
人類社會越發(fā)展,越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各國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摒棄傲慢與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既讓本國文明生機盎然,也為他國文明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應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努力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積極汲取其他文明的養(yǎng)分,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應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斷吸納時代精華,用創(chuàng)新為文明發(fā)展提供不竭動力。
- 原標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
- 責任編輯: 戴佳源 
-
王毅:反對肆意擴大軍事同盟、擠壓別國安全空間
2023-09-26 11:12 中國外交 -
2023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在滬開幕
2023-09-26 10:45 -
千億眼健康市場,忍不住傷眼又費勁護眼的是你嗎?
2023-09-26 10:29 -
“樓梯間房”被查封
2023-09-26 07:05 -
深化戰(zhàn)略布局,加快創(chuàng)新轉型!陳吉寧龔正再赴上汽集團調研,現(xiàn)場會上再抓部署推進
2023-09-25 22:01 -
陳吉寧會見路易達孚集團監(jiān)事會主席瑪格麗特·路易達孚、全球首席執(zhí)行官高啟
2023-09-25 21:59 上海觀察 -
時隔27年,遼寧阜新女子被碎尸案告破
2023-09-25 19:05 疑案追蹤 -
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時強調 始終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
2023-09-25 17:08 -
余華英案受害人提請上訴:希望刑事維持原判,民事增加賠償數額
2023-09-25 15:47 -
學而思擅自開展學科類培訓被罰3.3萬
2023-09-25 15:44 -
兩高一部:對組織水軍、編造涉性話題等網暴違法犯罪從嚴處罰
2023-09-25 15:35 依法治國 -
云南一堅果企業(yè)多名員工維修清洗設備時昏迷,3死2傷
2023-09-25 14:29 安全生產 -
外籍人士看自貿丨我與自貿這十年
2023-09-25 13:59 老外在中國 -
外籍人士看自貿丨在金融城感受自貿新變化
2023-09-25 13:53 老外在中國 -
外籍人士看自貿丨在“林中玉石”中閱讀
2023-09-25 13:53 老外在中國 -
外籍人士看自貿丨讓小球轉動大球
2023-09-25 13:52 老外在中國 -
外籍人士看自貿丨多重身份的“半個浦東人”
2023-09-25 13:52 老外在中國 -
外籍人士看自貿丨在外高橋 擁抱世界
2023-09-25 13:52 老外在中國 -
外籍人士看自貿丨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2023-09-25 13:52 老外在中國 -
“你這瓜保熟嗎?” 演員孫紅雷提起訴訟!
2023-09-25 13:50 依法治國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