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轉身進行時:一年40億歐元砸向電動化和智能出行
關鍵字:廣州車展前,大眾集團公布了自己在新出行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戰(zhàn)略,堪稱宏偉。
在車展正式開始前辦個新車或戰(zhàn)略發(fā)布會,是各個車企的一貫套路。而在這次廣州車展前,把聲勢弄的最大的是大眾集團。
他們的活動從 14 號就已經(jīng)開始,首先登場的是大眾品牌。大眾這次在廣州太古倉舉辦了一場 SUV 新車預賞活動,大眾品牌旗下的幾款 SUV 車型悉數(shù)登場,讓人眼花繚亂。其中包括全新的上汽大眾 T-Cross、途岳 R-Line、途觀 L R-Line、途昂,一汽-大眾探歌、探岳、探岳 R-Line,及進口大眾的全新途銳。大眾官方宣布,截止到 2020 年,大眾汽車品牌將從現(xiàn)有的 6 款 SUV 車型增加到至少 12 款。
以前很難從外觀上分辨大眾的轎車產(chǎn)品,想必將來大眾 SUV 也會是這種局面。
真正的高潮是 15 號下午,大眾集團舉行了媒體溝通會,向外界公布他們在電動出行、數(shù)字化網(wǎng)絡以及自動駕駛方面的成果及戰(zhàn)略。而這也是真正讓我們感興趣的。
電動化:兩年內落地 30 款產(chǎn)品
不到一個小時的發(fā)布會干貨還是不少,來梳理一些和電動化有關的關鍵信息:
1. 明年,大眾計劃和合作伙伴在中國投資 40 億歐元,這一大筆錢專門用于電動化、智能駕駛、移動出行,以及研發(fā)、高效生產(chǎn)流程及新產(chǎn)品開發(fā)等領域。
2. 未來兩年里,大眾在中國將會新增超過 30 款新能源車型,其中一半產(chǎn)品會實現(xiàn)國產(chǎn)。
3. 到 2020 年,大眾集團預計在中國交付大約 40 萬輛新能源車,到 2025 年,會達到 150 萬輛。
4.2020 年,開始國產(chǎn)基于 MEB 電動化平臺的純電動車。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和上汽大眾安亭工廠會承擔起生產(chǎn)任務。
5. 從 2019 年起,開始探索在中國搭建大功率公共快速充電網(wǎng)絡的解決方案,目標是充電 15 分鐘行駛 400 公里。
6. 奧迪中國研發(fā)團隊將擴充至三倍,并且會負責大眾集團在中國的高壓電池電芯開發(fā)工作。
7. 奧迪首款純電動車 e-tron 將會在 2019 年國內上市。
從這次公布的信息來看,大眾集團層面在中國發(fā)展電動車的決心是相當大的,而且產(chǎn)品也相當豐富。
30 款新能源車的計劃,可以理解為兩部分,一方面,把現(xiàn)有產(chǎn)品線里的燃油車實現(xiàn)電動化,這一點可以參考已經(jīng)上市的大眾途觀 L PHEV 和帕薩特 PHEV,以及將會在這次廣州車展上發(fā)布的保時捷卡宴 e-Hybrid。另一方面,就是全新的純電動車型,比如基于 MEB 平臺的大眾車型、奧迪 e-tron、保時捷 Taycan 等,再加上江淮大眾的純電動車型。
至于 MEB 平臺新車的投產(chǎn),按照這次給出的信息來看,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都會有相關產(chǎn)品落地,但是具體是誰生產(chǎn)哪款車型,現(xiàn)在還不好說。
自建快充網(wǎng)絡也值得關注。大眾已經(jīng)在歐洲聯(lián)合幾家車企成立了名為 Ionity 的合資公司,就是要全面鋪開大功率快充網(wǎng)絡,而在產(chǎn)品端,保時捷 Taycan 可以支持 800V 的高壓快充,剛好也是充電 15 分鐘續(xù)航 400km。大眾集團在中國建快充網(wǎng)絡,Taycan 將會是首個受益車型。
奧迪中國研發(fā)團隊負責大眾集團在國內的動力電池電芯研發(fā),意味著大眾在電芯方面并不想完全受制于國內供應商的技術水平,以致于淪為電池的「搬運工」。這其實不難理解,特斯拉 Model 3 之所以在續(xù)航里程方面領先于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比較核心的一點就是他們率先把 NCM811 鋰電池量產(chǎn)出來,而這正是他們不完全依賴供應商、自己進行研發(fā)的結果。
大眾展示了一個堪稱宏偉的電動化計劃,到 2020 年時,我們不如回過頭來,看看他們到底實現(xiàn)了多少,又對當時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帶來了哪些影響。
移動出行:逸駕想做什么?
去年的廣州車展上,大眾集團最新成立的智能出行服務公司首次公開亮相,這家暫定名 Mobility Asia 的公司,會承擔起大眾在中國向移動出行轉型的重任。
一年之后,他們帶著正式的名字「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新出現(xiàn)在我們視野里。
與此相伴的還有智能出行服務品牌逸駕(ezia),它將整合 Mobility Asia 為通過統(tǒng)一的用戶 ID(賬戶體系)和用戶界面,為消費者提供按需出行、智能充電、語音等各項智能出行服務。
聽上去比較大而全,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和造車、賣車無關的那些移動出行服務,都可能是逸駕的業(yè)務范圍,比如車聯(lián)網(wǎng)服務、充電服務、后市場服務等等,其中,車聯(lián)網(wǎng)業(yè)務會是逸駕的核心服務。
而在 15 號的媒體溝通會上,按照大眾官方說法,「目前,逸駕智能正在通過與不同領域的伙伴合作,致力于打造一個能為客戶提供集設備和功能為一體的智能生態(tài)系統(tǒng),讓消費者能夠無縫享受多元化的智能移動出行服務。」
接下來,重點來了:「在此基礎上,大眾集團首款基于人工智能的聯(lián)網(wǎng)汽車將很快在中國發(fā)布,該車型將搭載語音識別、在線導航、充電、停車和支付功能,以及其他包括在線娛樂在內的服務。」
從產(chǎn)品形態(tài)上來看,逸駕是不是有點類似于斑馬智行?
總結
大眾集團在電動化、智能出行方面的一系列布局,應該會在接下來兩年里陸續(xù)落地為產(chǎn)品。
而這又涉及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傳統(tǒng)轉型成為移動出行服務商??雌饋?,大眾在中國的轉型進展還算順利,但是在這些新聞和信息的背后,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這其實是我更感興趣的——轉型的過程,可能比最終的結果更精彩。
當然在這次廣州車展開始之前,我也看到一種觀點:「車企并不用轉型成為科技公司,而是要通過不停的升級、吸收新技術來實現(xiàn)自我成長?!梗ㄓ^點來自知乎汽車總監(jiān)劉林源)
觀點無所謂對錯,不過關鍵是,在這一波變革大潮里,車企是否有足夠的危機感?即使有了危機感,意識到什么才是對的路,但又是否有能力整合資源,并且強有力的把事關移動出行的戰(zhàn)略執(zhí)行下去?
- 原標題:大眾轉身進行時:一年40億歐元砸向電動化和智能出行
- 責任編輯:涵沐
- 最后更新: 2018-11-16 10:03:32
-
發(fā)改委否認曾提購置稅減半建議,寄希望于政策救市者可死心
2018-11-15 17:06 汽車工業(yè) -
“求求你了,奇瑞,集中精力好好搞一個品牌吧”
2018-11-15 12:58 汽車工業(yè) -
汽車早報|珠海銀隆發(fā)難董明珠 特斯拉停止免費充電
2018-11-15 12:57 汽車工業(yè) -
神轉折 | 吉利與長城發(fā)布聯(lián)合申明:消除誤會 尋求合作
2018-11-15 12:53 汽車工業(yè) -
叉車鋰電化加速 寧德時代、比亞迪挺進新戰(zhàn)場
2018-11-15 10:37 新能源汽車 -
繼蔚來之后 另一家造車新勢力意欲IPO
2018-11-15 09:25 -
中國車主不買賬,捷豹路虎在華銷量又暴跌49%
2018-11-15 09:22 -
長安汽車欲復興長安鈴木 但此鈴木已非彼鈴木
2018-11-15 09:16 -
汽車早報|國內新一輪成品油調價 FF提速IPO計劃
2018-11-14 10:05 汽車工業(yè) -
電咖ENOVATE首款產(chǎn)品橫空出世 稱要對標德系?
2018-11-14 09:27 -
奇瑞汽車僅完成全年65%銷量 EX/GX能否頂上
2018-11-14 09:25 -
董明珠魏銀倉對簿公堂 珠海銀隆前景微妙
2018-11-14 09:21 -
北汽新能源困境:補貼退坡 、產(chǎn)品力薄弱、商業(yè)模式存疑
2018-11-13 19:39 新能源汽車 -
一汽召回奔騰B70/奔騰X80/奔騰B90/馬自達6 油泵存缺陷
2018-11-13 19:27 汽車工業(yè) -
負債超77億 哈飛汽車掛牌轉讓38%股權
2018-11-13 19:09 汽車工業(yè) -
英國救不活的品牌,竟成為了中國市場的爆款?
2018-11-13 18:06 汽車工業(yè) -
賈躍亭稱不可能向恒大出讓FF控制權:保留創(chuàng)始人控制權曾是唯一條件
2018-11-13 17:01 -
董小姐被坑?銀隆新能源指控原董事長侵占公司利益超10億
2018-11-13 14:26 新能源汽車 -
吉利汽車、長安轎車、比亞迪等多個品牌10月庫存深度超兩月
2018-11-13 14:20 -
汽車早報|10月充電樁數(shù)量首次下滑 上汽進軍網(wǎng)約車
2018-11-13 11:19 汽車工業(yè)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chǎn)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
私自留存涉密材料,宋立強被開黨籍
-
印度外長在美表態(tài):要這么對中國
-
中國緊盯貿(mào)易協(xié)議,“若誰聯(lián)美抗中,必遭反制”
-
“美國人自豪感急劇下降,特別是民主黨人”
-
“富士康要求中國員工從印度撤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