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消協(xié):2020年汽車及零部件投訴量達34897件,位居第二
導讀2020年,盡管汽車及零部件商品投訴量由上一年度的第一位跌至第二位,但投訴總量仍有小幅增加。伴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臨近,今年3.15是否會有汽車類問題上榜,也引起了行業(yè)內的關注。
李翊 中新汽車
2月,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簡稱“中消協(xié)”)在官網發(fā)布了《2020年全國消協(xié)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在所有投訴中,商品類投訴為43.94萬件,占總投訴量的44.73%;服務類投訴為49.95萬件,占總投訴量的50.85%;其他類投訴為4.34萬件,占總投訴數量的4.42%。
其中,汽車及零部件商品投訴量位居具體商品投訴第二位。
在具體商品投訴中,投訴量居前五位的分別為:食品、汽車及零部件、通訊類產品、服裝、醫(yī)療器械。在2019年成為全年投訴量最大商品品類的汽車及零部件,在2020年以全年34897件投訴的表現(xiàn)回落到了全年投訴量第二位,但仍同比增加1.64%。
商品細分領域投訴前十位(單位:件)
投訴量居前十位的商品(單位:件)
中消協(xié)的這份表格中不難發(fā)現(xiàn),過去一年,投訴量前十的商品大部分投訴數量都較上年有所增長,食品及醫(yī)療器械類投訴增幅尤其明顯。
具體到汽車及零部件,問題最為集中的涉及到質量、合同以及售后服務。伴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壯大,中消協(xié)在分析投訴熱點時也提及,新老能源汽車呈現(xiàn)投訴熱的現(xiàn)象。
傳統(tǒng)能源車仍是投訴重點
中消協(xié)分析認為,傳統(tǒng)能源汽車投訴主要問題集中在六個方面。具體可參見下圖:
一是汽車質量問題。如駕駛過程中剎車失靈,發(fā)動機、變速箱故障等。二是購車合同爭議大。口頭約定為“訂金”,合同、票據上卻是“定金”,發(fā)生糾紛后以“定金不退”設置退款障礙。三是變相加價、隱性收費、違背消費者意愿搭售商品或服務、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等。四是拖延交車,上戶不及時。五是售后服務良莠不齊、維修保養(yǎng)亂象多。六是二手車銷售信息不實,偷改里程,隱瞞事故。
事實上,在有關車輛質量問題方面,過去一年豐田系品牌機油增多及機油乳化問題、以大眾為首的德系品牌車型變速箱問題等遭到投訴的數量相對集中。
機油乳化問題除了出現(xiàn)在豐田熱銷車型凱美瑞、亞洲龍及RAV4外,雷克薩斯車型也有所出現(xiàn)。
而以大眾為首的德系品牌車型,長期以往都存在變速箱問題,具體的問題描述為變速箱異響、頓挫、無法加速、跳檔,并且普遍存在大眾旗下所有熱銷車型,如速騰、邁騰、朗逸、寶來、高爾夫及帕薩特等車型。
車質網2020年國內中型車投訴排行榜
以市場最為集中的緊湊型車、中型車市場為例,在車質網2020年度的投訴榜當中,相關問題的呈現(xiàn)也相對更為集中。
車質網2020年國內緊湊型車投訴排行榜
如果說豐田機油乳化與大眾變速箱問題是由于銷量過高,問題表現(xiàn)更為集中的話,那么榜單中東風標致408出現(xiàn)的發(fā)動機燒機油、發(fā)動機故障燈亮以及東風雪鐵龍C4L被投訴的方向盤自由間隙過大、發(fā)動機燒機油就顯得有些特殊了。近幾年,法系車在國內銷量一路下滑,市場份額也不短萎縮,但即便市場占有率極低,卻依舊出現(xiàn)了投訴量高企的顯現(xiàn),尤其值得企業(yè)警醒。
新能源汽車投訴集中于電池及續(xù)航
中消協(xié)分析顯示,新能源汽車投訴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四大方面:
一是續(xù)航里程“打折”,特別是氣溫較低時,電池電量下降太快,充電速度與宣傳不符。二是電池質量問題突出,電池故障、充電故障較常見。三是變速箱異響、變速箱頓挫、動力消失等問題較多。車輛“自燃”概率雖低但安全性令人擔憂。四是售后服務水平不高,充電故障等問題多次維修不能徹底解決。
車質網2020年國內純電動車型投訴排行榜
嚴寒天氣下,諸多北方地區(qū)的電動車電池性能大幅衰減,成為新能源消費者最大的痛點。新能源車型的投訴多集中于電池及續(xù)航方面,車質網統(tǒng)計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根據車質網發(fā)布的2020年國內純電動車型投訴排行榜,80%的投訴均與動力電池相關。其中投訴最多的是眾泰E200,典型問題是動力電池故障,充電故障。
據悉,車質網2020年國內純電動車總投訴量為1,837宗,與2019年相比增加434宗,上漲30.9%。其中,至少發(fā)生過一次車主投訴的純電動車型有153款,較2019年增加42款車型。在2020年車質網受理的投訴中,絕大部分為自主品牌車型。
今年1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新聞發(fā)言人、運行監(jiān)測協(xié)調局局長黃利斌在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指出,動力電池在低溫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明顯的性能下降,電池容量衰減,續(xù)駛里程縮水,是新興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根據汽車及零部件商品存在的問題,中消協(xié)提出建議:
汽車生產廠家要珍惜品牌形象,加強對汽車銷售公司管理,切實提高產品質量,誠信對待消費者,杜絕以強凌弱、欺騙誤導、違法收費。
新能源汽車廠家要加強宣傳和營銷管理,如實告知消費者車輛實際續(xù)航里程、充電速度以及影響因素等信息,避免后期產生糾紛。
建議有關政府部門加強對汽車銷售領域變相加價、隱性收費、強制搭售、虛假宣傳、車輛安全等消費者反映突出問題的監(jiān)管,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市場秩序,打擊違法行為;引導、規(guī)范新能源車行業(yè)發(fā)展,推動電池技術、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
伴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臨近,今年3.15是否會有汽車類問題上榜,也引起了行業(yè)內的關注。過去一年中,你的購車、用車經歷是否順利?也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經歷。
- 原標題: 中消協(xié):2020年汽車及零部件投訴量達34897件,位居第二
- 責任編輯: 潘昱辰 
-
柳昌昇接替李峰,出任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
2021-03-12 17:27 汽車工業(yè) -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一行蒞臨威馬考察調研
2021-03-12 15:32 汽車工業(yè) -
“十四五”新能源開局首戰(zhàn),聚焦優(yōu)質產能
2021-03-12 15:32 汽車工業(yè) -
當特斯拉的黑科技沒有了“科技”,還剩下什么?
2021-03-12 12:09 汽車工業(yè) -
小鵬汽車財報數據背后 那些關乎野心的秘密
2021-03-11 22:00 汽車工業(yè) -
中國首個配備全固態(tài)激光雷達 長城汽車咖啡智駕高速進階
2021-03-11 16:54 -
加量不加價,長安全新CS35PLUS/新款逸動PLUS上市
2021-03-10 17:49 汽車工業(yè) -
日系大幅增長,廣汽集團1-2月汽車銷量超32萬輛
2021-03-09 14:39 汽車工業(yè) -
TNGA家族發(fā)力,1-2月廣汽豐田銷量同比增長74%
2021-03-09 14:39 汽車工業(yè) -
燃油轎車勁敵來襲,比亞迪秦PLUS DM-i 10.58萬元起售
2021-03-09 11:15 汽車工業(yè) -
旗下品牌均增長,長城汽車前2月銷量超22萬輛
2021-03-09 10:17 汽車工業(yè) -
領克同比增長超過4倍,吉利汽車1-2月銷量超23萬輛
2021-03-09 09:51 汽車工業(yè) -
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內地市場2月銷量同比勁增近7.5倍
2021-03-08 18:33 汽車工業(yè) -
小鵬汽車發(fā)布2020年財報:凈虧損大幅收窄,全年毛利首次轉正
2021-03-08 18:14 汽車工業(yè) -
特斯拉副總裁稱充電比換電高效,蔚來高管:用戶最有發(fā)言權
2021-03-08 16:44 汽車工業(yè) -
9.59萬起,有三重明日價值加持的全新CS35PLUS還是“學霸”的模樣
2021-03-05 18:07 -
日均銷1000臺,宏光MINIEV成全球小型電動車銷量紀錄創(chuàng)造者
2021-03-05 17:38 -
2月銷量同比增長6倍多!但本田最好的狀態(tài)可能還沒出現(xiàn)
2021-03-04 17:29 汽車工業(yè) -
兩會專訪 | 奇瑞尹同躍: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不是問題,問題在技術以外
2021-03-04 17:28 -
售31.28萬元-33.08萬元,斯巴魯新一代OUTBACK傲虎上市
2021-03-04 13:47
相關推薦 -
中印外長會談達成10項成果 評論 191“歐洲松了口氣,但其實他們什么都沒得到” 評論 108為俄烏會晤開辟道路,馬克龍有個想法 評論 169印媒感慨:當我們遭美國重擊,中國喊出這句話 評論 365最新聞 Hot
-
“中國威脅美國農民”?美媒評論區(qū)大翻車
-
日本大報因為誤報辭職給石破茂道歉了?
-
發(fā)展核武器?日本有人蠢蠢欲動...
-
為何要斡旋俄烏?特朗普:想上天堂
-
最后期限將至,白宮開通官方TikTok賬號
-
大理市委書記字德海,任上被查
-
算不算賭博?印度擬立法禁止這種網絡游戲
-
美商務部長證實正和英特爾談入股:我們不能總是依賴臺灣
-
“聽著,塞爾維亞未來不在中俄,在美國”,就沒有然后了…
-
“技術差距僅剩1-3年,中國挑戰(zhàn)日本功率半導體主導權”
-
看著中國買家涌向巴西,美國豆農真的急了
-
美國巴爾的摩橋倒塌事故地再現(xiàn)驚險:貨船爆炸,濃煙沖天
-
“海盜船”運行時突然攔腰折斷,當地回應
-
“印度就是奸商,中國可不是”
-
說是“沒興趣削弱美元”,但印度央行還是“留了一手”
-
“看起來雄心勃勃,但對印尼并不劃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