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敏梓:當鷹派特朗普遇上鷹派美聯(lián)儲
關鍵字: 美聯(lián)儲加息特朗普
特朗普不高興
特朗普上臺后堅持的就是弱勢美元,讓美元保持低位從而刺激出口。減稅、貿易摩擦都是這一貿易政策體系下的產物,主旨就是刺激經濟,而財政政策的總體方向也是在擴大赤字增加杠桿。
而美聯(lián)儲則不同。美聯(lián)儲主席鮑威爾(Powell)重申對經濟的樂觀態(tài)度,美債一時收益大漲。漸進加息一定程度上是放緩經濟增速,逐步收緊貨幣政策。這顯然和特朗普的預期不同。
而一些研究認為,美國經濟復蘇應在2016-2017前后筑頂,但是特朗普的減稅計劃提升就業(yè)、拉動消費,進一步拉長了復蘇周期。如今減稅紅利釋放動能邊際減弱疊加漸進加息,未來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經濟可能回逐步轉入滯脹。
還記得7月份央媽和財爸吵得那一架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經濟政策中永恒的話題和爭議。
對于特朗普來說,這一波美股行情未必是他的功勞,但當下這段康波周期可謂適逢其會,對于中期選舉來說無疑是利好。而美股大跌顯然大大削弱了利好,甚至可能變成利空,更增加了不確定性。
理想化的中立
美聯(lián)儲體系的設計初衷就是保持機構和決策的獨立性。
但是完全的獨立性只存在于理想主義中。
著名的例子是1972年大選前夕,尼克松換掉了當時的美聯(lián)儲主席而任命伯恩斯(Arthur Burns)為新任美聯(lián)儲主席,并以此施壓,要求維持低利率以降低失業(yè)率。在后來曝光的錄音中,尼克松甚至表示必要時候即使接受通貨膨脹也不能讓失業(yè)增加。結果是有目共睹的,通貨膨脹并沒有遏制美國的經濟衰退,而是加劇了滯脹和惡化。1974年福特接任總統(tǒng)時,美國在石油危機和糧食危機的沖擊下滯脹愈發(fā)嚴重,并在1980年達到高峰。
1979年,卡特總統(tǒng)提名沃克(Paul Volcker)作為新的美聯(lián)儲主席,沃克宣布FOMC將采取新措施——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應對通脹。1980年的總統(tǒng)大選,里根擊敗卡特,在與沃克的會晤中,里根政府承認美聯(lián)儲的獨立性性,這也是非常有里程碑意義的。
在特朗普炮轟美聯(lián)儲后,耶倫立刻表示對于美聯(lián)儲獨立性的擔憂。正是這位奶奶在2016年4月與時任總統(tǒng)奧巴馬進行了密談,盡管白宮發(fā)言人表示這不會涉及到利率問題,但是總給人一種欲蓋彌彰的感覺。
所以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也多次質疑美聯(lián)儲的獨立性,認為是為奧巴馬政府粉飾政績,創(chuàng)造虛假繁榮。
以特朗普的脾氣,會不會把不聽話的鮑威爾也給開除了?
技術上也許可行,但實際操作就……
一些學者認為,美聯(lián)儲作為一個獨立機構(盡管聯(lián)邦儲備系統(tǒng)管理委員會對國會負責),總統(tǒng)若解雇美聯(lián)儲主席是違憲的。
聯(lián)邦儲備系統(tǒng)管理委員會的七名成員是由總統(tǒng)提名并經參議院確認,一個完整的任期是14年。
聯(lián)邦儲備法確實也留了個可以被總統(tǒng)解職的口子——for cause——要有理由。
但for cause不同于for good cause(正當理由),關于cause的定義模糊不清,學者也提到政見不和不應該被考慮進去。
當然這點也沒有那么強的底氣……
不過,考慮到美國是一個判例法占重要地位的國家,1935年由漢弗萊的遺囑執(zhí)行人訴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的判決恐怕繞不過去。最高法院在此案中限制了總統(tǒng)任免行政人員的絕對權力——總統(tǒng)對“獨立行政機構”的高級人員不能任意辭退,因此,特朗普要解雇鮑威爾不會像他解雇國務卿蒂勒森那樣容易。特朗普已經表示,雖然對美聯(lián)儲抓狂,但并不會“fire Powell”。
其實在美國,要產業(yè)資本還是金融資本,在特朗普之前的領導人已經做出了明確的選擇,包括特朗普的競爭對手希拉里女士。前前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在特朗普當選后還表示,試圖挽救煤礦等落后產能是非常錯誤的經濟決策。殊不知,向來不受華爾街待見的特朗普同志,無論是大選前還是當選后,都堅定選擇了產業(yè)資本,所以那些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因為新能源產業(yè)高額補貼而怨聲載道的傳統(tǒng)產業(yè)所在的選區(qū),最終用選票表明了態(tài)度。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無法完全去量化研究人類行為。華爾街的精英們完全可以用精確的數(shù)學模型來量化經濟策略的投入產出,但無法忽視的是,經濟政策的背后是每一個個體,他們即使代表最落后的生產力,也和先進的生產力擁有同樣的選票和話語權。
我們對于特朗普的觀感,無論是公共媒體還是自媒體還是各種論壇,呈現(xiàn)出來的都是非常標簽化的存在——“天才”、“瘋子”、“商人”……這種單一的沒有層次的人格認知可能恰好就是誤判的起源。
據(jù)統(tǒng)計,自特朗普當選后,白宮中高層離職員工數(shù)量僅次于福特時期——那時候可是水門事件后福特接手爛攤子于是尼克松時期官員紛紛離職。解雇前FBI局長科米,后者從電視上知道自己被解雇的消息,解職后雙方隔空互撕,一切都符合網紅治國的氣質。
毫無疑問特朗普專橫跋扈又口無遮攔,喜歡在推特上大放厥詞,視政治正確為無物,那些隱晦的蠅營狗茍他都不懼放到臺面上說,是典型的非政治型領導人。
然而特朗普畢竟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雖然有老爸的庇佑,但應該還是比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都明白如何實現(xiàn)既定的目標。制定政策,把不同政見的高官解職,保證了在政策推行上的高效,畢竟面對國會已經夠頭疼了。
這種雷厲風行的“鐵腕”觀感,無疑強化了三權分立體系中的行政角色。也許換誰當總統(tǒng),美國確實可以照樣運行,但是在特朗普這樣別致的人的帶領下,美國擺脫了政治慣性,走上了一條同樣別致的道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最后更新: 2018-10-22 08:49:40
-
中國對美國龍蝦加稅25%,加拿大對華出口翻番
2018-10-22 07:38 中國經濟 -
滬深交易所:全力維護市場長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2018-10-21 20:29 中國經濟 -
香港第10大富豪病逝:曾遭悍匪綁架將胞弟送進監(jiān)獄
2018-10-21 19:44 大公司 -
國務院金穩(wěn)會:穩(wěn)定市場政策要快速落實到位
2018-10-21 15:31 中國經濟 -
透視中國經濟:“經濟滯脹論”站得住腳嗎?
2018-10-21 08:34 中國經濟 -
亞歐峰會閉幕,51個國家組團向美國發(fā)難
2018-10-20 23:07 中國外交 -
證監(jiān)會:IPO被否企業(yè)重組上市間隔期從3年縮短為半年
2018-10-20 22:30 中國經濟 -
個稅扣除20問:需發(fā)票?咋算首套房貸?租房扣除為何高于房貸?
2018-10-20 21:47 中國經濟 -
關鍵時刻,劉鶴為當前經濟熱點定性
2018-10-20 12:18 中國經濟 -
個稅抵扣細則來了!能少繳多少?
2018-10-20 10:55 依法治國 -
美歐企業(yè)找到繞過貿易戰(zhàn)正確方式:在中國建廠
2018-10-20 10:44 中美關系 -
9月中國70城房價出爐 一線城市環(huán)比下降
2018-10-20 10:41 中國房市 -
多省高比例質押上市公司過半,地方政府托底動能不一
2018-10-20 08:10 股市 -
FF中國員工薪資正常發(fā)放 賈躍亭導演討薪仲裁被打臉
2018-10-20 07:50 -
質押高達98%!他減持套現(xiàn)保衛(wèi)控制權
2018-10-19 20:05 -
這次前所未有的輿論攻勢,傳遞了三個重磅信號!
2018-10-19 19:24 中國經濟 -
油價要漲了:每箱多花6.5元
2018-10-19 17:01 油價 -
高層集體發(fā)聲后,A股大幅反彈
2018-10-19 15:22 股市 -
地方國資馳援上市民企:17省市出手 入股29家
2018-10-19 15:17 政策風向標 -
央行行長就股市下跌發(fā)表評論
2018-10-19 13:35 股市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
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
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
連續(xù)3個月!中國拒買美國石油
-
“大而美”過了,特朗普將于4日簽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