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心伯:現(xiàn)在看中美關系,頗有一種世道變了的感覺
導讀當?shù)貢r間4月2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審議通過《2021年戰(zhàn)略競爭法案》(又稱“兩黨對華全面法案”)。
隔天,由白宮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受邀出席。備受外界矚目的是,中美是否會以氣候變化議題緩和雙方關系、開啟合作。
但也許就像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所講的那樣,美國新政府還未找到與中國打交道的正確路徑。
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中方舉辦多場活動,邀請中美雙方的親歷者、專家學者、相關政府人士交流意見。近日有港媒發(fā)表社評稱,重振乒乓外交是華盛頓的責任,中國有這樣的決心,而美國卻給自己設定了一條愚蠢的路線。
如何看待中美關系的前景?如何解讀華盛頓當前的戰(zhàn)略抉擇?觀察者網采訪了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教授。
【采訪/觀察者網 朱敏潔】
觀察者網:4月22日-23日,美國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峰會正式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峰會。前不久,克里訪華談氣候,同時拜登派出非正式代表團到臺灣,也是同一時間,中法德領導人舉辦氣候問題視頻會議,您怎么看這一輪的外交互動?鑒于目前的中美關系,氣候問題被視為雙方有望合作的議題,當然外界更關心這一議題能否推動中美更高級別的接觸對話?
吳心伯:如果中美啟動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對中美關系的改善應該是有幫助的。首先這是中美可以合作的一個領域,相較特朗普執(zhí)政后期基本不跟中國談合作,現(xiàn)在人們緩過神來,原來中美之間還有氣候變化這個重要的合作領域。
其次,外界希望中美能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合作,通過改善大氣候,來推動改善中美關系的小氣候。就像當年乒乓外交一樣,小球撥動大球,這次是希望大氣候帶動小氣候,改善中美雙邊氣候。中美通過氣候變化問題上的互動合作,慢慢建立一個比較積極的互動勢頭,增加互信,從而為雙邊關系帶來更多積極因素。從氣候到經貿、公共衛(wèi)生、人文交流等眾多領域,帶動協(xié)同合作發(fā)展。
50年前的“乒乓外交”成為中美關系的一次破冰之旅。圖片來源:文匯報
第三,中美在氣候問題上的合作,實際上也是提醒兩個國家,雙方在互動時首先當然需要考慮各自的國家利益,但與此同時,中美作為兩個重要的大國,還對第三方、對整個世界負有責任,所以不能只是狹隘地考慮各自利益,還要考慮全人類的利益。這也是為什么人們一直呼吁中美要處理好雙邊關系,因為這會惠及其他國家,這一點很重要。
當然,如果是特朗普時期,沒辦法跟他講這些事,幾乎是對牛彈琴。拜登上來以后,我覺得至少在理念上他可以接受這些說法,所以我們要跟他講明白這個道理,處理好中美關系,不僅對兩國有利,也會造福整個地區(qū)和世界。
4月15日至17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同美國總統(tǒng)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在上海舉行會談
觀察者網:但回到現(xiàn)實來看,拜登上臺后喊出美國回來了,從印太到歐洲,重整盟友。外界對此評價有兩面,一是認為不可低估重新集結的同盟軍,另一則是認為盟友關系回不到過去,價值觀與各自現(xiàn)實利益會有撕扯,結合最近歐盟、日本的表態(tài),您有何觀察與評價?因為這也涉及到中國周邊的“冷灶頭”——南海(菲律賓)、臺海、東北亞(朝核)能否燒得起來、燒到什么程度?
吳心伯:對于拜登政府積極動員盟友來建立對華統(tǒng)一戰(zhàn)線,我們要重視,但也不必大驚小怪。美國確實在重整盟友,但這里面有些并不是美國盟友,比如越南、印度,是美國正在拼命拉攏的國家。
中美對待其他國家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美國要求他們選邊站,要站在美國這一邊;但對這些國家來講,選邊就意味著做出犧牲,特別是在經濟利益上,中國是這其中很多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如果站在美國這一邊,就得付出較大代價。然而,中國的立場恰恰相反,不需要他們選邊。其實對這些國家而言,這是最理想的狀況,既可以跟美國發(fā)展關系,也可以跟中國發(fā)展關系,不需要做出犧牲。
即便是美國的盟友,他們的利益盤算也很清楚,肯定是從自己國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考慮采取什么立場。比如歐盟,在某些問題上會呼應一下美國,但讓它完全站到美國這一邊,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覺得對于當下拜登政府發(fā)動盟友、建立共識的局勢,應該這么看:第一,它可能會帶來一些地區(qū)局勢的緊張,特別是西太平洋地區(qū),南海、臺海、東海,這是有可能的。有些國家像日本,最近跳得比較厲害,但日本是不是已經下定決心要跟中國對抗呢?我認為它下不了這個決心。日本更多的是展示一種姿態(tài),希望借美國來壓制中國,同時也是拉住美國使其深化在本地區(qū)的介入。
我們在處理跟這些第三方的關系時,一要看清主要矛盾是什么,我們跟他們之間的多數(shù)矛盾都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所以不要把它變成主要矛盾。
第二,有些國家呼應一下美國,可能就是象征性地做個姿態(tài),比如通過一項法案、發(fā)表一個聲明、搞點制裁小動作,這不是什么大事。我們當然必須斗爭,但要掌握好尺度和分寸。
第三,也要看到有些國家的政策調整有國內政治的考慮,并不完全是美國因素。這些國家的國內政治變來變去,我們要有耐心,不能著眼于短期的爭執(zhí)。跟美國相比,我們在處理與這些國家關系的問題上是有優(yōu)勢的。
觀察者網:您提到歐盟,正好想請教一下中歐全面投資協(xié)定的情況,此前因為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引發(fā)相互制裁,協(xié)議批準就被歐洲議會擱置了。您怎么看協(xié)定的走向?您也提到國內政治調整因素,德國、法國即將面臨國內大選,未來是否會對協(xié)定產生影響?
吳心伯:我覺得這不是中歐之間的問題,而是歐洲內部的問題。中歐已經談妥了這項互利共贏的協(xié)議,但現(xiàn)在歐洲因為內部政治因素而出現(xiàn)不同聲音,比如對華問題上的經濟考慮、政治考慮、安全考慮等,如何平衡這些問題,短期內歐盟可能會遇到麻煩或阻力,但長遠來講,他們不可能放棄這個協(xié)議,吸引力實在太大。
每個領導人都必須考慮怎么把經濟搞好才有望連任,這是最重要的,不可能因為你對中國示強,在價值觀問題上跟中國斗,民眾就會把選票投給你。所以我覺得不要太擔心,他們遲早會想過來的;這么大的一個蛋糕他不想吃,我不相信。對我們來說,要保持戰(zhàn)略耐心,這些國家內部的政治都很復雜,我們無需太著急。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美國務卿“虛擬訪問”尼日利亞,尼方敦促美軍非洲司令部遷址
2021-04-28 07:37 非洲之窗 -
美國新增確診52362例、死亡669例
2021-04-28 07:0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國藥有效性高于輝瑞?匈牙利國內吵起來了
2021-04-27 23:5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她終于發(fā)聲:我感到受傷和孤獨
2021-04-27 23:24 歐洲亂局 -
莫迪的叔母因新冠去世
2021-04-27 23:01 -
澳高官:全球“戰(zhàn)鼓”正在敲響,澳需為地區(qū)沖突做好準備
2021-04-27 22:27 -
俄羅斯反壟斷局對蘋果公司實施1200萬美元的罰款
2021-04-27 22:00 大公司 -
世衛(wèi)首席科學家:印度實際感染人數(shù)可能高達5億
2021-04-27 21:4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巴西拒絕引進“衛(wèi)星V”,俄方:有另一個國家施壓
2021-04-27 21:2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中方愿隨時向印度人民提供幫助”
2021-04-27 20:18 龍象之間 -
過去10年,美國創(chuàng)下大蕭條以來最低人口增速
2021-04-27 19:20 美國一夢 -
向伊朗外長出賣以色列機密?克里遭共和黨圍攻
2021-04-27 18:36 伊朗局勢 -
疫苗專家建議印度求援中國,印媒想起這張圖
2021-04-27 18:1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中方是否有為印度抗擊疫情提供幫助的計劃?外交部回應
2021-04-27 16:17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澳方自己得了病,卻讓別人吃藥”
2021-04-27 15:56 中國外交 -
歐盟內部報告曝光:稱中歐“存在根本性分歧”,不能被掩蓋
2021-04-27 15:36 -
CNN評論員:美國在白紙上創(chuàng)立,現(xiàn)在沒多少印第安文化
2021-04-27 14:30 美國一夢 -
世衛(wèi)首席科學家:印度實際感染人數(shù)或比報告數(shù)高20至30倍
2021-04-27 14:0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刷新紀錄,印度空手道運動員表演1222輛摩托從身上碾過
2021-04-27 13:42 印度驚奇 -
都這時候了,菅義偉與莫迪通話還在“關切”中國
2021-04-27 13:37 日本首相
相關推薦 -
“上演發(fā)癲鬧劇的美國,正給中國讓路” 評論 33“美國想‘打下’中國無人機?不可能” 評論 40馬斯克宣布“美國黨”明年參選,共和黨人警告 評論 289法國攛掇歐盟:加強關稅壁壘,對抗中國 評論 289“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評論 90最新聞 Hot
-
馬斯克花了12年在得州贏了,這次“美國黨”能嗎?
-
“日本將首次向菲律賓出口二手護衛(wèi)艦”
-
民主黨人跳腳:虛偽!對烏援助并不影響美國自身庫存
-
為何對特朗普“由愛轉恨”?馬斯克回應
-
“美國想‘打下’中國無人機?不可能”
-
塞爾維亞高速關鍵路段通車,武契奇盛贊中國建設者貢獻
-
馬斯克宣布“美國黨”明年參選,共和黨人警告
-
法國攛掇歐盟:加強關稅壁壘,對抗中國
-
以伊沖突后,哈梅內伊首次公開露面
-
俄共通過決議:認定赫魯曉夫關于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報告存在錯誤
-
梅德韋杰夫回懟呂特:有件事說對了,你該學習俄語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
“24死超20名女童失蹤”,特朗普“震驚”,地方官卻…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
特朗普:這方面,普京很“專業(yè)”
-
特朗普玩爽了,美國人傻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