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智觀察所:買來的“特供”芯片一定不安全
最后更新: 2025-08-14 10:53:31【文/觀察者網(wǎng)心智觀察所特約作者 鐵流】
上月,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正式約談英偉達公司,針對其H20算力芯片被曝存在“漏洞后門”安全風險問題,要求該公司就相關問題進行說明并提交證明材料。8月6日,英偉達首席安全官大衛(wèi)·雷伯公開發(fā)表聲明,聲稱英偉達旗下所有GPU芯片都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后門、終止開關或監(jiān)控軟件。
誠然,大衛(wèi)·雷伯公開發(fā)表聲明信誓旦旦,但未免有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嫌疑,從實踐上看,任何芯片都存在后門,差別無非是這些后門掌握在誰的手中。
芯片常見的幾類后門
2025年7月21日,國家安全部發(fā)布信息,明確將后門分為三類:
一是“惡意自帶”,即設備里的“內鬼”。部分境外廠商在芯片或設備設計制造階段即植入后門,可通過遠程指令直接操控設備。例如,某品牌智能手機曾被檢測出芯片級后門,可在用戶不知情時開啟攝像頭并上傳影像數(shù)據(jù)。
二是“后期破解”,即黑暗中的“眼睛”。IC設計公司為了方便調試和后期維護,往往會預留后門,廠商為方便維修設置遠程訪問接口,但因管理不善或被第三方破解,導致后門淪為竊密工具。2024年某跨國企業(yè)服務器遭入侵事件中,黑客即利用設備維護端口長期竊取用戶數(shù)據(jù)。
三是“暗中植入”,即供應鏈中“投毒”。不法分子通過污染開源代碼庫、篡改軟件更新包或在供應鏈環(huán)節(jié)植入惡意代碼,在設備使用過程中暗中激活后門。2025年初,某國產智能電視品牌因使用被篡改的第三方組件,導致數(shù)百萬臺設備面臨數(shù)據(jù)泄露風險。
事實上,除了上述三類國家安全部發(fā)布的懷有主觀惡意故意留存的技術后門,還存在非故意留存的技術后門。這些后門一旦被西方情報部門發(fā)現(xiàn),就可以作為國家級攻擊者手中的利器。最典型的就是多年前被發(fā)現(xiàn)的“幽靈”和“熔斷”。
為了提升處理速度,現(xiàn)代CPU采用了包括分支預測、亂序執(zhí)行以及緩存機制等在內的多種技術。這些技術使得處理器能夠預先加載數(shù)據(jù)并執(zhí)行指令,極大地提高了性能,但也會因硬件設計未嚴格隔離敏感數(shù)據(jù)而引發(fā)側信道攻擊。
因此,西方情報部門既可以通過在設計、制造的過程中植入后門,也可以通過破解廠家設置調試訪問接口的方式掌握后門,還可以通過篡改軟件,查找硬件的設計缺陷的方式獲取后門。
西方IC設計巨頭均被曝出存在漏洞后門
回溯過往,英特爾、AMD、ARM、英偉達等西方頂尖IC設計公司均被曝出存在嚴重漏洞。
2017年,英特爾承認其近10年的CPU存在高危漏洞,該漏洞主要存在英特爾管理引擎(ME)中。ME植入于CPU內,擁有自己的處理器、內存,并且可以獨立于主機操作系統(tǒng)運行。ME掌握最高權限,能夠繞過安全措施,直接訪問硬件資源,遠程控制計算機。
美國自由軟件基金會指控其本質是“無法關閉的硬件后門”。國外科技曝料網(wǎng)站 Semiaccurate 在2017年聲稱在2012年前就將該漏洞告知英特爾公司,但英特爾公司對該漏洞不屑一顧。
無獨有偶,AMD也存在類似于Intel ME的AMD PSP。AMD的PSP也具有高權限,能夠在不受用戶控制的情況下執(zhí)行特定任務。
2023年8月,英特爾CPU被曝存在Downfall漏洞,該漏洞是一種CPU瞬態(tài)執(zhí)行側信道漏洞,利用其AVX2或者AVX-512指令集中的Gather指令,獲取特定矢量寄存器緩沖區(qū)之前存儲的密鑰、用戶信息、關鍵參數(shù)等敏感數(shù)據(jù)。該漏洞影響英特爾第6代至第11代酷睿,以及第1代至第4代至強。
早在2022年,就有研究者向英特爾報告過該漏洞,但英特爾在明知漏洞存在的情況下,依舊持續(xù)銷售有漏洞的產品,直至漏洞被曝光。2023年11月,五位受害者以自身及“全美CPU消費者”代表的名義,在美國北加州聯(lián)邦地方法院圣何塞分院發(fā)起集體訴訟。同年,馬里蘭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網(wǎng)絡安全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種適用于英特爾 CPU 的側信道攻擊漏洞,可導致敏感數(shù)據(jù)泄露。
2024年以來,英特爾CPU又先后曝出GhostRace、NativeBHI、Indirector等漏洞,英特爾這幾年業(yè)績下滑,與其CPU性能擠牙膏,及產品質量和安全存在缺陷不無關系。
X86 CPU漏洞百出,ARM CPU也好不到哪去。麻省理工學院安全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ARM處理器中指針身份驗證代碼(PAC)存在硬件設計缺陷,攻擊者可通過PacMan攻擊結合推測執(zhí)行和側信道攻擊,繞過內存保護機制,實現(xiàn)任意代碼執(zhí)行。
此漏洞利用硬件層缺陷,無法通過軟件更新修復,只能通過硬件升級進行修復,比如把ARM v8設備更新為ARM v9設備。該漏洞影響所有基于ARM v8的設備,包括搭載高通、聯(lián)發(fā)科、麒麟等ARM芯片的手機、平板,以及搭載蘋果M1芯片的Mac。
2016年,英偉達GPU被發(fā)現(xiàn)存在內核驅動非信任指針、受限功能訪問和內存訪問權限提升問題,英偉達更新驅動修復了三個漏洞。
近期,安全研究員發(fā)現(xiàn)英偉達GPU存在GPUHammer漏洞,可以讓GPU上跑的大模型,準確率從80%直接掉到0.02%,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形容,這種攻擊就像在模型中引發(fā)災難性的腦損傷。
安全研究機構Wiz Research曝光了英偉達Triton推理服務器存在高危漏洞,該漏洞鏈可被組合利用,實現(xiàn)遠程代碼執(zhí)行(RCE),攻擊者能夠讀取或篡改共享內存中的數(shù)據(jù),操縱模型輸出,甚至控制整個推理后端的行為。
買來的芯片一定不安全
實事求是的說,自主研發(fā)的芯片未必無懈可擊,但買來的芯片一定不安全。
從硬件層面看,芯片的指令集,CPU核、GPU核等核心IP都可能存在后門。從軟件層面看,各類驅動、固件、開源代碼庫均可能被植入后門。因此,信息安全是一個相對的、動態(tài)的概念。
信息安全只有相對安全,沒有絕對安全。
先不討論西方情報部門惡意植入代碼,以及廠家故意預留調試接口的情況。退一步說,哪怕西方科技公司都是白蓮花,但因為凡是人寫的代碼都會出Bug,總會有漏洞,因而存在發(fā)現(xiàn)漏洞、修補漏洞,最終實現(xiàn)螺旋式提升的過程。能否保證安全,關鍵看能不能及時進行修補,通過動態(tài)更新保障安全。
如果芯片是自己設計的,源代碼全部自己寫,發(fā)現(xiàn)漏洞后就能第一時間把漏洞補好。
如果芯片是基于國外技術授權設計的,指令集或源代碼是買來的,那么就會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因為ARM等公司出售IP,哪怕是軟核授權,也不是所有代碼都可讀可寫,且在沒有開發(fā)文檔和注釋的情況下,想要吸收消化的難度很大。即便是買指令集,也存在風險,比如ARM指令集的PacMan漏洞,凡是基于ARM V8指令集設計的CPU全軍覆沒,無一幸免,只能等ARM把指令集升級到V9才能解決。
如果芯片就是從國外買來的,那就完全是技術黑箱,是否修復這個補丁完全看外商心情,如果外商處于市場強勢地位,完全可以多年不修補漏洞,比如英特爾對高危漏洞十年不改。
有鑒于西方科技公司有配合西方情報部門搜集情報的前科,從陰謀論的角度看,這種10年不改的高危漏洞,也許就是西方情報部門的御用后門。
2025年5月,美國議員Bill Foste公開要求英偉達在芯片植入追蹤系統(tǒng),聲稱“防走私”,谷歌數(shù)據(jù)中心更被曝已啟用該技術。其實,所謂“防走私”根本是幌子,本質是科技霸權和情報監(jiān)控。如果GPU被植入追蹤系統(tǒng),按照西方情報部門的一貫作風,保不齊會被附帶植入莫名其妙的代碼,使用這類被預先植入追蹤系統(tǒng)的芯片,在信息安全上完全就是裸奔。
結語
英偉達首席安全官大衛(wèi)·雷伯公開發(fā)表聲明其實就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無非是想在中國做生意,賺取高額利潤。畢竟,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從數(shù)據(jù)上看,截至明年4月,H20芯片的訂單量已經(jīng)達到180億美元,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顯而易見。
其實,H20這類中國特供版芯片的安全風險比H100還要大,因為H100是全球用戶使用,要面對全球安全研究人員,一旦被發(fā)現(xiàn)惡意植入高危漏洞,或是因設計中的無心之失被發(fā)現(xiàn)存在高危漏洞,危害的是英偉達的全球聲譽。而H20是中國特供版,只在中國出售,只需要面對中國的安全研究人員,而且一旦西方情報部門啟動后門,受影響的只局限于中國用戶,堪稱精準打擊,基本不存在誤傷的可能性。
正如買車不能買中國特供車型,要買全球車型。買芯片同樣是如此,特供版芯片往往意味著性能閹割和更嚴重的安全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心智觀察所- 原標題:買來的“特供”芯片一定不安全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昊 
-
百度AI為何“起大早、趕晚集”
2025-08-13 15:11 心智觀察所 -
重大飛躍!中國科大刷新這一世界紀錄
2025-08-12 15:18 科技前沿 -
我國科研團隊攻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短命”難題
2025-08-11 10:26 -
“掌握所有核心技術”!我國首臺星載激光載荷數(shù)據(jù)處理器完成研制
2025-08-08 21:04 科技前沿 -
來到這座新疆小城,美國記者依然看不懂中國AI的崛起
2025-08-08 08:05 心智觀察所 -
攬月著陸器有啥特點?設計細節(jié)揭秘
2025-08-07 17:48 航空航天 -
重要突破!攬月月面著陸器著陸起飛綜合驗證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025-08-07 16:08 航空航天 -
比特斯拉擎天柱干活更猛,這臺國產機器人怎么做到的?
2025-08-07 16:03 未來方法論 -
全球BC生態(tài)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揭牌,BC生態(tài)圈進一步擴大
2025-08-07 11:09 心智觀察所 -
世界首臺,試運成功!
2025-08-06 20:20 -
2025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
2025-08-06 11:59 -
中國團隊實現(xiàn)基因工程重大突破
2025-08-05 17:08 -
“外國專家覺得不可能做成”,中國高強低溫鋼1號的三落三起
2025-08-04 07:21 科技前沿 -
新突破!噸級無人飛行器首次完成海上平臺物資運輸
2025-08-03 09:27 科技前沿 -
大腦一樣低功耗、高并行、高效率!國際首臺,研制成功
2025-08-02 21:01 -
這臺一度被認為失傳的機器,終于重現(xiàn)世間
2025-08-02 09:31 心智觀察所 -
國家網(wǎng)信辦約談英偉達
2025-07-31 13:22 -
按摩、打麻將、剝蛋殼……最新的具身機器人還能做什么?
2025-07-29 17:24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中國政府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總部設在上海
2025-07-26 19:30 -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評估指數(shù)2025發(fā)布,我國居40國首位
2025-07-24 18:18 人工智能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國豆農扛不住了!“沒有一個市場能與中國相提并論”
-
“特朗普拍到我坐在帳篷旁,然后推土機就來了”
-
“親自來看看,巴西熱愛美中俄......”
-
沉默兩天后,法國政府承認:他是我們的人,趕緊釋放
-
“特朗普出人意料地邀請,普京接受了”
-
“美國代表團‘放鴿子’,不去印度談判了”
-
怕澤連斯基再搞砸,歐洲派“特朗普最愛的對話者”出馬
-
這次會吵嗎?他們仨又要在白宮會面了
-
“特朗普轉告,澤連斯基說不”
-
“SpaceX靠美國政府合同賺錢,卻幾乎不繳納聯(lián)邦所得稅”
-
“白素貞”被聘為青城山文旅推薦官
-
李滔,跨省履新云南
-
“上海第三機場”有新進展
-
印度高官膨脹了:不想當下一個中國
-
“普特會”談近3小時未達成協(xié)議,普京:下次去莫斯科
-
新西蘭防長咋呼:中國太讓我意外了,敲醒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