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一唯:中國要爭的,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遇難者人數
關鍵字: 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公祭日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公祭日本軍國主義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尤一唯】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12月13日舉辦了第四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了公祭儀式。80年前的今天,南京城在經過5天的激烈戰(zhàn)斗之后陷落,此后的一個月,南京城化作了活生生的人間煉獄。
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公祭儀式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xiàn)場。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其實在戰(zhàn)前的滬寧一線戰(zhàn)斗中,日軍便已開始諸多殘暴行為,據說受害平民達到2萬余人。日軍隨軍記者石川達三寫下《活著的士兵》一書,記錄下了滬寧一線日軍的種種殘暴行為。此書當時立刻被禁止發(fā)行,石川本人也遭到憲兵關押,此書一直到戰(zhàn)后才重見天日。連日軍上海派遣軍總司令松井石根知道了下屬的暴行之后,都不得不感慨這些暴行“為皇軍的名譽加上了難以抹去的污點”。
上述歷史事實難以被否定,但歷史不會過去而是繼續(xù)存活著。每次中國領導人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的層級、人數以及發(fā)言都會成為影響中日關系的重大訊號。中日關系最近出現(xiàn)了回暖的信號,但不等于中方會忽視某些日本人忘卻、歪曲歷史的行徑,最高領導人的出席就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嚴正而公允的立場是一貫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公祭儀式演講中就已談到:我們?yōu)槟暇┐笸罋⑺离y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xù)仇恨……我們不應因一個民族中有少數軍國主義分子發(fā)起侵略戰(zhàn)爭就仇視這個民族,戰(zhàn)爭的罪責在少數軍國主義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們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侵略者所犯下的嚴重罪行。
2014年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講話中突出了“軍民二分”以及面向未來的意愿,有效地緩和了當時緊張的中日關系。在南京大屠殺問題上,中日政府之間(不包括民間)在認識的最大差異,在于犧牲者的人數以及對于南京大屠殺的稱呼問題。
中國政府官方以南京軍事法庭的判決書給出的數字為根據主張30萬人,并將30萬人的數字通過公祭已經化作國家記憶的一部分。日本政府雖然表面上不否定南京戰(zhàn)役前后存在的掠奪、強奸等犯罪行為,但認為將其稱呼為南京大屠殺主觀色彩太重,使用中性的“南京事件”一詞來淡化大屠殺的色彩;另外在被害人數上認為存在多種說法,列舉20萬、10萬、4萬不等的數字,不認同中國政府主張的30萬的死難者人數。
目前在日本學界民間兩本影響力較大的有關南京大屠殺研究的書籍(笠原十九司《南京事件》,秦郁彥《南京事件》)中,給出的數字分別是10萬、至多20萬,以及4萬。這也基本上是日本當下的主流看法,各大主流歷史教科書中也會簡單提及“南京事件”一事。
日本主要教科書對于南京大屠殺的記述以及死難者人數
即便學界的主流意見是如此,日本普通民眾仍對于南京大屠殺知之甚少,這主要和日本的歷史教育有關。不同于中國,普通日本民眾(除專業(yè)學者和少數近現(xiàn)代史愛好者)的大部分歷史知識并非源于學校教育而更多源自大眾媒體和書籍。這是因為或許很難在世界上找到其他比日本更不重視近現(xiàn)代史教育的國家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最新聞 Hot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6小時,還沒停…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