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少:中國人喝的雞湯,一代不如一代
六、
2016年,調(diào)研巨頭凱度集團發(fā)布《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對最熱的50個公號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情感心靈雞湯,最受歡迎。
首先,我要擺明的態(tài)度是:
雞湯,雖然不是高級精神產(chǎn)品,但也不是什么壞東西。一個人在心情疲憊、意志消沉、前路迷茫時喝碗雞湯,沒啥大問題。
問題是你不能靠它續(xù)命,還把它當人生指南。
再者,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無法要求人人都讀叔本華、薩特,從形而上學中解決掉人生的終極困惑。偶爾來碗不錯的雞湯,喝得舒爽、喝得管用,讓自己對人生、對審美有更高的追求,也并非壞事。我以前也喝過不少雞湯,現(xiàn)在偶爾也給人灌兩句雞湯。
只要不是誤人子弟湯,喝也沒啥。
最多就是聽了堆廢話,沒解決實際問題。
總得來說,在公號雞湯產(chǎn)業(yè)里,不少熬湯的手藝人,還是有良知的。他們還是本著自我認知,靠的還是人生經(jīng)驗,熬的還是好湯。
實在有些燙熬得劣質(zhì)、粗糙,一看就邏輯混亂、行文猥瑣、事實造假,撞上讀兩段,我也忍了。忍不了,就看看《食神》里這句話:
只不過,無論哪一行,都有流氓,任何產(chǎn)業(yè)為了流量,都會秀點下限。
于是乎,雞湯開始和割韭菜形成強大聯(lián)誼。一口口混蛋湯,不過是為收智商稅,騙人口袋里幾個錢。這些湯里,不但有屎,而且有毒。為了取悅讀者、混淆黑白,賣點會員、收割韭菜,徹底把雞湯搞成了邪教。
他們不想給大家講什么狗屁心靈、情感、職場、文化故事,就是想搞錢。
忽忽悠悠,就能把人糊弄腦殘了。
遇到這種雞湯,各位還是趕緊拉黑。
命雖然不會丟,腦子沒了也是大事。
說到這里,不禁令人泫然一吊。
縱觀歷史,從李教授的“理想雞湯”到汪詩人的“文化雞湯”,再到商品時代的“勵志雞湯”、小康生活的“修行雞湯”,最終一步步走向分門別類、垂直深入、想喝就有、打擊精準的產(chǎn)業(yè)雞湯,經(jīng)數(shù)十年跌宕,中國人的雞湯品味,終于從愛國胸懷一路墜到小資情調(diào),把無產(chǎn)者的宏大理想,熬成了小布爾喬亞的焦慮。
品味問題,還能說智者見智。關(guān)鍵是熬湯的材料和手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遙想當年,李教授好歹頂著“共和國演講家”名號,俞老板好歹是身價百億的CEO,于老師怎么也是個央視幕后策劃。
到而今,坐在電腦前為廣大焦慮讀者熬湯的,很可能是剛從某二本大學機床系畢業(yè)還在為下個月房租發(fā)愁的青澀編輯們。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某翔的挖掘機、電焊、美發(fā)畢業(yè)生,也能成為雞湯圣手。
那才真應了一條文藝創(chuàng)作的黃金法則:
“一切從群眾中來,又回到群眾中去?!?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中國式雞湯簡史》,中國新聞周刊
[2]《陸琪反對陸琪》,南方人物周刊
[3]《誰炮制了劉同和他的三本書》,好奇心日報
[4]《李燕杰“鑄魂師”的多面人生》,人民網(wǎng)
[5]《你可能不知道汪國真當初有多火》,騰訊網(wǎng)
[6]《于丹:沒落的“學術(shù)雞湯”》,華夏時報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宅總有理(ID:zmrben115)。
- 原標題:中國人喝的雞湯,一代不如一代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應對疫情要靠“政治能力”,它從何而來?
2020-05-17 08:34 -
擔心中國或?qū)W習中國,是硬幣的兩面
2020-05-17 08:20 這就是中國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享年79歲
2020-05-15 16:29 -
虎門大橋今天上午9時恢復交通
2020-05-15 09:18 安全生產(chǎn) -
復蘇,衰退,還是大蕭條?我們講述的故事,影響著經(jīng)濟危機
2020-05-12 11:35 -
廣州一男子持刀與疫情卡點人員打斗,已立為刑事案件
2020-05-04 08:2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國家電影局:今年票房損失將超300億
2020-04-29 18:25 中國電影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主演伊爾凡·汗去世
2020-04-29 16:27 -
“修繕”7年卻始終停留在紙上,千年遼塔快塌了
2020-04-20 13:27 -
故宮能否全部開放?院長回應
2020-04-18 18:10 -
收視率造假的“好日子”沒幾天了
2020-04-15 06:56 中國電視劇 -
當李氏朝鮮遇上“喪尸”:越是韓國的,越是世界的?
2020-04-14 08:26 三八線之南 -
詭異退選背后:桑德斯的“社會主義”究竟是怎樣的社會主義?
2020-04-12 08:27 -
要解決中國的問題,先要關(guān)心中國有什么問題
2020-04-06 08:49 -
鄂貨不帶病毒,請搭把手來一單
2020-03-31 21:18 聚焦安全返程復工 -
趙立堅微博新頭像:真·魔法部之聲!
2020-03-26 22:54 -
國際奧委會委員:東京奧運會推遲至明年
2020-03-24 06:35 東京奧運會 -
60天,已是冬去春歸——上海醫(yī)療隊支援武漢影像紀實
2020-03-24 00:25 上海觀察 -
中國赴塞爾維亞專家組從廣州出發(fā)
2020-03-21 19:1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大鬧火車站”的女演員劉露,新劇上線遭AI換臉嚇壞觀眾…
2020-03-20 09:40 中國電視劇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7年前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diào),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