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建標、徐暢:評《劍橋中國晚清史》《劍橋中華民國史》
【文/馬建標、徐暢】
“劍橋中國史”系列是當代西方學術界研究中國歷史的一套集大成之作,由多位歐美著名學者執(zhí)筆。它在中國的出版,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熱烈討論。其中《劍橋中國晚清史》和《劍橋中華民國史》兩本所涉及的時間段,又與通常所稱的“中國近代史”大致相當。這兩本書也繼承了該系列的一貫特點,即站在西方研究者的立場上,以一種“域外”和“他者”的視角,觀察審視發(fā)生在中國特定歷史時期的各種現象,并自成一套評價體系和結論。這種體系和結論,雖然“獨特”和“新穎”,但卻未必合理與正確。
先以《劍橋中國晚清史》為例。眾所周知,該書主編費正清對于自晚清以降的中國近代歷史,提出了著名的“沖擊—回應”的認知與分析模式,這一點也鮮明地反映在《劍橋中國晚清史》的體例結構與各章內容的主要議題之中。該書是從分析晚清王朝在財政稅收、教育文化、社會流動等方面的衰落表象以及造成中國各種叛亂、民變頻仍的原因入手和展開論述的。這一切入點的選擇看似是在強調發(fā)源于中國本土的歷史動因,但實質上卻流露出對于中國社會“充滿惰性和停滯不前”的悲觀情緒和認知基礎:面臨層出不窮的統治危機,中國內部缺乏能夠扭轉局勢的變革動力,在資本主義與現代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之中,中國被迫走上模仿西方、向現代靠攏的發(fā)展道路。但這樣的論證思路即使是在西方學者群體中,也早已有人提出質疑和批評,美國知名學者墨子刻(Thomas A.Metzger)就認為:“這些關于曾國藩之類的人物和太平天國或鴉片戰(zhàn)爭之類的事件的描述雖然精巧細致,但對于晚清時期中國(內在)的社會結構、官僚體制和思想內涵卻議論甚少。”
《劍橋中國晚清史》書影
另一方面,正是帶著這種對于中西地位差距的偏見和西方“如此重要”的先天優(yōu)越感,該書的著者又特別關注尋找西方在中國的痕跡與中國人的西方觀,如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教活動、中國人對西方國家的看法與對外政策的演變,以及中國的政治改革、思想潮流乃至革命運動中的西方因素。這樣的總結或許可以啟發(fā)中國本土的讀者和研究者思考,但是,這些因素是否確實居于關鍵和必要的地位?如果離開了這些外因的參與,中國自身的多重變革是否仍會發(fā)生或達到相同的程度?實際上,即使是西方學者也承認,在西方人廣泛地與中國人接觸之前,清王朝內部已經出現了政權穩(wěn)定性的裂痕和危機的征兆,相較于“外患”,這些“內憂”的沖擊力和引起的關注可能更顯著。
進一步說,如果離開這種西方“沖擊”的理論模式與敘事背景,該書對于晚清之際中國歷史的論述還能否成立?換言之,對于晚清世變的產生與解局,是否還有其他歷史書寫和闡釋的方式可供選擇?
由于文化差異及觀察視角的不同,費正清等人在解讀中國歷史文獻的過程中,難免存在隔膜,甚至有失偏頗。如果把“中國”比喻成一棟大廈,他們雖然可以一覽中國這棟“建筑”的“外觀”,卻永遠看不到其中的“內景”。中國學者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深入考察近代中國歷史的“內景”。歸根結底,一切歷史研究都應先立足于歷史的內在因素,用發(fā)展的變化的歷史眼光去把握近代中國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中國近代史研究,真正能打破域外學者的歷史認知局限,最終還有賴于中國歷史學者的自身努力。
- 原標題:旁觀者未必清楚 —— 評《劍橋中國晚清史》《劍橋中華民國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重建中國歷史的“大一統”敘事,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遙望兩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與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關系 -
“官僚主義式”政治留下的歷史教訓,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為什么施政嚴猛?雍正自己這樣解釋
2020-03-02 07:27 -
對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優(yōu)勢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漢景帝不吃老鼠嗎?我們如何看待過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國粉絲送禮物的韓國軍隊,曾被志愿軍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歷史的”眼光與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沒有戰(zhàn)爭,西方怎能“脫胎換骨”?
2020-01-10 07:53 -
為什么我們總迷戀盛唐風華?
2020-01-01 08:44 -
古裝劇里“劉海兒”泛濫,歷史上到底什么樣
2019-12-20 07:46 -
薛紹墓找到了,你還記得昆侖奴的梗嗎?
2019-12-19 08:03 -
歷朝歷代都禁酒,想要暢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隊罪行新史料首次公開
2019-12-13 20:55 國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臺灣,“統左派”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2019-12-11 07:16 臺灣 -
日本二戰(zhàn)航母“赤城”“加賀”號殘骸被確認
2019-10-22 10:27 -
4K修復版《開國大典》10月18日全國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國電影 -
反擊“中國人種西來說”,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關于這支軍隊的史料甚少,但英雄與犧牲的故事動人心魄
2019-09-24 10:50
相關推薦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評論 88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54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36“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82最新聞 Hot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
特朗普:這方面,普京很“專業(yè)”
-
特朗普玩爽了,美國人傻眼了…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鹂蚣埽乩势眨汉檬?/a>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