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鋼:中國對待發(fā)展的態(tài)度,和西方很不一樣
最后更新: 2022-11-18 10:52:23觀察者網(wǎng):西方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其實也阻撓了全球合作抗疫的前景。
白鋼:從長遠來說,這種現(xiàn)象說明確實人類需要去構建一種更有效、更合理、更公平的國際合作和國際協(xié)調的組織形態(tài),因為西方的快速衰落,舊國際組織模式的市場效力以及有效性都在急劇下降。
從現(xiàn)實來講,中國要號召、應對和推進全球的有效協(xié)同,另一方面要做好準備,因為在未來是以中國為主、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這也是對于國民以及世界真正負責任的態(tài)度。
觀察者網(wǎng):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中國一直致力于推動“南南合作”,但在西方的描述中,中國對非洲、南亞、拉美等國家的援助,往往被解讀為“新殖民主義”“債務陷阱”。由于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往往受西方強大的話語宣傳能力的影響,這種觀點甚至在被援助國都有一些市場。西方抹黑中國,背后的真實目的是什么?對此,我們在對外援助、共商發(fā)展的過程中,該如何向援助國解釋中國的發(fā)展理念?
白鋼:事實上,非洲只是一個例子,包括在拉美、亞洲的其他地區(qū),無論中國在哪援助,西方都會給中國貼上新殖民主義的標簽,就是為了試圖阻撓中國跟當?shù)馗o密的經(jīng)濟合作。
因為西方長期以來把非洲以及第三世界國家視作自己特定的勢力范圍,盡管西方的勢力不復從前,舊殖民體系已崩潰多年,現(xiàn)如今實力總體下降,無法達到之前在亞非拉國家的影響力,但西方仍然在心理上將其視作自己的勢力范圍。當他們發(fā)現(xiàn)中國崛起的態(tài)勢,并且還影響了眾多亞非拉國家,他們就會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去污蔑、重傷、詆毀。就西方的行為來說,這是有特定邏輯的,說明西方還處在舊世界的認知和想象當中,還沒有辦法從中擺脫出來。
非洲殖民地獨立之路。來源:Global Village Space
事實上,西方在污蔑中國的同時,也會讓他們想起當年自己崛起的時候,就是這樣去對待非洲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所以西方下意識認為中國的崛起不會和他們有什么本質上的差別。但是,事實完全背道而馳,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我們的對外政策從來不是以掠奪占有作為根本目標。
其次,西方即便在鼎盛時期,也沒有能夠形成一個類似與中國一樣強大的生產(chǎn)能力。西方對于非洲的態(tài)度,其實就是想把非洲作為廉價原材料供應地,然后利用特定的工業(yè)剪刀差獲取超額利潤。西方世界在16世紀到18世紀長達200年的大西洋三角貿易的原始積累,也是通過將西非黑人賣到美洲,然后再將金錢、原材料提供給歐洲本土,這就是三角貿易循環(huán)。迄今為止,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三角貿易循環(huán)直接造成了非洲幾億人的死亡。
西方?jīng)]有任何資格在中國面前提道義和正當性,一個個犯下如此嚴重人道主義罪行的國家,不僅不反思歷史上犯下的重大罪行,反而還占據(jù)人權優(yōu)勢,這是一種極為無恥的行為。
中國超強的生產(chǎn)能力決定了我們對非洲的態(tài)度,中國不會把非洲看作為單純的原材料供應方。和西方恰恰相反,中國需要讓包括非洲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進入更高的現(xiàn)代化程度,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成為中國各類商品的有效消費者。哪怕從產(chǎn)業(yè)互補角度而言,中國也許會比西方更真心的去幫助包括非洲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
要知道,來自中國的生產(chǎn)力可以供應全世界90%的商品,如果沒有一個有強大、合適的群體來進行消化的話,那生產(chǎn)能力會變成某種負擔。中國整體產(chǎn)業(yè)升級的需要,是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現(xiàn)代化產(chǎn)品所帶來的生活改變,在這一點上中國應該要理直氣壯地反駁任何把中國跟新殖民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宣傳,特別在大部分對外投資是由國有企業(yè)主導的情況下。
從理想層面來說,中國在世界產(chǎn)業(yè)鏈當中的特殊地位、超強的生產(chǎn)能力,都決定了我們會選擇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非洲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
2021年10月8日,中國專家組成員在布基納法索中西大區(qū)水稻示范區(qū)指導機械化水稻收割作業(yè)。新華社發(fā)(中國農(nóng)業(yè)組供圖)
觀察者網(wǎng):中國能夠取得這樣的發(fā)展成果,和制度優(yōu)勢有很大的關系,比如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下我們能持續(xù)推進五年規(guī)劃、集中力量好辦事的體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但我們的制度又帶有一定的獨特性。我們在推動全球發(fā)展的同時,如何繼續(xù)發(fā)揮我們的制度優(yōu)勢,同時能夠得到外界的承認和理解?
白鋼:我認為論語中有一句很好的話,可以形容中國自我發(fā)展、外界交往的特定原則——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處理跟外界關系最主要的一點不在于說服對方,而在于更好地發(fā)展自己,讓自己呈現(xiàn)出一個更好、更合理、更具有吸引力的形態(tài),也就是通過順其自然的自我發(fā)展后,讓外界產(chǎn)生幸福感。
總體來說,中國的國家能力遠遠強于中國的表達。這和中國傳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就像《論語:里仁篇》所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鄙僬f話多做事是中國一個大傳統(tǒng)。這看上去是件好事,但是當對外宣傳非常迫切的時候,中國這個不擅長自我表達的國家,怎么能讓外界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呢?
第一,宣傳的重點不應放在擁有很強話語權的精英,而要把宣傳的重點放在亞非拉國家,要更多的去團結群眾,而不是去爭取精英階級。
第二,對西方國家進行宣傳的時候,要更多關注西方年輕人和社會中下層,特別是社會底層,群眾路線要貫徹到底,哪怕這個國家是用精英階級來宣傳,也不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精英上,要下沉去關注社會底層。西方對中國的扶貧成績一無所知,如果西方有任何國家實現(xiàn)了類似于中國這樣全面扶貧的成就,那他們肯定會把自己吹成“人間天國”。
第三,西方在話語權上占主導地位,很多人開始懷疑會不會造成中國輿論的長期被動?我可以肯定的說,完全不會。也就是剛剛提到的,對于西方的宣傳重點需要面對社會中下層和年輕人,我們要相信年輕一代會有新的思維,會產(chǎn)生特定的感召力,我們需要等待年輕一代人成長起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更好的發(fā)展、更好的展現(xiàn)自己,同時也需要時間讓西方的年輕人擁有真正理性思維能力、基本的現(xiàn)實感,愿意承認現(xiàn)實、開闊而不僵化的思路。我估計這個過程還需要10~20年的時間,其實不長。當中國足夠強大的時候,而西方恰恰在歷史上又有一個特定的傳統(tǒng),就是對認可的強者進行正當化,就像波利比烏斯對羅馬的態(tài)度變化,西方是尊重強者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沈玉萌 
-
英國家庭收入將下降7%,創(chuàng)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
2022-11-18 09:47 不列顛 -
習近平即將出席APEC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22-11-18 09:26 中國外交 -
遭拜登質疑后澤連斯基改口:我也不是100%確定
2022-11-18 09:01 烏克蘭之殤 -
美國一男子持斧劍試圖進入紐約時報編輯室,遭拒后交出武器
2022-11-18 08:55 美國一夢 -
布林肯:明年初訪華,將討論這些
2022-11-18 08:50 中美關系 -
烏總統(tǒng)顧問:這是個“好故事”,表明沖突會波及他國
2022-11-18 08:30 烏克蘭之殤 -
-
美國新增感染86629例、死亡582例
2022-11-18 07:12 美國一夢 -
-
8年后馬航MH17墜機案宣判:3人被判無期
2022-11-18 06:52 航空安全 -
波蘭總統(tǒng):烏參與調查需國際法依據(jù)
2022-11-18 06:48 -
習近平會見岸田文雄,達成五點共識
2022-11-18 01:02 中國外交 -
習近平晤岸田文雄:歷史、臺灣等重大原則問題,必須重信守諾
2022-11-17 22:29 中國外交 -
習近平會見李顯龍:堅決反對搞“脫鉤斷鏈”、“小院高墻”
2022-11-17 22:26 中國外交 -
習近平會見馬科斯:繼續(xù)譜寫中菲友好新篇章
2022-11-17 22:26 中國外交 -
基辛格:中美開啟“架橋努力”
2022-11-17 21:32 中美關系 -
俄駐華大使:中俄在國際舞臺的協(xié)調配合水平非常高
2022-11-17 21:20 中俄關系 -
“美國連藥品都要制裁,中國從未欺負過澳大利亞”
2022-11-17 20:29 G20 -
習近平即將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2022-11-17 19:50 中國外交 -
黑海協(xié)議將延長120天
2022-11-17 19:44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9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