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澳大利亞總理,您真是太“聰明”了
澳大利亞內(nèi)部還有更多理由
除了西方共通的對“共產(chǎn)主義原罪”的敵視,澳大利亞內(nèi)部當然能找到更多理由,讓莫里森確信自己會得到支持。
首先,澳大利亞的定位,是“五眼”之一,又是南太小霸王,你嘴上不好說自己比其他西方國家高一等,心里還是有點優(yōu)越感的。這種感覺很微妙,就像是人臉上的微表情,你不連拍很難抓到。
比如說法德這種國家,歷史上很強大,但現(xiàn)在擠在歐盟里,離澳大利亞又遠,普通澳大利亞人是沒多少感覺的,你們打過一戰(zhàn)二戰(zhàn),我們也打過嘛,不會覺得自己國家比他們其實弱很多。
自信心和對外部世界認知的不足,足以支撐相當多的澳大利亞人,認為自己在西方國家里,從美英下來,就是第二梯隊,和法德差不多一個檔次。
什么?西班牙、意大利?哦,大概也算吧,但很多澳大利亞人連法德在哪里都不一定能在地圖上指對呢。
而事實是,盡管法德不復(fù)當年,但從軟硬實力來講,都不是澳大利亞可以比的。
對于亞洲的“西方國家”,就更為優(yōu)越,偶爾會流露出來。
2014年,安倍訪問澳大利亞,當時的澳總理阿伯特致辭說:“澳大利亞人對日本人戰(zhàn)爭中的技能與使命必達的榮譽感相當欽佩……二戰(zhàn)后日本一直是國際公民典范,考慮到它是國際一等公民,我歡迎日本全面參與國際大家庭,歡迎日本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quán),成為地區(qū)更有能力的戰(zhàn)略伙伴?!?
嗯,澳軍也是犯戰(zhàn)爭罪的軍隊,和日本鬼子一模一樣,可不得欽佩嘛。這已經(jīng)鐵證如山,且不去說它。
可大家都是主權(quán)國家,你一個澳大利亞,有什么資格定義國際幾等公民?較真起來,日本還是“非正常國家”,被你封為“一等公民”,那你澳大利亞是什么?特等公民?
不過在正式發(fā)表的文本里,把這話又刪掉了。
對于“盟友”尚且如此,對于“非西方”的亞洲國家,優(yōu)越感更是可想而知。
其次,澳大利亞的愛國主義氛圍是非常濃厚的。最簡單的例子,在澳大利亞經(jīng)常能夠看見插國旗的,中國近十年在節(jié)假日插國旗的店家比較多了,但常年插旗的店家,或擺放國旗的家庭還是比較少的。
烏合麒麟的畫作中,以澳大利亞國旗包裹將要被害的兒童,我估計確實會引發(fā)部分澳大利亞人的不滿。這或許也是莫里森的“底氣”之一。
但澳大利亞軍事人員本身就是澳大利亞政府派遣的,和國旗一樣,也是澳大利亞在海外形象的代表,在諷刺他們罪行的作品里用國旗,又有什么不妥呢?本質(zhì)上還是“我可以,你不可以”的種族主義在作怪。
最后,就是澳大利亞的“尚武”。
澳大利亞也有童子軍傳統(tǒng),圖為澳新軍團日游行中的童子軍,他們是否知道阿富汗同齡人的遭遇?(筆者拍攝)
我之前寫過:
“一戰(zhàn)期間,后來大名鼎鼎的澳新軍團(ANZAC,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于1915年4月25日,在一場糊涂戰(zhàn)爭的一處莫名戰(zhàn)場——土耳其加利波利打響第一槍。仗打得多慘我都不好意思說,反正策劃人之一的丘吉爾事后退出了英國內(nèi)閣。
關(guān)鍵在于,當時澳大利亞建國雖已有些年頭,但澳人自己公認,這仗打完才算真正有了民族凝聚力。
4月25日后被定為“澳新軍團日”(也可音譯為安扎克日),是最重要的節(jié)慶之一?!?
和現(xiàn)在的美國一樣,不管政客心里到底怎么看那些大頭兵,但在公眾場合、在民間那是必須夸的,軍人的榮譽、軍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澳新軍團日,澳大利亞難得一見萬人空巷的場景(筆者拍攝于布里斯班)
澳大利亞媒體這次其實對屠殺事件也一直在批評,就像前面提到的一些澳大利亞民眾的反應(yīng)一樣,說他們是澳大利亞的恥辱,玷污了澳軍等等,反過來看,就是說澳軍整體是好的,要維護整個澳軍的形象。
俗話說,見到一只蟑螂,就有一群蟑螂。當然,這么說可能很多澳大利亞人又要不樂意了。
但澳軍到底怎么樣,我想很少有人會比澳大利亞國防軍司令安格斯·坎貝爾(Angus Campbell)更清楚。
屠殺事件曝光后,他試圖以戰(zhàn)爭罪行為由,收回所有3000名在阿富汗服役的特種部隊人員的勛章。即使說這3000人不大可能都參與過屠殺,或者沒有充分證據(jù)證明,但參與、隱瞞、默許等等加起來,公開證據(jù)、內(nèi)部調(diào)查和蛛絲馬跡加起來,顯然到了一個坎貝爾也難以忍受的程度。
澳大利亞是有不少能分是非的善男信女,澳軍里也有耿直boy,但坎貝爾還是太天真了,不像莫里森那么“聰明”。他這么搞,等于承認屠殺不是個別的問題,不是局部的問題,在“尚武”的澳大利亞,必定遭遇政界、軍界,包括社會上的巨大阻力。
現(xiàn)在,坎貝爾稱此事“尚未作出決定”,實際上當然是胎死腹中了。
生活在中國多年的廣東廣播電視臺主持人Hazza,是澳大利亞人,這次完全支持中國,甚至說動了放棄澳大利亞國籍的念頭。他說:“我十年前離開的澳洲和今天的澳洲完全不一樣了?!?
其實,可能他也是“身在此山中”,我差不多也是十年前離開的澳大利亞,回過頭看,這個國家的自我定位、優(yōu)越感、“尚武”精神在這十年里真的有很大變化嗎?
十年前,它難道就能接受來自“紅色中國”的批評嗎?十年前,它的軍隊在阿富汗、伊拉克就真的干凈嗎?十年前,它就敢把3000名特種部隊的勛章撤回嗎?
我曾感慨:
“據(jù)說‘澳新軍團日’最初也只是為了紀念那些普通士兵,反思戰(zhàn)爭的陰暗面,勸導(dǎo)人們熱愛和平;但后來澳軍參加的戰(zhàn)爭越來越多,紀念范圍迅速膨脹。
戰(zhàn)爭性質(zhì)蛻變,被紀念的人更是魚龍混雜。在朝鮮的群山中,在越南的叢林中,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掃蕩’中,澳軍官兵可都是執(zhí)行《日內(nèi)瓦公約》的模范?澳大利亞參加的不義戰(zhàn)爭越多,壞蛋好人就越難分清,紀念日的性質(zhì)是否會向日本的‘神廁’漸漸靠攏?”
澳大利亞還是那個澳大利亞,跟著美英打遍天下,自視西方頂流,南洋一霸,有罪沒罪,哪容非西方國家多嘴?
“澳軍”打遍天下,也到過中國,最右側(cè)為“中國勛章”(China Model 1900),授予參加鎮(zhèn)壓義和團的軍人。對,我說的真是澳大利亞,不是奧地利(奧匈帝國)。當時這里還是“維多利亞殖民地”,曾出人支援英軍(筆者攝于Victoria Barracks Museum)
唯一不同的是,中國崛起了。請慢慢習慣吧。
(本文首發(fā)于觀察者網(wǎng)時評公眾號“底線思維”)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guān)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澳大利亞-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國新增超20萬 累計1386萬
2020-12-03 07:0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歐盟“脫歐”談判代表:英歐雙方或不能達成協(xié)議
2020-12-03 06:36 不列顛 -
普京:下周開始大規(guī)模接種新冠疫苗
2020-12-02 22:34 俄羅斯之聲 -
澳前外交官“靈魂拷問”:為什么針對中國?
2020-12-02 22:31 -
澳大利亞對華貿(mào)易受挫,怎么就沒小伙伴來幫忙?
2020-12-02 22:15 -
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2020-12-02 21:48 -
華春瑩:這就是他們憤怒的真正原因
2020-12-02 21:38 中國外交 -
在野黨領(lǐng)袖突然割席:莫里森政府要為中澳關(guān)系破裂負責
2020-12-02 20:29 -
美國又來拱火,莫里森卻改口
2020-12-02 20:16 中美關(guān)系 -
美媒慫恿拜登:可學(xué)學(xué)特朗普,讓政治對手付出代價
2020-12-02 18:45 美國政治 -
“當下加拿大難開口,但應(yīng)祝中國經(jīng)濟取得成功”
2020-12-02 18:12 -
匈牙利反同官員違禁令參加派對辭職,現(xiàn)場25名裸男
2020-12-02 17:05 -
新加坡批準培植肉上市,全球首個
2020-12-02 16:49 大公司 -
“特朗普為何至今不肯松口認輸?因為能撈錢”
2020-12-02 16:41 美國大選2020 -
捷克議長竄訪臺灣,鋼琴商丟百萬大陸訂單
2020-12-02 16:16 臺灣 -
“澳大利亞正迅速成為可悲的笑話,讓盟友都哭笑不得”
2020-12-02 16:07 -
被加拿大無理拘押兩年之際 中國駐溫哥華總領(lǐng)事看望慰問孟晚舟
2020-12-02 16:04 華為 -
北約會議上,蓬佩奧與土耳其外長發(fā)生激烈爭吵
2020-12-02 16:03 -
拜登稱“與中國打交道時,美國的影響力還不夠”
2020-12-02 15:59 美國大選2020 -
特朗普:爭取再干四年,不行的話就四年后再見
2020-12-02 15:48 特朗普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diào),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shè)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yīng)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guān)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