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端洪:理解香港政治(上)
關鍵字: 香港政治一國兩制人大釋法香港本土派香港政改3、港人法律身份安排
回歸是對港人身份的重新安置,香港人口法律身份的復雜性是香港政治獨特性及其困境的重要根源。由于兩地經濟水平相差懸殊,加之港人不認同社會主義制度,所以在憲法地位上有必要區(qū)分香港人口與內地人口,給港人作出獨特的身份制度安排。
用什么語詞來稱謂香港人口?香港基本法選擇了“居民”一詞,在居民中進一步區(qū)分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香港居民絕大多數在人種意義上是中國人,少數是外國人,但絕對數也可觀;不少居民擁有外國國籍;還有些永久性居民擁有外國居留權?!盎貧w”一詞,對居留在香港的外國公民是無意義的;對于那些擁有雙重國籍的中國人和那些保留外國居留權的永久性居民,回歸是三心二意的,一旦不如意就可能遠走高飛,如何指望他們政治忠誠?
政治上如何合理安置各種不同法律身份的居民呢?香港基本法把居民作為基本權利和自由的主體,其中,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限于永久性居民。擔任某些特定職位的權利以中國公民資格為條件,比如香港行政長官、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主席、終審法院和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
香港基本法對上述公職都規(guī)定不得擁有外國居留權,另外,香港基本法關于立法會議員的規(guī)定有一個比例限制,擁有外國國籍和居留權的議員不得超過百分之二十。
應該賦予香港永久性居民中中國公民的公民資格以什么內涵?他們的基本權利除了對應于香港特區(qū)政權,和國家如何對應?基本法豁免了香港永久性居民中中國公民對國家的納稅義務和服兵役義務,在他們身上,國家主權如何體現?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公民意識?由于實行高度自治,除了基本法附件三所列的法律,其余國家法律不在香港實施,除緊急狀態(tài)外,國家在香港沒有落地執(zhí)法權。
居民本是一個地方性概念和行政管理的概念,不具有政治內涵?;痉ò丫用褡鳛榛緳嗬闹黧w,把永久居民作為政治權利主體對待,可見香港政治的門檻何其之低。這顛覆了憲法學的正統(tǒng)教義,因為在憲法學上,公民才是基本權利的主體,公民資格是和國家相對的政治道德資格。其隱患不在于把香港居民中的非中國公民納入基本法的保護,而在于幾乎把公民概念的規(guī)范內涵消解殆盡,而我們還在奢望民族血緣情感發(fā)揮無限功用。
從基本法對香港人口法律身份的極度包容性來看,國家對香港的治理模式與其說是主權模式或單一制,不如用當下中國流行的政治哲學語言來說,是天下主義。近些年,中央對香港寄予過高的政治期望,和基本法用居民取代公民、無限度豁免公民義務的憲制安排明顯不符,缺乏起碼的法律制度的支持。中央希望港人分享國家發(fā)展的榮耀和民族自豪感,可偏偏忽視了“國家榮耀”是和個人自由相對的一個政治原則,主要指向國家的整體存在、公民義務和忠誠。
港人回歸,以城界分,凸顯居民、淡化公民。
4、新的政治紀元
香港回歸,即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本該開啟一個新的政治紀元。以何年為元年?1949還是1997?香港人的政治生物鐘能倒過“政治時差”來嗎?在物理學上,倫敦和北京相差八個小時,在政治上的時差是多少呢?
由于擔心港人不習慣回歸產生的政治時差,所以國家決定實行“一國兩制”、授權香港高度自治。特殊的制度空間,同時也具有時間意義。十八九年了,“七一”慶回歸、“十一”國慶反而變成了很多人抗議游行的固定節(jié)日,可見很多人的政治時差還是倒不過來。令人費解的是,年輕一代本該沒有政治時差,倫敦的大本鐘并不為他們敲響,卻逐漸發(fā)展成了對抗新紀元的主角了。什么樣的妙手才能撥正他們的生物鐘呢?
香港年輕一代逐漸發(fā)展成了對抗新紀元的主角(圖片來源:FT中文網)
(二)香港政治的內外結構
香港政治,包括外部政治和內部政治。外部政治,無論是國際政治關系還是央港政治關系都不能簡單以“政治環(huán)境”而言之,廣義上說都是香港政治的一部分,都對香港內部政治產生直接的影響,有時體現為官方形式,有時體現為社會運動。同時,國際層面的壓力和影響對中央的治港策略也發(fā)生一定的影響。這是香港政治變量多、不確定性強的根本原因。
1、外部政治
香港的外部政治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國際關系,一是央港關系。
在國際關系層面言說香港政治,有一個兩難。一方面,地方無外交,香港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事實上都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何來國際政治?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歷史原因香港問題從鴉片戰(zhàn)爭以來就是一個國際問題,回歸后香港雖不具有國際法主體地位,卻保留了很多國際條約和組織中的資格,而且由于基本法授權香港實行高度自治,自行處理對外事務,國際政治對香港政治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
香港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是筆難得的好資產,應該研究如何進一步利用。至于國際勢力對香港政治的影響,特別是對國家安全構成多大威脅,香港有沒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國際勢力攻擊國家政權的橋頭堡,應該客觀地評估。
作為一個地方單元,香港和中央之間的政治關系是理解香港政治的一個關鍵。由于基本法授權香港實行高度自治,所以央港關系不同于內地的央地關系。這里存在一個憲法難題:如何在憲法上把實行高度自治的地方概念化?基本法名之為“特別行政區(qū)”,行政區(qū)是個普通名詞,中國憲法上的行政區(qū)不是一個行政主體,更非政治實體,“特別”一詞是“一般”“普通”的反義詞,本身不傳達任何規(guī)范內涵。特別行政區(qū)究竟特別在哪里?概括地說,就是高度自治,具體內容要看基本法的規(guī)定。關于央港關系的二律背反,本文第四部分將詳細闡述,此不贅言。
到目前為止,國際政治主要不是一個制度問題,而是一個策略問題。由于香港問題從一開始就被國際化了,所以國際政治的策略性侵襲、染污了基本法的憲制安排。按理來說,中央地方關系主要是一個權力關系,央地權力關系是憲制問題,而非策略問題??墒牵跈嗔乐夭蛔愕那闆r下,中央管治依靠什么?我們不得不沿用和發(fā)揚傳統(tǒng)的統(tǒng)戰(zhàn)。
統(tǒng)戰(zhàn)是一種整合與團結的策略,起源于對抗政治,而在主權之下,政治整合的根本途徑本該是憲法而不應該是統(tǒng)戰(zhàn)。換言之,中央的工作重心應該轉移到制度設計和憲治程序上來,把政治團結的工作擺在臺面上按規(guī)則進行。沿用統(tǒng)戰(zhàn)策略客觀上對于基本法的統(tǒng)合功能既有促進作用也有妨礙的作用,其促進作用是短期效應,久而久之,策略的效益耗盡,副作用則越來越明顯。
2、內部政治
關于香港內部政治,后面在對峙的結構圖中將詳述,這里只需要指出內部政治的三個層次就夠了:憲制政權機關、政黨、市民社會。理解香港政治,必須注意兩點:第一,香港的自治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香港特區(qū)政權相對于中央實行高度自治,二是香港社會相對于特區(qū)政權實行自治。第二,雖然香港沒有政黨法,但自由競爭的政黨政治的存在是客觀的事實,不過政黨和政府之間被切斷了組織關聯(lián)性,導致政黨以派系利益為中心,失去以整體利益為導向的動力機制,偏好社會運動和街頭政治。
- 原標題:陳端洪:理解香港政治(上)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周順子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91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74“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