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綱: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
城投債的問題在于出現兩個錯配。
錯配一:用金融債做財政。金融債通常是投入一個項目,項目的收益來還債。但是財政的事有很多是公共投資問題,不是通過一個項目的收益來還債,財政的事情就是投了公共品,未來的收益不在于本身有多少現金流,比如修一個高鐵、地鐵,搞了環(huán)境,修了大橋,這不一定從大橋本身獲得收益,要從整個地方經濟的發(fā)展、企業(yè)的發(fā)展、居民收入的增長,未來很多年通過稅收增加來還債,這叫財政公共投資的融資方式,應該是財政債務,公債來支撐地方經濟的建設。
而我們現在用的是專項債,現在很多地方不愿意用專項債,因為專項投入項目中產生不了、而且短期內產生不了現金流。
錯配二:時期錯配,用短期資金做長期的事情。通常的城投債都是10年、15年最多,而一個公共項目比如建了一個大橋,三十年、五十年不會產生收益,因此政府的債務應該用長期的公共債務來支撐公共投資的增長。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還有通過發(fā)行長期公債就可以解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什么叫長期公債?有一種長期公債叫永續(xù)債,荷蘭當年要修海壩,因為沒有海壩無法生存,所以發(fā)了永續(xù)債,可以永遠不還本金,但是每年支付利息。日本有一個債務規(guī)則叫做60年還債規(guī)則,依據公共建筑物的壽命是60年,因此要60年還債。
如果發(fā)行長期公債,今后就可以用長期公債支撐政府對公共的投資,捋順這個關系,可以用財政政策支撐經濟的增長。
二、關于房地產市場和城市化的走勢,主要講幾個問題:
第一,房地產市場出現的情況自然跟企業(yè)有關,有些企業(yè)盲目擴張、盲目投資,用金融的杠桿來做一些擴張的事情,導致債務的爆雷,肯定有企業(yè)的責任。
第二,也有政策的責任,主要分為兩塊:短期、長期。
短期的問題在于過去經常要控制房價,結果去控制資金的供應,不是從需求側控制按揭貸款,而是從供給側減少對房企的資金供應,并且出現突然系統(tǒng)性斷供的情況,這是政策的合成謬誤。比如對于建房的企業(yè)進行斷供,就造成更大的問題,導致資金鏈斷裂。
長期的問題在于過去城市化戰(zhàn)略出現偏差,過去叫做城鎮(zhèn)化,我們拼命鼓勵小城市、小城鎮(zhèn)的發(fā)展,結果無限供地,小城鎮(zhèn)發(fā)展蓋了房子,結果人走光了,而且對大城市的發(fā)展限之又限,但是人走進了大城市,大城市的房價暴漲,所以出現的兩極分化。
兩極分化也導致大企業(yè)出現問題,大企業(yè)要在大城市有樓盤,但是大城市沒有更多的地方,小城市也歡迎他們投資,有地又便宜,結果在小城市也蓋了很多樓,但蓋完了樓人又沒了,沒有需求,資金鏈發(fā)生斷裂。因此整個公司資金鏈發(fā)生斷裂,不是沒有好項目,在大城市項目還在漲價。這也不是個別的問題,而是屬于系統(tǒng)性問題,屬于城市化發(fā)展戰(zhàn)略出現問題。
現在做的事都在矯正過去的偏差,包括現在要發(fā)展城市群,要順應人口遷移的規(guī)律。人民遷移是追求美好生活,追求有更高收入的就業(yè)。
資料圖來自新華社
所以我們要繼續(xù)發(fā)展城市化,有兩個含義:
第一,農民工要進城。
中國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兩個基本的含義,一是工業(yè)化、二是城市化,沒有城市化不可能實現現代化,因此我們要繼續(xù)努力發(fā)展城市,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城市要放開戶籍制度,鼓勵農民工進城等,這些都是對過去一些措施的矯正。
第二,小城市人向大城市遷移,這個過程中限購限的首先是外來人口,而外來人口進大城市的趨勢還會繼續(xù)保持下去,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城市化遠沒有結束,房地產的發(fā)展仍然具有一定潛力。
所以我們應該對中國經濟有信心,這也在于我們要把過去的偏差修正過來,把更多潛力挖掘出來。中國經濟可以繼續(xù)發(fā)展,我們的城市化還遠沒有結束,城市化是下一階段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柱。
三、如何看待產業(yè)鏈轉移。
現在不光外資企業(yè)在外遷,中國企業(yè)也在外遷,怎么看待這件事情。產業(yè)鏈的轉移有兩種原因:
第一,經濟原因。經濟原因有兩種:一是成本結構變化,我們的收入提高了,有些產業(yè)做起來沒有競爭力,要轉到其他地方(越南、柬埔寨、東盟、非洲),這很正常,我們當年發(fā)展起來的時候,也是其他國家(日本、韓國)把他們的產業(yè)轉移到我們這里,我們才得到了發(fā)展。
第二,是疫情使得我們發(fā)現產業(yè)鏈、供應鏈會斷裂,供應鏈過多集中在某個區(qū)域、某個國家,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因此需要分散產業(yè)鏈,在中國之外要有替代方案,還有一個名字叫亞洲替代供應鏈(Altasia),中國企業(yè)也不愿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面,我們也要分散供應鏈。
除了這兩個原因外還有地緣政治原因,美國給我們打貿易戰(zhàn),加了關稅,在中國生產,出口到美國競爭力就下降?,F在中國有些企業(yè)是被購買商提出,要到國外建廠才能夠簽下一個單,這就是地緣政治問題,跟成本收益沒有關系,就是因為美國做的各種脫鉤斷鏈問題對這些企業(yè)產生影響。
所以我們是在改變地緣政治環(huán)境下,企業(yè)在做選擇,這種情況下也許走出去是最優(yōu)選擇。不走出去可能很快就死掉,走出去在外面建一個廠就盤活了,而且可能使國內企業(yè)也可以繼續(xù)發(fā)展。
我問過沿海地區(qū)兩個比較大的企業(yè),他們走出去第一步先去了越南。去了越南后,在國內的生產也沒有下降,反而還擴大了,出口很多半成品到越南去。不僅把自己的企業(yè)盤活了,還有了增長。
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企業(yè)選擇的這一步,而且走出去從長遠來看,符合市場規(guī)律,很多企業(yè)早早晚晚要實現跨國化,也就是變成跨國公司。現在也許還不到時候,但是地緣政治的變化,逼著企業(yè)可能先走一步,提前實現跨國化。
跨國化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需要學習,要了解當地的制度、當地的法規(guī)、當地的習俗、當地的文化等等,避免潛在風險。
中國經濟在受各種遏制的情況下更需要開放發(fā)展,所以走出去也是進一步開放的過程,有的國家想把我們遏制封鎖起來,我們更需要開放,中國是世界工廠,世界工廠需要世界市場。
標簽 中國經濟- 原標題:重磅解讀 | 樊綱: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證券日報:“小作文”擾亂市場須嚴查嚴打
2023-08-18 07:32 觀網財經-金融 -
央行:適應房地產供求關系發(fā)生重大變化新形勢,適時調整優(yōu)化政策
2023-08-17 18:18 觀網財經-房產 -
121家新上市公司披露業(yè)績:超7成利潤增長,16家跌幅較大
2023-08-17 17:06 觀網財經-金融 -
官宣退出一年后,榮耀將重返印度
2023-08-17 14:48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螞蟻集團推出“服務亞運計劃” ,以科技服務更多人參與亞運
2023-08-17 13:58 亞運經濟 -
助力亞運服務全球來華游客,支付寶推出全新國際版
2023-08-17 13:50 亞運經濟 -
多地發(fā)文促進青年就業(yè)!措施包括就業(yè)補貼、擴大政策性崗位規(guī)模等
2023-08-17 07:06 觀網財經-宏觀 -
“春曉計劃”持續(xù)發(fā)力,京東二季度新增商家同比增長417%
2023-08-16 21:40 觀網財經-互聯網 -
碧桂園稱債券兌付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2023-08-16 17:57 觀網財經-房產 -
左手降息右手穩(wěn)匯率,央行組合拳能見效嗎?
2023-08-16 17:48 觀網財經-宏觀 -
騰訊二季度凈利潤375.48億元,廣告收入大增
2023-08-16 17:18 觀網財經-互聯網 -
?7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國產居前3,《原神》今年首次跌出前10
2023-08-16 15:44 觀網財經-互聯網 -
“用戶支持正版意識增強”,騰訊音樂在線音樂營收增長48%
2023-08-16 14:02 觀網財經-互聯網 -
7月70城房價數據公布:價格上漲城市個數減少
2023-08-16 10:03 觀網財經-房產 -
外匯局:外商來華直接投資7月份凈流入規(guī)模為近一年來次高值
2023-08-15 22:53 觀網財經-金融 -
“中國今年或超越日本,全球第一”
2023-08-15 19:39 汽車工業(yè) -
A股半年業(yè)績盤點:這個行業(yè)凈利潤降幅超100%,股價卻上漲
2023-08-15 18:45 觀網財經-金融 -
廣東正研究推動放寬廣深“限牌”?深圳回應:暫無新政策
2023-08-15 17:26 觀網財經-汽車 -
雷軍:有蘋果三星華為這樣的對手,高端已成小米生死之戰(zhàn)
2023-08-15 08:30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莫斯科交易所指數突破3200點
2023-08-14 22:04 觀網財經-海外
相關推薦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評論 255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評論 209“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24“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美國已解除這項對華出口禁令”
-
“印軍將全面排查中國產零部件”
-
美國和盟友鬧掰?“本質沒變,中國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聲,英財相當場落淚,“哭崩”市場
-
家樂福CEO放話:對中國小包裹,要學特朗普征稅100%
-
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
“還想阻撓大陸武統(tǒng)?美國太晚了”
-
受賄數額特別巨大,齊同生被提起公訴
-
“美國占一半,中國分四成,歐洲...”
-
李在明最新涉華表態(tài)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宮整活,北約秘書長:驚喜且有趣
-
私自留存涉密材料,宋立強被開黨籍
-
印度外長在美表態(tài):要這么對中國
-
中國緊盯貿易協(xié)議,“若誰聯美抗中,必遭反制”
-
“美國人自豪感急劇下降,特別是民主黨人”
-
“富士康要求中國員工從印度撤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