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象:我是阿爾法——論人機倫理
關鍵字: 人工智能阿爾法狗阿西莫夫機器人定律α
人工智能將消滅遺忘。
待到“天網”竣工,萬物聯網(IOT),人來世即入永恩:每時每刻,每事每聲,每一個表情和動作,無不被終端記錄,上傳入“云”,入存機器的記憶。
除了神,誰需要——誰能忍受這樣的永存?
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凡可聯接的,都要聯網;凡可收集的,都是數據。而人向終端貢獻數據,每一次,均為自愿簽約。
來了,AI!從掃碼支付,上課刷臉,玩動漫游戲,戴谷歌眼鏡,用手機導航和吸塵機器人開始(NYT, 2017.7.25)。
人工智能,是零隱私世界。
α
對于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今世之民大多懵懵懂懂。但有一小群人,一些杰出的大腦,表達了深深的憂慮。
全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可招致人類滅絕,霍金如此警告(BBC, 2014.12.4)。因為他是理論物理學家,他的工作同職責是思考起源與終了。
反地雷運動組織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威廉斯(Jody Williams)指機器人軍事化,危險甚于核武。因為她看到AI殺人的簡單高效、無倫理門檻,不啻玩戰(zhàn)略游戲“星際爭霸”(StarCraft)。
不久前,喬布斯的創(chuàng)業(yè)搭檔沃茲(Steve Wozniak)也轉變立場,贊同蓋茨的“悲觀論調”。因為他們本是愛思想的“創(chuàng)客”,真正的技術流,知道AI帶來的社會風險不亞于技術風險。
當然,最搶眼的還數馬斯克(Elon Musk)這個圈錢燒錢的天才,智能產業(yè)的“鋼鐵俠”,他的“勿召魔鬼”的告誡。最近一次,他勸導的對象是全美州長會議:AI不僅要奪走我們的工作,且將全面戰(zhàn)勝人類。還說,這是他接觸了許多尖端技術后的感悟。人類如果不想淪為“機器人的寵物”(沃茲語),必須現在就立法,政府積極介入,事前規(guī)劃,跟蹤監(jiān)督,萬不可放任自流(NPR, 2017.7.17)。
也許,正因為他是個絕頂“瘋狂”的資本家,像媒體說的,玩的就是高風險,“連上帝都敢蔑視”,他才懂得:AI落在了資本手里,有多可怕。
Illustrations by Joost Swarte
α
人工智能,又名大失業(yè)。
這是一場結局已定的比賽,絕大多數人將輸給極少數人。前者要因AI而抹平出身、學歷和技能的差異,一起墮于失業(yè);后者要藉AI化數據為財產而獨占:將來可以為所欲為,頂層設計一切,甚而準備大腦植入芯片,人機融合,稱“超人”(übermensch)。
α
大失業(yè),將使已經高度集中的財富更加集中,階級鴻溝徹底“固化”。智能經濟的這一趨勢如果掩飾不好——這是西方式法治最重要的一項意識形態(tài)功能——就難免引發(fā)社會動蕩。此事已有不少討論,尤其是在發(fā)達國家。比較現實的對策,叫作“全民基本收入”(UBI),即不論貧富,給居民發(fā)一份“工資”,讓他維持所謂“有尊嚴的生活”。瑞士投了票,未能通過。芬蘭在試行抽簽制度,抽到的每月數百歐元。加拿大安省、美國加州和夏威夷,有小型的社會實驗。一九七六年設立的阿拉斯加永久基金(APF),本州居民年終分紅,可稱UBI的先驅。
傳統(tǒng)上,機器主要取代體力勞動,像東莞制造業(yè)的“機器換人”,或建設中的上海洋山港(號稱世界第一大港)的無人裝卸。如今,依托大數據深度學習,機器人即將作廢一大半看似復雜的腦力勞動:醫(yī)生、律師、法官、會計、建筑師、新聞編輯、同聲翻譯,恐怕政府官員也不能幸免。據報道,高盛在華爾街,原本六百名交易員,現在裁了只剩兩個,給機器打下手。另如IBM開發(fā)的Watson腫瘤專家機器人,考過了美國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天津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引入,在國內可做六種癌癥的診斷(人民網,2017.1.11)。
我說“看似復雜”,是因為這些(往往是高薪的)白領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工作經驗,對于機器人,都可以轉化為數據跟算法——都不難讓老板或領導做出那個“經濟理性人”的決定:機器換人。
來了,AI時代:失業(yè)浪潮席卷百業(yè),而新增的職位寥寥可數。這不是危言聳聽。
α
一個人常年吃福利,會不會變懶變笨,被各種罪惡如吸毒賭博所誘惑?評論家擔心這個。
有趣的是,UBI在西方政治光譜的左右兩翼,都吸引到一批支持者。右翼希望削減社會福利的運作成本,視UBI為醫(yī)治“大政府”臃腫身材的一劑良方。左翼則標舉其社會主義“烏托邦”傳統(tǒng)的平等訴求,將UBI歸于國家有義務落實的一項積極權利(人權)。
試行全民福利的真正動力,卻不在意識形態(tài),而是迫于形勢——機器人來了。而最先聽到大失業(yè)的腳步聲的,正是當年忙著把制造業(yè)外包(outsourcing)出去的那些國家。
α
難民涌入歐盟,媒體驚呼危機。但博學的艾柯(Umberto Eco)認為,放在歷史的長鏡頭里,這一連串西方發(fā)動的反恐戰(zhàn)爭、“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開啟的,不僅是難民危機;毋寧說,是人類的又一次大遷徙。
大遷徙是大失業(yè)的姊妹。
常有人指摘難民不干活,光領救濟金,視社會福利為應得(entitlement)??墒侵悄芙洕龠M一步,發(fā)達國家的中產階級也將淪為“難民”,加入吃福利的大軍??荚囎C書技能經驗,一如膚色國籍,無一能改變命運。
α
《紐約時報》預測,十年內90%的新聞將由算法生成,包括文稿照片視頻配音。但這也意味著,新算法能夠根據指令拼貼“素材”,制作海量的假新聞;假照片假視頻將充斥媒體和自媒體,而受眾無從辨別。
近年研發(fā)的“生成對抗網絡”(GAN),據《經濟學人》報道,便是成功的一例。GAN通過深度學習,“軟件跟現實互博”,自動生成圖像,調試匹配錄音,可以達到亂真的效果。報道題為《無中生有》,結尾一句倒不無諷刺:AI把造假推向新的高峰,同時也提供了打假的新方法。
機器造假,大概只能靠機器甄別。將來,耳聞眼見都未必為實,人敢相信哪家的機器呢?
- 原標題:我是阿爾法——論人機倫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韓京霏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55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5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2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8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