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爾瑪·法里德:中國抗戰(zhàn)勝利給亞洲人民帶來了什么?印尼歷史學家這樣說
對印尼的領導人來說,這是他們等待已久的時刻。蘇加諾、哈達及其同僚在日本統(tǒng)治期間就一直在做準備,利用諸如PETA(鄉(xiāng)土防衛(wèi)義勇軍)和BPUPKI(印尼獨立籌備調查委員會)等組織,培訓領導人才、起草憲法、動員青年。當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這些準備工作終于可以派上用場。但過程并不平坦。當時,尤其是在年輕激進分子中,曾就是否應該立即宣布獨立,還是等待更有序的權力交接,展開了激烈爭論。最終,青年活動家的壓力迫使蘇加諾和哈達迅速采取行動。
1945年8月17日,在雅加達一棟簡樸的房屋里,人們高聲宣讀獨立宣言,印尼共和國由此誕生。
印尼的鄉(xiāng)土防衛(wèi)義勇軍
印尼歷史學家通常將這一時期描述為一個彰顯“主體性”的非凡時刻。日本的崩潰提供了一個契機,但真正將這個契機轉化為主權宣言的,是印尼領導人的準備就緒和青年群體的激情投入。日本的角色常被描述為具有矛盾性:他們雖非有意,卻在客觀上為印尼人走向建國做了準備;但同時,他們也是壓迫性的占領者,正是他們的失敗,才讓獨立成為可能。而荷蘭一方,則認為這份獨立宣言是非法的,但當他們試圖重返印尼時,民族獨立的星星之火已然燎原,局面再難挽回。
在印尼的集體記憶中,1945年是勇氣與主動精神的象征,是印尼人主動掌握自己命運,而不是被動等待世界大國來替他們做決定的時刻。日本投降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一個導火索。隨后發(fā)生的一切,完全是印尼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場革命、一場捍衛(wèi)主權的戰(zhàn)斗,以及該地區(qū)歷史新篇章的開端。
無論荷蘭還是日本,外國人的統(tǒng)治都是不可容忍的
觀察者網(wǎng):日本占領與荷蘭殖民在印尼有何不同?這些經歷如何影響了印尼戰(zhàn)后對帝國主義的態(tài)度?
希爾瑪·法里德:在日本占領與荷蘭殖民之間,印尼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記憶,這并不是因為前者比后者仁慈,而是因為它們的統(tǒng)治方式與帶給民眾的體驗完全不同。
荷蘭的統(tǒng)治延續(xù)了三個世紀,其特點是漸進式的滲透、官僚體系以及一層薄薄的法律外衣。荷蘭的治理方式帶有家長式作風,而且極具排他性,將印尼人排除在政治權力之外,同時構建了一個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對大多數(shù)印尼人來說,殖民統(tǒng)治意味著日復一日的現(xiàn)實:納稅、種植園勞動、早期階段的強制勞役,以及一種始終被排除在現(xiàn)代文明之外的壓抑感。
相比之下,日本在1942年的到來是突然且暴力的。他們的統(tǒng)治只持續(xù)了三年半,但卻極為強烈且具有變革性。其殘暴性顯而易見:強制勞役(romusha)、征糧導致饑荒、士兵的任意暴力,以及將女性作為性奴隸使用。在日本占領下,村莊里彌漫著恐懼與匱乏。然而,在殘酷之外,日本也打開了荷蘭長期以來拒絕給予的政治空間。他們推廣印尼語,成立了PETA等組織,通過準軍事和民間團體動員青年,還允許民族主義領袖更公開地談論獨立。他們這樣做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因為需要印尼人支持其戰(zhàn)爭努力。即便如此,這些機會還是讓印尼人獲得了組織、治理和軍事訓練等方面的經驗,而這些技能在1945年后變得至關重要。
這些截然不同的歷史遺產,塑造了戰(zhàn)后人們對帝國主義的態(tài)度。荷蘭被視為一個試圖開歷史倒車的舊殖民強國,與當時全球正在興起的去殖民化潮流格格不入。而日本,雖然因其帶來的苦難而被銘記為痛苦的象征,但其迅速崩潰以及留下的制度結構,也讓印尼人相信:帝國是可以垮臺的,獨立是可以實現(xiàn)的。從某種奇怪的角度看,荷蘭代表著與過去的延續(xù),而日本占領,盡管殘酷,卻象征著斷裂與另一種未來的可能性。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戰(zhàn)后印尼人如此堅決地不愿接受荷蘭的回歸。經歷過這兩種形式的帝國主義后,他們清楚地看到,無論是像荷蘭那樣緩慢而官僚化的統(tǒng)治,還是像日本那樣快速而軍事化的控制,外國人的統(tǒng)治終究都是不可容忍的。獨立不再只是一個夢想,而是唯一的出路。
亞洲的現(xiàn)代命運,不應由外部帝國決定
觀察者網(wǎng):二戰(zhàn)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非人道暴行,以及中國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zhàn)爭,如何影響了現(xiàn)代印尼對東亞的外交政策與公眾認知?
希爾瑪·法里德:日本在戰(zhàn)爭期間的殘暴占領,以及中國人民長期抗戰(zhàn)的記憶,都在印尼人如何看待東亞的問題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盡管這些影響并不總會在政策辯論中被明確提及。日本軍國主義的殘酷,讓印尼人對那些打著解放旗號、卻以支配手段行事的大國,始終保持著警惕。
這種警惕心理也延續(xù)到了印尼早期的外交政策中,像蘇加諾和哈達這樣的領導人,不僅追求脫離荷蘭的獨立,也反對任何形式的外部控制。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印尼奉行“不結盟”政策:在接連經歷了兩個帝國的統(tǒng)治后,印尼人對落入第三個大國的勢力范圍心存戒備。
與此同時,中國的抗戰(zhàn)則提供了另一種啟示。盡管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印尼人對日本的看法,和中國并不一致,但中國堅持十四年抗擊侵略的事實,傳遞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亞洲國家有能力戰(zhàn)斗,也有能力堅持下去。在印尼共和國成立初期,這種精神促進了與亞洲和非洲其他國家反帝斗爭的共鳴,后來也體現(xiàn)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共同抵抗法西斯主義和殖民主義的記憶,為印尼在國際上呼吁和平、共處與正義,提供了道德基礎。
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
今天,印尼公眾對東亞的看法,依然帶有這些歷史記憶的回響。對日本的看法是矛盾與務實并存的:一方面,日本被視為殘酷的占領者;另一方面,也被珍視為發(fā)展和科技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而對中國,印尼人則將其視為一個古老的文化鄰邦,也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當代大國。中國當年反抗日本侵略的歷史,雖然在印尼主流記憶中并不突出,但主要在華裔印尼人社群中仍有傳承,偶爾也會作為亞洲堅韌不拔敘事的一部分被提及。
簡而言之,戰(zhàn)爭暴行與抵抗的歷史遺產,仍在塑造著印尼的定位,它們促使印尼對支配保持警惕,對反殖民斗爭抱有同情,也更傾向于在外交關系中尋求平衡。其中最清晰的一條教訓是:亞洲的現(xiàn)代命運,不應由外部帝國決定,而應由亞洲各國人民自己的主體性來書寫。
和平不是別人賜予的,而是通過團結與警醒共同締造的
觀察者網(wǎng):中國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并舉行了閱兵儀式。這展現(xiàn)了中國反對侵略、捍衛(wèi)和平的堅定立場,這是中國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一直踐行的核心價值。在這個時刻,您想對中國的讀者說些什么?作為一名印尼歷史學者,您認為當代亞洲應從二戰(zhàn)歷史中汲取哪些教訓?
希爾瑪·法里德:如果我有機會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直接對中國的讀者說幾句話,我會首先表達敬意。在那場戰(zhàn)爭中,中國承擔了巨大的犧牲,堅持奮戰(zhàn)了整整十四年,承受了日本軍隊的大部分壓力,并向世界證明,亞洲國家有決心,愿意以生命為代價來抵抗外來侵略。這段歷史,不僅值得作為中國民族的奮斗被銘記,也應作為亞洲共同生存與復興故事的一部分被傳頌。
對印尼人來說,戰(zhàn)爭的結束為獨立打開了大門。我們于1945年8月17日發(fā)表獨立宣言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日本帝國在全球抵抗的壓力下崩塌,而中國正是這抵抗中的關鍵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印尼與中國的經歷是緊密相連的:我們都從戰(zhàn)爭中走出,邁向一個決心擺脫殖民統(tǒng)治、自主決定命運的新世界。
今天,亞洲的教訓在于:我們的力量在于團結,也在于記憶。侵略與支配對我們而言,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切身的經歷,是我們祖輩與父輩身負的傷痕。如果我們忘記這些,就有重蹈覆轍的風險。但如果我們誠實地記住它們,這些記憶就能成為和平的基石——這種和平不是建立在恐懼或武力之上,而是建立在拒絕被奴役的國家尊嚴之上。
在當今世界動蕩不安、新的對抗與沖突可能將我們割裂的當下,二戰(zhàn)的記憶提醒我們,亞洲為戰(zhàn)爭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未來的希望,不在于重復支配的循環(huán),而在于建立一個重視合作、正義與相互尊重的區(qū)域秩序。這正是1955年萬隆會議的精神,也是亞洲今天仍能向世界傳遞的信息。
所以,我的話很簡單:記住那些犧牲,緬懷那些受害者,抵制對歷史的歪曲,傳承這樣一個信念——和平不是別人賜予的,而是通過團結與警醒共同締造的。在我看來,這正是戰(zhàn)爭那一代人留給我們這些生在和平年代之人的最寶貴饋贈。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蘇堤 
-
海關總署:前8個月對東盟、歐盟進出口增長,對美下降
2025-09-08 11:35 -
柯文哲已同意交保,預計下午出獄
2025-09-08 11:22 臺灣 -
國內功率最大!“太行110”重型燃氣輪機首臺套商業(yè)機組出廠
2025-09-08 11:07 -
副部級大學書記開小紅書“潛水”?官方證實
2025-09-08 09:05 -
沈陽師大2000余人嘔吐腹瀉,官方通報
2025-09-07 23:06 食品安全 -
湖南一地編制數(shù)由815名減至680名,精簡16.6%
2025-09-07 21:12 基層治理 -
習近平將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線上峰會
2025-09-07 19:47 金磚國家 -
女子遭前夫毆打后死亡,警方通報:已批捕
2025-09-07 16:58 -
特朗普翻臉之后又拉攏,莫迪回應
2025-09-07 09:44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近20人假冒國安在公園“尋寶”,如何辨別真正的國安工作人員?
2025-09-07 08:01 國家安全 -
雙預警齊發(fā)!臺風“塔巴”來了
2025-09-07 07:52 -
我國成功發(fā)射遙感四十號03組衛(wèi)星
2025-09-07 07:09 航空航天 -
官方通報“消防員訓練時落水”:4人獲救,2人失聯(lián)
2025-09-06 23:16 -
重慶通報:分管副院長等多人被立案調查
2025-09-06 23:16 -
鄭州“續(xù)面事件”面館招牌拆除
2025-09-06 21:14 -
渤海中部海域一貨船與一漁船相撞
2025-09-06 17:47 -
男子質疑校服被拘,警方道歉并撤回原決定
2025-09-06 17:06 -
金正恩“多邊首秀”,女兒兩度亮相
2025-09-06 17:06 -
“兩名學生發(fā)生沖突致一人身亡”,校方通報
2025-09-06 16:57 -
智能駕駛測評體系推出,首次對智能駕駛能力進行科學分級
2025-09-06 11:27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卡塔爾發(fā)聲
-
“他利用首相之位,賺得盆滿缽滿”
-
以軍襲擊卡塔爾首都:目標哈馬斯高層
-
尼泊爾前總理妻子在住所內遭縱火身亡
-
“美國給了跟日本一樣的版本,我們不能簽”
-
總理辭職、政府大樓被燒……尼泊爾發(fā)生了什么?
-
“大多數(shù)韓國人都無法抑制憤怒之情”
-
李在明再批韓國反華集會:要考慮制裁
-
尼泊爾抗議致19人死,總理辭職
-
默多克家族繼承之戰(zhàn)落幕,??怂箷J貑??
-
“他們把歐盟當出氣筒”,馮德萊恩能扛住嗎?
-
菲大使:購買美國戰(zhàn)斗機的計劃被擱置,資金是個問題
-
馬克龍與法國第五共和,“危”
-
中國科技強社科弱?歐盟外長被嘲:又文盲了
-
他信被判重新服刑1年,佩通坦發(fā)聲
-
被迫眾籌搞研究,頂尖華裔數(shù)學家:要失去對美國信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