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燦榮:辦奧運會,是中國人與自己的一場較量
【文/金燦榮】
奧運會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就成了全球最大的體育盛事,各國都極其地重視這個運動會,甚至我們搞國際關系的人有這么一個看法:
我們國際關系要評價一個國家的國力,有很多辦法,其實最精確的辦法是戰(zhàn)爭,當然平時是比生活、管理,但那些指標都挺復雜的,最簡單粗暴有效的指標是戰(zhàn)爭,但是戰(zhàn)爭代價太大,所以現(xiàn)在有一個共識,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其實就是奧運會,舉辦奧運會就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xiàn),在奧運競賽當中的成績,也是一個體現(xiàn)。
奧運會給中國留下什么?
一個國家如果在金牌方面能拿到首席,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因為奧運最早是一些歐洲國家在玩,后來美國、蘇聯(lián)、中國都進去了,自它成為世界級的運動會以后,只有四個國家拿過金牌榜第一,美國、蘇聯(lián)、德國和中國,所以奧運很有意義。
它還有附帶的意義,它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現(xiàn)代化水平。北京2008夏季奧運會是空前成功的。我是研究美國的,有一些美國朋友,他們就對此事感到震撼,因為我認識的美國朋友多數(shù)都是中國專家,他們其實對中國是了解的,但是就是對他們來講,當年的奧運如此成功也是難以想象的。從開幕式到閉幕式,還有整個比賽過程,那是驚喜連連。對大部分外國朋友而言,開幕式是終生難忘的。
很肯定地講,2008奧運對國人、對國際都是很有震撼的一件事兒。
就國內來講,當時對提升民族自信是很有幫助的。很多年輕人在奧運之后,民族自信是大大上漲的。國際評價也是這樣,對我們是另眼相看的。附帶我個人還講一個觀點,就是說奧運會在東亞召開,跟在歐美召開意義還有點不一樣。
奧運會本身起源于西方,對大部分西方國家來講,奧運會就是一個大廣告,就是讓自己的國力展現(xiàn)一下,讓自己的曝光度再高一點,讓自己現(xiàn)有的國際地位再鞏固一點。那么請注意,東亞三國辦奧運的意義跟歐洲不一樣,東亞三國都把第一次辦奧運當做什么?當做“現(xiàn)代化的高考”。
大家都知道現(xiàn)代化是從歐洲開始的,然后蔓延到北美,然后蔓延到其他地方。東亞這三國,日本、韓國、中國,都是工業(yè)化搞了一段時間,有點成果了,這個時候才得到舉辦奧運會的機會,所以這些國家都是舉國來辦奧運會,因為大家都把它當高考。因為準備得特別認真,所以都辦得非常成功。1964年東京奧運,1988年漢城奧運,2008北京奧運,在當時世人眼光里面都是成功的。因為它這個意義不一樣,就是特別重視,舉國體制來辦這個。最后辦了以后效果也很好,因為高考你考得很好,考進“985”了,然后正面影響就很好。
我印象中,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以前,地球上是沒有日本品牌的,日本貨在50年代質量很差的。但是東京奧運之后,日本人信心上升,做事更認真更有信心,然后國際上對日本認可度上升,這個時候才有日本品牌行銷世界的盛況。同理,1988年漢城奧運會以前,世界上哪有什么韓國品牌,根本沒有的,(漢城)奧運之后就有了。對中國影響也一樣,2008北京奧運之前,國際上不認中國品牌,2008年之后中國品牌在市場上越來越響了,包括華為,包括大疆,等等。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國隊入場。(新華社資料圖)
奧運會下的中國與西方
當然我們也知道中國在國際上是比較例外了,西方國家基本上還不太認中國,不像韓國、日本,在西方被認為是它們陣營的,所以比較寬容。咱們辦奧運就不太容易,你看2008夏季奧運,奧運會旗傳遞,還有火炬?zhèn)鬟f就不太順,遭到了一些阻攔。
當然那一次政治上還好,2008夏季奧運的時候,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來了,普京總統(tǒng)來了。所以那個時候政治上應該講,我們在海外的反華勢力有一點搗亂,但是總體來講大國領導還挺支持的,但這一次卻遇到了一部分西方國家的政治干擾。當然這里面技術上有點諷刺,因為后來根據(jù)外交部的說法,中國就沒請他們,這有點尷尬。我就沒要你來,結果你在門口蹭來蹭去的,然后高喊一聲我不來!挺可笑的。但我們也不是完全沒邀請,像普京總統(tǒng)就來了。
很坦率地講,我們從2008奧運,還有2022年北京冬奧可以看得出來,中國在國際上還有些困難,主要就是西方國家還是把我們當異類。但這個問題不大,我們大度一點,對于冬奧來講,最重要的還是運動員要來,企業(yè)要參加,公眾要參加。
我們心里要清楚,我們因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西方眼里有點異類,所以在很多問題上我們會遭到一點歧視,包括體育。當然這個也給我們另外一個提示,就是西方國家心態(tài)不太對,按道理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結果你看奧運會,它都給你政治化,這還是反映了西方對我們的偏見。
當然,西方的政治干擾算是一個小插曲,主體我們還是看奧運本身,我相信冬奧會像夏季奧運會一樣成功,北京將以“雙奧城”的角色載入史冊,而且必須承認一個情況,因為有疫情,實際上這個組織工作也復雜得很,比正常的年份辦冬奧要復雜很多。
但是我相信咱們冬奧一定會成功,就組織來講應該是非常棒的。因為我知道我們有學生是做志愿者的,已經很早就進去冬奧村了,而且是封閉管理,他們是有代價的,回不了家,而且工作任務也挺重,我們要感謝給冬奧做貢獻的人。
1月18日,志愿者在北京交通大學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志愿者出征動員大會上宣誓。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中國可能有3億人成為冰雪運動的粉絲
再講一個技術性的影響,冬奧肯定會進一步提升咱們北京的國際影響力,作為第一個“雙奧”城市,肯定是比較特別的。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可能會提升咱們冰雪運動的社會影響力。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就大膽預測,說北京冬奧的成功舉辦,很有可能會帶動3億中國民眾參與冬季運動。
咱們國家南北差距很大,北方省份原來就有很多人是冬季運動的粉絲、參與者,但是隨著北京冬奧的召開,我們國家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這對整個國際奧運會的運動都是很大的貢獻。你想一個冬季奧運會,在一個國家開了以后,“啪”一下增加3億粉絲,那是什么概念呢?
我們期待冬奧成功帶給人們歡樂,會讓咱們首都在世界上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讓我們國家的冬季運動有更好的群眾基礎。當然我們也很真誠地期待冬奧會促進世界和平,能夠給世界的和平增加一抹色彩。
- 原標題:辦奧運會我們已經沒有對手,這是中國人與自己的一場較量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美國新增確診9萬例、死亡1187例
2022-02-20 07:47 美國一夢 -
王毅:如果北約一味東擴,是否有利于歐洲長治久安?
2022-02-20 07:45 中國外交 -
俄烏沒打起來,烏克蘭記者和議員先干架
2022-02-19 23:13 烏克蘭之殤 -
“北京冬奧閉環(huán)消除了新冠,但快樂也沒了”美媒把網(wǎng)友逗樂了
2022-02-19 23:09 北京冬奧會 -
美媒記者冬奧坐中國高鐵,“挑刺”本事一絕
2022-02-19 20:57 北京冬奧會 -
烏東民間武裝領導人發(fā)布動員令
2022-02-19 18:45 烏克蘭之殤 -
克宮回應巴赫“不寒而栗”:不同意
2022-02-19 18:37 北京冬奧會 -
聯(lián)合國將起草全球塑料污染條約,石油巨頭表面“支持”背后搞事
2022-02-19 15:55 大公司 -
韓國連續(xù)兩天新增本土確診超10萬
2022-02-19 15:1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俄新社遭TikTok封號:不可接受,將上訴
2022-02-19 13:57 俄羅斯之聲 -
騎警踐踏老婦,加拿大暴力驅逐示威者逮捕上百人
2022-02-19 13:37 觀察者頭條 -
一覺醒來,拜登給出新“入侵時間表”
2022-02-19 11:35 美國一夢 -
英國將駐烏大使館臨時遷至利沃夫
2022-02-19 10:51 烏克蘭之殤 -
美又將多家中企列“惡名市場”,商務部:雙標令人遺憾
2022-02-19 09:51 中美關系 -
百年最高單日降雨量,巴西里約州暴雨災害已致136人死亡
2022-02-19 09:16 極端天氣 -
-
美國新增確診10.6萬例、死亡3431例
2022-02-19 07:56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東京奧運會英國接力銀牌被收回,中國隊有望遞補銅牌
2022-02-19 07:32 東京奧運會 -
教練質問瓦利耶娃,巴赫“不寒而栗”
2022-02-18 23:10 北京冬奧會 -
普京親自坐鎮(zhèn)“大動作”,克宮提到“核手提箱”
2022-02-18 22:49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9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