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希光伊朗日記三| 中國人來了,美國人也來了
關鍵字: 伊朗美國制裁伊朗中國企業(yè)德黑蘭索菲亞大教堂土耳其也門局勢【繼“大篷車課堂”之后,今年4月底5月初,有“行路學者”之稱的李希光教授再次踏上中東地區(qū),穿行在伊朗的大街小巷,開啟另一段文化之旅。在外人眼里,今天的伊朗仍舊飽受戰(zhàn)爭、恐怖襲擊以及大國制裁的折磨,然而在李希光教授眼里,這是一片充滿了濃郁波斯古國氣息的生活之地,人們在這里經(jīng)商、吃飯、聚會、歡樂、憂愁、落淚,過著食色生香的普通生活,就讓我們跟隨李教授的腳步,走進這個遙遠的波斯古國,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觀察者網(wǎng)連載,特此感謝。】
2015年5月5日
“秦”,一群女校的學生在伊斯法罕街邊長凳上休息,見我走過來,她們沖我興奮地用波斯語“中國”打招呼。我友好地舉起手機給她們拍照,她們呼啦一下,擁擠在我兩邊要跟我合影。
伊朗人大多數(shù)一個字的英語都不會說,但多數(shù)人見到中國人就用波斯語“秦”喊你。很多人還會用中文“中國”、“中國人”、“你好”跟你打招呼。你去問路或求幫助,雖然他們聽不懂你講的一句話,但他們總是很有耐性地微笑地聽著,愿意通過手勢或肢體語言同你交流。伊朗人總是落落大方地沖你喊“秦”(中國)。尤其是年輕漂亮的波斯女子很自然地主動沖你微笑,而且眼睛還緊緊地盯著你看。
“伊朗好嗎?”“你喜歡伊朗嗎?”“你對伊朗是什么印象?”在伊朗這個星期里,這是別人最常問我的話。沒想到兩個留居美國15年的伊朗人也會問我同樣的問題。這種問話反映的是伊朗的民族自尊心,同時也是伊朗人對西方媒體妖魔化伊朗國家、妖魔化伊朗宗教和妖魔化伊朗人民的不滿和擔憂。伊朗人渴望國際社會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國家方方面面的真相。美國政府禁止美國公民來伊朗旅行,但歐洲大國德國為了自身復興,不顧美國的態(tài)度,每天有大批德國旅行團來伊朗,德國漢莎航空還跟伊朗馬漢航空共享代碼。日本和韓國這些美國的小兄弟國家或許出于商業(yè)利益,或許出于個人的興趣,也悄悄地來伊朗旅行。
我在伊朗走馬觀花看了一個星期,只有膚淺的表面印象:伊朗人為自己高貴的文化和歷史而驕傲。伊朗人待人有教養(yǎng),懂禮貌,尊重婦女和老人。無論走到哪里,伊朗人總是主動跟我們打招呼,熱情地幫助我們,連出租車司機都是文質彬彬的。根據(jù)伊斯蘭教法和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新聞報道,伊朗女子在沒有自己丈夫或直系親屬的陪同下,不可出現(xiàn)在公共場合,否則要遭棒打。伊朗女子不經(jīng)過丈夫或父親的同意是嚴禁外出旅行的。但無論是白天在巴扎里、大街上散步,還是夜幕下在扎延河畔溜達,或是霓虹燈下逛購物夜市,我發(fā)現(xiàn)伊朗年輕女性更為解放,她們喜歡呼吸自由和新鮮的空氣。昨天在伊斯法罕的王宮里餐館,幾個伊朗大一女大學生圍著孫博士,充滿了好奇心問這問那,這幾個女孩主動留電話號碼給孫博士,孫博士相約晚上請她們出去吃飯,這些伊朗姑娘竟然興奮地答應了。但是到了晚上,姑娘們來電話說,校長不同意她們晚上外出跟陌生人吃飯。
中午,我們來到伊斯法罕機場趕回德黑蘭的飛機。這個機場沒有英語廣播,機場公告牌只有波斯語。我們一聽到廣播,就去排隊。等排到跟前,機場工作人員嘟噥了一大串波斯文,我也不知道他在說啥,好像是說這不是我們的航班。我們又回到候機大廳找個凳子坐下等候。孫博士坐在一個20來歲的伊斯法罕大學微生物系女生對面,這個姑娘會講英文。孫博士詢問她飛機起飛時間,姑娘主動坐到孫博士身旁,跟他聊天。這時一個身披黑袍的伊朗婦女走到姑娘身旁,用波斯語跟她說了幾句話。姑娘很不好意思地對孫博士說,“很抱歉,根據(jù)我們國家的規(guī)矩,我不能挨著你坐。”
終于輪到我們驗票和安檢了。伊斯法罕機場安檢設備簡陋,不僅男女分開檢查,關鍵是安檢人員沒有手持檢測儀,他們赤手在乘客身上仔細搜摸,連男人胯下的私處也不放過。
機票上沒有座位號,登機后,乘客自己隨便坐。一個身材高大的、長著波斯貓似的藍眼珠的女子挨著我坐下,她也顧不得伊斯蘭法了。
飛行半小時后,飛機翅膀左右大幅度擺動,飛機開始下降,在德黑蘭機場落地。飛機還在滑行中,乘客們紛紛打開行李箱取行李。
晚上回到德黑蘭自由酒店乘電梯,三個酒氣熏天的中國年輕人走進電梯,大聲地說著中文夾雜著英文。
坐在點著燭光的意大利餐廳,音響里播放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甲殼蟲樂隊的懷舊歌曲,透過餐廳四面玻璃墻,看到德黑蘭的萬家燈火。十幾張桌子周圍坐的是中國人、德國人、法國人和伊朗人。
中國一家銀行駐德黑蘭辦事處代表說,由于美國的制裁,中國的國企目前不敢貿(mào)然投資伊朗大項目,只是在承建一些項目工程。但是,中國的民企毫不在乎美國的制裁,因為這些企業(yè)跟美國沒有生意做,在美國也沒有存款,這些民企在伊朗投資上億美元的煤礦、鋼鐵廠等。
打開今天伊朗報紙,有條消息說,這個星期美國石油代表團將抵達德黑蘭。
中國人大量涌入,德國人回來了,美國人也不再逃離德黑蘭。新的大國博弈即將在伊朗展開。
2015年5月6日
早上4點半,外邊還漆黑一團,起床,退房,去德黑蘭機場。
德黑蘭機場的土耳其航公公司柜臺前一片混亂。大多數(shù)乘客是中年,甚至是老年女人,一個人推著五六個包裹。她們都長得胖胖的,搞不清是哪國婦女。也許是敘利亞,或是伊拉克人,因為那邊的戰(zhàn)亂需要往家里倒騰更多的物質。
在德黑蘭機場候機廳意外地見到三個二十幾歲的中國年輕女性,來自貴州遵義,其中一個高個長得還挺漂亮。她們在德黑蘭轉機飛往伊拉克北部城市阿爾比克。阿爾比克是伊拉克庫爾德地區(qū)的首府。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馬斯克宣布“美國黨”明年參選,共和黨人警告 評論 51法國攛掇歐盟:加強關稅壁壘,對抗中國 評論 227“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評論 82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馬斯克宣布“美國黨”明年參選,共和黨人警告
-
法國攛掇歐盟:加強關稅壁壘,對抗中國
-
以伊沖突后,哈梅內(nèi)伊首次公開露面
-
俄共通過決議:認定赫魯曉夫關于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報告存在錯誤
-
梅德韋杰夫回懟呂特:有件事說對了,你該學習俄語
-
“美國一退再退,這里也要讓給中國?”
-
“24死超20名女童失蹤”,特朗普“震驚”,地方官卻…
-
又威脅上了!“最高70%,12國等著收信吧”
-
特朗普:這方面,普京很“專業(yè)”
-
特朗普玩爽了,美國人傻眼了…
-
以軍總長被曝與內(nèi)塔尼亞胡激烈爭吵:這么干局勢會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體爆料:馬斯克吸毒”
-
哈馬斯接受停火框架,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