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穆蘊秋、江曉原:高能對撞機是物理學家的大玩具嗎?——聊聊《地外文明探索》(之三)
最后更新: 2021-12-16 11:03:02穆蘊秋:小科學時代你隨便好奇,幾乎是無限的邊界,自己在一張紙上怎么算都行。但那時候,你能力也有限,無非就是推導公式,或做做小實驗。
江曉原:我覺得現(xiàn)在就可以明確地畫一條邊界——只用你自己的錢。
穆蘊秋:但是不能是社會資金,那樣就要有資金評估了,要看錢花得值不值。
江曉原:我就知道我們國內(nèi)現(xiàn)在有一些企業(yè)家,有點小錢,他們自己搞什么永動機,你愛搞就搞去。你如果不用別人的錢,就自己弄是可以的。當然還有約束,比如說你不能犯法犯罪對不對?你在這些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關(guān)著門在家里弄,當然沒人管你了。現(xiàn)在事實上社會也是這么操作的。
觀察者網(wǎng):最后還是讓我們回到書里最核心的科學與科幻的問題。書中在近結(jié)尾處舉了一個赫歇耳論證太陽宜居的例子,認為他的論證方法,“完全符合西方天文學發(fā)展的根本思路:在已有的實測資料基礎上,構(gòu)造物理模型,再用演繹方法,嘗試從模型中預言新的觀測現(xiàn)象”。
但是,按書里先前引述的,赫歇耳的論證“采用的是‘認真考慮過的’類比方式”。后面一種說法,好像就沒有前一種形容的那么嚴謹??茖W家如何去建構(gòu)一個類比,倒讓我想到了他們的“直覺”。
現(xiàn)在科學家也要用到直覺,然而我們可否說其實僅僅指引了一個方向,結(jié)論與“預言”都需要得到比赫歇耳當年更嚴謹?shù)目茖W驗證?或者說他們不像赫歇耳那么“自由”了?
江曉原:我倒覺得也沒多大的差別,現(xiàn)在有些事情想象的空間被壓縮,只是因為確切的知識多了……
穆蘊秋:或者說儀器更精密了。
江曉原:對。其實光譜分析對科幻來說絕對是一個“殺手”,它出現(xiàn)以后,我們就知道太陽表面溫度6000多度,再也不會想象太陽上的居民了。
觀察者網(wǎng):書里提到,赫歇耳當時想象的是雙層云,上層云發(fā)出亮光,下層云可以為太陽生物擋住亮光,但6000度的高溫確實會打破這樣的構(gòu)想。
穆蘊秋:威廉·赫歇耳是恒星天文學的權(quán)威了,太陽作為天空中最亮的星體,他當時最關(guān)注的問題,就是要搞清楚太陽的結(jié)構(gòu)。他想象太陽可能是宜居的表面,因為當時主流的思想認為天體的光和熱是分裂的,就是說它發(fā)出亮光也不一定產(chǎn)生高的熱量。
江曉原:Nature創(chuàng)刊于1869年,第一任主編洛克耶就是一個太陽天文學家,用光譜分析方法發(fā)現(xiàn)了氦。他的時代太陽物理學非常熱,光譜分析剛剛發(fā)明不久,就到每一顆恒星上都去用一通,一下子很多東西都分析出來,這個時候就知道太陽那么熱了。
洛克耶制作的光譜分析圖,出自1878年的《光譜分析研究》,圖片來源:sciencemuseum.org.uk
而赫歇耳要比他早一個世紀,在18世紀的時候想象太陽上有人是合理的,因為并不知道太陽到底有多熱。
穆蘊秋:當時他也只能用到那樣的類比和直覺。而且,赫謝耳的這兩篇論文還發(fā)在《哲學匯刊》上,它是第一份科學期刊,到今天名頭也很大。
觀察者網(wǎng):你們覺得科學直覺,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聯(lián)系科幻與科研的直通車,或者是兩者邊界上真正的“模糊地帶”?
江曉原:我覺得直覺可能并不扮演科學和科幻之間的橋梁。即使不在科學和幻想的邊界上,而在非常傳統(tǒng)的科學領域內(nèi),直覺也是非常需要的。
穆蘊秋:科研肯定是要直覺的,像靈感、頓悟之類的,寫科幻,可能也要直覺,但功能不一樣。
直覺也是一種很普遍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比如平時跟人打交道,也會用到直覺,有些東西他沒告訴你,突然你就感知到了,就是調(diào)用了直覺。
江曉原:直覺哪都有,拍拖也有直覺,跟老板講工資談價錢的時候也有直覺。但科研里有些直覺確實是大師才有的。
比如伽利略的理想單擺,軸的摩擦力等于零,繩是沒有質(zhì)量的,球是剛體,在空氣中擺動的時候是沒有摩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弄出一個定律來,非常完美。但為什么要忽略空氣?為什么要忽略摩擦力?為什么要忽略繩的質(zhì)量呢?沒道理啊……大師才知道要忽略這些,忽略了以后就能得出這個定律來。要是不忽略,以當時的物理和數(shù)學手段,根本得不到這個定律。
看上去很簡單,但在他之前,為什么別的人假設不出理想狀態(tài)?這就是大師,只有他知道該忽略那些因素。
比薩大教堂中,描繪伽利略觀察吊燈擺動的壁畫,作者為Luigi Sabatelli (1772-1850),圖片來源:thoughtco.com
觀察者網(wǎng):這種直覺能訓練嗎?你們覺得科幻對這種直覺的形成有幫助嗎?
江曉原:我不認為會有幫助,我覺得這種直覺可能是天賦,娘胎里帶的,要是爹媽給了你就有,沒給你,你努力死也沒用。
我覺得各種直覺,是個體化的,很難在后天通過一種什么課程或者培訓來養(yǎng)成。
穆蘊秋:別的方法比如說邏輯性的方法,實證、實驗這些可以訓練,但是這種直覺性的頓悟沒辦法訓練。
江曉原:科學與科幻確實有交界,但直覺完全是一個工具性質(zhì)的事情。而我們在書里強調(diào)的是,科學和科幻的邊界是開放的。因為早期的很多科學活動,其實在今天看來就是科幻,但是在那個時候人們是當成科學看的。
兩者邊界開放這種觀點,即使拿到今天的科學現(xiàn)狀里來看也沒有害處,我們也沒必要認為今天的科學活動和科幻有明確邊界。沒了邊界,大家放開了想就很好,科學家要頭腦風暴的時候,找兩個科幻作家來聊一聊也是有好處的。
(完)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guān)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GeeSAT雙星商業(yè)航天發(fā)射任務失利:火箭飛行異常
2021-12-15 15:13 航空航天 -
93萬℃!它代表人類第一次“觸摸”到了太陽
2021-12-15 13:54 -
我國成功發(fā)射天鏈二號02星
2021-12-14 07:18 航空航天 -
太空課堂如何備課?調(diào)衛(wèi)星、調(diào)姿態(tài)、調(diào)時延
2021-12-11 16:05 航空航天 -
長征火箭第400次飛行!
2021-12-10 08:50 航空航天 -
天宮課堂第一課,圓滿成功!
2021-12-09 15:12 航空航天 -
日本億萬富豪搭俄飛船“上天”
2021-12-09 14:10 航空航天 -
玉兔二號在月球天邊發(fā)現(xiàn)“神秘小屋”,網(wǎng)友激動了…
2021-12-06 22:23 嫦娥奔月 -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于12月9日下午在中國空間站開講
2021-12-06 16:32 航空航天 -
東南大學團隊將校訓“止于至善”存入一段DNA序列
2021-12-01 15:02 科技前沿 -
圓通牽手智梭,L4級無人物流車駛上開放道路
2021-12-01 09:59 大公司 -
首個量子科學與技術(shù)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quán)點設立
2021-11-27 10:45 -
我國成功發(fā)射中星1D衛(wèi)星
2021-11-27 07:03 航空航天 -
官方放送!亞平老師在軌美圖來襲
2021-11-24 15:58 航空安全 -
零死亡!我國新冠特效藥有望12月底前附條件上市
2021-11-22 20:0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蔡司:將提供汽車“三電”系統(tǒng)質(zhì)量管理解決方案
2021-11-22 10:13 TMT觀察 -
我國最大綜合科考實習船正式投入使用
2021-11-22 06:36 -
我國成功發(fā)射高分十一號03星
2021-11-20 10:31 航空航天 -
數(shù)據(jù)安全與隱私計算聯(lián)合實驗室成立,將研究制定相關(guān)技術(shù)標準
2021-11-19 15:46 -
華為WATCH GT3攜高原血氧監(jiān)測發(fā)布,運動健康服務逐漸“全能”
2021-11-17 21:05
相關(guān)推薦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91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74“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