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妮妮:是什么,讓中日難有真正的文化交流?
中日建交后中國長期只是單方面“仰慕”日本
一方面我們中國是很認真地在接受文化沖擊,認真地想要通過文化去了解、去學習日本。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日本朝野想得更多的是文化輸出,并沒有從這個文化交流當中去了解中國的興趣。當然這種現(xiàn)象也是由當時的客觀環(huán)境決定的。
在經(jīng)濟水平和工業(yè)能力上,當時的中國痛感自己的落后,我們極度虛心地向西方國家學習,其中當然也包括日本。那么自然,日本的一切現(xiàn)代文化也會變成我們所贊美和羨慕的東西。
而且就是在80年代,日本的流行文化正在東南亞和歐洲攻城略地,日本的官方也開始從國家戰(zhàn)略上積極地推動ACG和流行文化出海,為國家換取經(jīng)濟利潤,同時也塑造日本文明發(fā)達、人畜無害的和平國家的形象。這就決定這個時候日本對中國的文化輸出必然是日本本位的,是為了日本自己的利益,一方面是為了商業(yè)利潤,而另外一方面是讓中國人都喜歡上日本人。
這些日本文化作品對我們的影響,就是我們會透過這些東西去想象、去憧憬、去模仿一種發(fā)達國家的生活。就像我們父母輩他們看山口百惠的《血疑》那個電視劇,女生就會去剪山口百惠的那種發(fā)型。然后他們?nèi)タ锤邆}健的《追捕》,滿大街都會看到穿皮衣戴墨鏡的沙雕青年。而像我這一輩人,我們就是看《龍珠》、看《圣斗士》,然后一群小學生、初中生在教室里面互相發(fā)潑。
《血疑》(資料圖)
這其實也很自然,因為那個時候中國人的娛樂文化生活確實是比較不豐富的,而且當時我們在面對發(fā)達國家肯定是自卑的。所以我們看到那些充滿奇思妙想內(nèi)容、情節(jié)刺激的文藝作品,就會不自覺地把它們當做是發(fā)達國家的真實生活,然后更加地向往和崇拜。那么在這樣的一個文化關(guān)系里面,中國就是單純的文化接受方,我們非常積極、非常努力地想要通過文化產(chǎn)品去了解日本,同時也不停地自我反思,反思我們?yōu)槭裁淳妥霾怀鲞@么好的文藝作品呢?當時就搞很多自我批判。我相信在座很多像我一樣上了年紀的觀眾都有過這樣的心理歷程。
總的來說,就是上個世紀80年代之后,在流行文化這個方面,中日文化顯然不是交流,而是日本單方面的輸出。
中國古典文化也并未向日本反向輸出
那么可能就有同學要問了,古典文化方面有沒有交流呢?很遺憾,我覺得這里同樣缺乏交流。
的確,中日一衣帶水,中國古典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源遠流長,很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在很多日本的風景、文學和日常生活習慣當中都是存在的。注意,我這里說的是“文化元素”,而不是文化,這兩者的區(qū)別我以前曾經(jīng)在《又見日本》系列里面有聊到過。
但是盡管如此,在中日之間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交流的時候,我們有一個非常大的劣勢,那就還是日本它作為一個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國家,它有非常強的國際化的商業(yè)運作能力,同時它的媒體也非常會講故事。所以它的很多古代建筑已經(jīng)被打掃裝點得非常光鮮,周圍的公共交通也很方便,而且各種古代的傳說也整理得很好。日本也是一直把自己當做東方文化的代表向西方傾銷,所以它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話語體系和周邊產(chǎn)品。
中國人形成了大量對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誤解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淳樸善良老實的中國人民在那個年代就特別會容易被糊弄住。就會形成一些誤解,比如什么中華古典在日本,大唐風骨在日本,這樣一些現(xiàn)在越想越覺得非常離譜的說法。所以今天我們在影視劇里面可以看到很多讓大家說是“以倭代華”的東西,但是它不是今天才有的,它的根子顯然要追溯得更早。
我記得大概就10年前吧,中國有個著名的導(dǎo)演,說中國沒有某個朝代盔甲兵器的實物,只能去日本復(fù)原,然后他就復(fù)原出了一些相當XX的東西。這種說法我都不知道到底是看不上中國,還是看不上日本。抱著這種誤解的人,我相信還有很多。這種想法它既讓我們瞎自卑,其實也不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真正的日本,它只能夠便宜一些奸商而已。
而在日本方面,的確日本文化,包括流行文化里面,它也會用到一些中國元素,但是我覺得這個確實也很難說是交流,因為它主要照顧的還是本國國民已經(jīng)具備的審美和觀點。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云南省體育局原局長洪正華被雙開:打探、竊取檢舉控告材料
2022-09-09 10:17 廉政風暴 -
《壯志凌云2》老瓶裝老酒,“主旋律”影視的成功密碼是什么?
2022-09-02 18:51 -
夠炫夠“中國”,觀眾卻糾結(jié)了……
2022-08-31 16:57 觀察者頭條 -
《速激10》遭拍攝地居民抵制:街頭賽車會殺人!
2022-08-27 17:04 -
曾因“風水”被男生換下的她們,現(xiàn)在“殺”瘋了
2022-08-25 19:10 觀察者頭條 -
從游戲Regiments談烏克蘭戰(zhàn)爭
2022-08-24 18:57 -
7天內(nèi)總觀看量逾5億
2022-08-23 18:41 -
被投訴“色情暴力”,美國一學區(qū)下架審查《圣經(jīng)》
2022-08-18 11:10 美國一夢 -
韓國離文化強國,只差一點點
2022-08-18 07:55 -
《慶余年》導(dǎo)演新作、中年頂流加盟…竟然就5分?
2022-08-17 18:12 中國電視劇 -
日本建筑里的“盛唐遺存”,值得我們膜拜嗎?
2022-08-16 07:47 -
“港樂”新唱,點亮兩地家國情懷
2022-08-08 11:35 -
酸黃瓜甩到天花板上變藝術(shù)品,標價4萬多元…
2022-07-30 10:31 -
夏日祭事件,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什么?
2022-07-30 08:30 -
游戲過家家:和冬曉一起打電動
2022-07-27 18:26 -
《人生若如初見》上線6集后下架,可惜嗎?
2022-07-27 07:59 -
日本對風俗業(yè)的曖昧,背后藏著什么?
2022-07-25 07:55 -
“狂生歸來”還是“江郎才盡”?聊聊周杰倫與華語樂壇
2022-07-22 18:30 -
關(guān)曉彤方回應(yīng)網(wǎng)絡(luò)傳言:絕不姑息造謠者,一定會起訴造謠的個體
2022-07-15 22:11 明星那點事兒 -
“拓荒”后,這檔節(jié)目想助力上海成為“東方百老匯”
2022-07-08 15:26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diào),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shè)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yīng)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guān)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