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魯鄭:歐美為何早早選擇“與病毒共存”?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宋魯鄭】
近日中國國內多地優(yōu)化細化疫情精準防控舉措,引來國內外輿論關注。
在眾多討論中,有點誤解需要澄清:雖然要求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乘坐公共交通、出入一些公共場所也不再查驗核酸陰性結果,但這不意味著中國將如歐美那般完全放開,而是在貫徹“動態(tài)清零”方針的基礎上要求防疫更精準。
不同模式,不同結果
回顧近三年來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防疫,會看到不同的模式產生不同的結果。最顯著的區(qū)別無疑是感染、死亡人數(shù)的懸殊。
就感染人數(shù)來看,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病毒與免疫部門主任奧利維耶·施瓦茨(Olivier Schwartz)剛剛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范圍內超過80%的人感染過奧密克戎,在美國,這一數(shù)據(jù)超過90%;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17.5%,因此可以推測沒有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國。
醫(yī)務人員在做核酸采樣(資料圖/新華社)
若看因疫情死亡人數(shù),三年來,中國有5000多人死于新冠,而美國的這一數(shù)據(jù)已超過110萬,歐洲更是超過200萬。按BBC的計算,“這相當于中國每100萬人當中有3例新冠病毒致死病例,相比之下美國每100萬人有3000宗死亡,英國則是每100萬人有2400宗。”
在其他層面,比如經(jīng)濟上,中國的表現(xiàn)無疑也是優(yōu)于歐美。2020年中國是唯一實現(xiàn)正增長的主要經(jīng)濟體,2021年中國經(jīng)濟增長更是把歐美遠遠甩到身后。2022年雖然全年的數(shù)據(jù)還沒有出來,但前三個季度,中國同比增長3%,歐元區(qū)為2.1%,歐盟2.4%,美國也為2.4%。
需要指出的是,歐盟第三季度物價指數(shù)超過11%,美國達到7.7%,中國第三季度則為2.8%。另外美國前兩個季度環(huán)比為負增長,陷入技術性衰退,第三季度重獲增長是因為:歐洲無法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而不得不轉向美國??渴统隹诶瓌咏?jīng)濟增長,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相當罕見的現(xiàn)象,此前美國經(jīng)濟增長一向依賴個人消費。
還有一個嚴重的后果不得不說:與病毒共存,為病毒的變異創(chuàng)造了條件。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幾乎所有變異病毒都是出自與病毒共存的國家,并席卷全球。這導致自然免疫和疫苗效果下降,也是全球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主要原因。
顯然,無論是保護民眾生命健康、維護經(jīng)濟增長還是避免病毒變異,中國的防疫模式都明顯優(yōu)于歐美。
歐美何以只能“與病毒共存”
歐洲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地方,美國由于各種原因也存在大量的高危人群(如肥胖、吸毒及各種基礎?。:我园l(fā)達的歐美不效仿中國的模式?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注重價值觀的群體認為自由高于生命,注重經(jīng)濟的群體認為財富高于傷亡。就筆者在法國多年的生活經(jīng)驗及觀察來看,其實也不復雜:歐美沒有這個能力。
不僅是面對新冠疫情,長期以來,只要是突發(fā)事件,歐美的應對往往多是災難性的。比如今年全球氣候異常,高溫席卷北半球。結果迄今為止各國向世衛(wèi)提交的數(shù)據(jù)顯示,歐洲至少有15000人死于高溫——這相當于中國在同一時期死亡4.5萬人。據(jù)法國公共衛(wèi)生局的公報,6月1日至9月15日,法國本土錄得10420例超額死亡。法國公共衛(wèi)生局強調,超額死亡不能僅僅歸因于高溫,新冠感染可能增加了一些人對高溫的脆弱性,而高溫也可能使一些新冠患者的病情惡化。
法國消防員正在滅火(圖/路透社)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政府除了提供資金供民眾打疫苗、給危重病人進行治療----這主要是醫(yī)療部門的工作——就幾乎什么也沒有了。盡管有的政府仍會要求感染者自我隔離一周,卻無人監(jiān)督,全靠自覺。執(zhí)行“動態(tài)清零”所需要的大規(guī)模的動員能力、高效的執(zhí)行能力、強有力的組織能力,都是歐美無法企及的。
歐美沒有能力只是表象,背后有更復雜的制度、經(jīng)濟和文化原因。
首先,歐美制度的合法性是程序,而不是結果或績效;干得好壞會影響支持度,但不會影響合法性。所以歐美政客不在乎出問題,對解決問題沒有太大的壓力和動力。這也往往導致問題剛發(fā)生時不能及時解決,其后果要么是2008年金融危機,要么是新冠疫情。
具體說來,美國次貸問題早就出現(xiàn),不少專家也早早提出警告,但美國政府不在乎,直到成為系統(tǒng)性危機。新冠疫情在中國大規(guī)模暴發(fā)后,歐美其實已經(jīng)有了可借鑒的經(jīng)驗,但仍沒做多少準備。法國當時的衛(wèi)生部長比贊夫人在中國出現(xiàn)疫情時就向總統(tǒng)和總理發(fā)了警報,但無人在意,他們甚至還讓比贊夫人辭職去競選巴黎市長。
和這一點相關的就是,歐美都是大政府,但不是強政府。大政府是指政黨和候選人為了勝選,不斷加碼許諾各種福利,福利也必然導致政府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權力。而“不是強政府”,指政府受資本和大眾影響甚至控制,其中資本可以提供選舉資金,民眾則是握有選票——面對疫情,資本反對封城,因為這會影響收益;民眾反對封城,因為會影響自由和生計。
可以說,歐美之所以會出現(xiàn)300多萬人死于新冠的悲劇,根源正是在其制度。美國政治學者福山試圖把責任推到特朗普一人身上,不承認是制度的問題??墒翘乩势丈吓_就是這個制度的產物,怎么會和制度無關呢?更何況,歐洲沒有特朗普,死亡不也是非常慘重?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外交部:若蒙方提出請求,中方會依法依規(guī)提供必要協(xié)助
2022-12-07 07:15 -
阿根廷副總統(tǒng)因貪腐被判6年監(jiān)禁,終身不得擔任公職
2022-12-07 07:00 -
俄方稱:兩天內已三起
2022-12-06 23:10 烏克蘭之殤 -
外媒炒作這一幕,克宮:想多了
2022-12-06 22:19 -
推特刪帖壓拜登丑聞合適嗎?她轉移話題…
2022-12-06 21:03 美國政治 -
美國大導在線無語:我們說這話就太荒謬了!
2022-12-06 20:02 -
印度對德國說“不”
2022-12-06 19:29 能源戰(zhàn)略 -
蒙古國爆發(fā)大規(guī)??棺h,示威者試圖沖擊國家宮
2022-12-06 16:25 -
邀非洲國家領導人來美參會,拜登將“有意不提中國”
2022-12-06 16:09 中美關系 -
美國正考慮對中國鋼鐵行業(yè)加征額外關稅?外交部回應
2022-12-06 16:03 -
“如果共和黨不阻止特朗普,我考慮參選總統(tǒng)挑戰(zhàn)他”
2022-12-06 16:02 美國政治 -
朔爾茨撰文稱中國崛起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中方回應
2022-12-06 15:55 中國外交 -
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開建,中國參與設計建造
2022-12-06 15:10 天文 -
“我被暗殺的風險很大,絕對不會坐任何敞篷車招搖過市”
2022-12-06 13:30 -
朔爾茨:不要因為中國崛起就對其孤立,世界并非注定分裂
2022-12-06 10:38 德意志 -
德國這一“防務政策重大改變”,懸了
2022-12-06 10:15 德意志 -
普京視察克里米亞大橋,親自駕車駛過修復路段
2022-12-06 08:01 俄羅斯之聲 -
法國財長: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最好的回應是擁有歐洲版本
2022-12-06 07:44 歐洲亂局 -
美國新增感染38172例、死亡158例
2022-12-06 07:03 美國一夢 -
特斯拉回應上海工廠計劃減產傳聞:不實消息
2022-12-06 06:56 大公司
相關推薦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34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9“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8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哈馬斯接受?;鹂蚣?,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