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洋:朝鮮出兵援俄,是真的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聽說朝鮮人民軍要去俄羅斯,幫它打俄烏戰(zhàn)爭。這個消息現在傳得可是風風火火,而且已經至少有兩處消息源,說這件事有譜了。
一個是韓國國情院,它說朝鮮打算派出4個旅團,約1.2萬人的朝鮮人民軍去幫助俄羅斯,參與俄烏戰(zhàn)爭?,F在還說,已經有1500名朝鮮人民軍乘船通過海路,到達了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開始進行相關訓練,一旦訓練好,就上戰(zhàn)場。
另一個來源是烏克蘭國防情報總局,宣稱已經有3000名朝鮮人民軍在烏克蘭打仗了,他們被俄羅斯編入空降兵第11旅、布里亞特種部隊,可厲害了,最終總規(guī)模要達到1萬人。乍一聽,這兩邊公布的人數差不多,這件事好像也都有鼻子有眼,不過它們其實都是來自于北約一方和烏克蘭這一方面的消息。
至于朝鮮自己,則不予回應;俄羅斯則是堅決予以否認。不過否認歸否認,這件事能傳起來和網上爆出的一些視頻有關系。這一系列視頻里,有一些顯然是東亞人面孔的人,穿著俄軍的軍服,一個畫面是在成建制地出操列隊,另一個畫面則是,他們這些人在一個大營房里,領取自己的服裝、裝具、背包等各種東西,并且中間夾雜著顯然是朝鮮口音的聲音。
視頻畫面為身著俄軍軍服的人營房里領取服裝、背包等物品
目前來看,朝鮮人民軍到俄羅斯成建制地進行訓練,這個事應該是坐實的。但這件事是否就一定意味著朝鮮人民軍未來要去俄烏戰(zhàn)場上幫俄羅斯打仗呢?我先說一個廢話文學,那就是朝鮮人民軍到俄烏戰(zhàn)場前線之前,朝鮮人民軍都沒到俄烏戰(zhàn)場。這雖然是一句廢話,但也充分說明,打仗這件事情一定要有真憑實據。否則的話,俄朝合作搞個軍訓是不是就不行呢?好像也沒有人規(guī)定不可以。
畢竟朝鮮和俄羅斯在近年來相互走近之后,其實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互相支援了。毫無疑問,朝鮮向俄羅斯輸出其在戰(zhàn)場上非常急需的彈道導彈、大口徑火炮的炮彈等等一系列武器彈藥。俄羅斯則會向朝鮮輸出一些能源。
除此之外,俄羅斯有什么工業(yè)產品能給朝鮮嗎?有,但不多,而且朝鮮可能還會嫌棄。俄羅斯有什么民用產品輸出給朝鮮嗎?俄羅斯說,我自己還需要民用產品呢。那這樣想來想去,俄羅斯能夠支援朝鮮的,朝鮮也有明確需要的,更多可能就是俄羅斯在俄烏戰(zhàn)場上獲得的這些軍事經驗,對于朝鮮軍事訓練的幫助。
俄羅斯到底是不是需要朝鮮人民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問,俄羅斯當今在戰(zhàn)場上需要的東西是什么?俄羅斯需要部隊,這是顯然的。俄軍需要什么樣的部隊呢?俄軍需要的是一支成建制的、有裝備并會使用且有戰(zhàn)意的作戰(zhàn)部隊。
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這個部隊你得給我訓好了,把這個兵團、旅團都給搞搞清楚。第二,他們的裝備最好不要由俄羅斯來提供。第三,這個裝備,最好挺先進,而且最好你自己會使用,別凡事都由我來教。最后一個,你得有意愿幫助俄羅斯去打這一仗。
這四項東西里,朝鮮人民軍有什么呢?朝鮮人民軍有建制,這個顯然了。但朝鮮人民軍使用的裝備與俄軍的裝備有很大的區(qū)別,肯定還得要俄軍提供裝備。既然是俄軍提供的裝備,那很多朝鮮人民軍就不會使用,需要俄羅斯培訓。而至于所謂的作戰(zhàn)意志,朝鮮人幫俄羅斯打仗,作戰(zhàn)意志想必也不會太高。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朝鮮人民軍唯一的優(yōu)勢是已經有了建制。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一支現代化軍隊培建之中,把人拉進來組成基本的建制,這件事是最簡單,也是最不值錢的。
在當下的俄羅斯,俄烏戰(zhàn)爭的戰(zhàn)局對俄羅斯總體有利。俄軍也通過這種所謂的局部動員形式,不斷地在國內進行戰(zhàn)場輪換。在戰(zhàn)場輪換中,其實俄軍并不缺人。特別是位于俄羅斯邊疆、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有過一定當兵經驗,為了一點錢愿意去為俄羅斯打仗的這樣一些人。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朝鮮人民軍是否會讓俄羅斯有別樣的優(yōu)勢,這事很難說。而俄羅斯是否需要朝鮮人民軍直接上戰(zhàn)場作戰(zhàn),也就成了一個要打上大大問號的問題了。
當然了,這話咱們不能說死,畢竟我說,沒上戰(zhàn)場之前都沒上戰(zhàn)場,我們還得繼續(xù)關注它。希望這個世界不要有太多的戰(zhàn)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彭宇萱 
-
美國如何用“伏特臺風”篡改證據抹黑中國?
2024-07-11 07:53 -
菲律賓是美國放在南海的“陽謀陷阱”,中國怎么破?
2024-06-28 07:51 破局美國陷阱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頗老矣”嗎?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優(yōu)缺點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觀方車訊 -
試駕極越01:誰說智能和操控是矛盾體?
2023-12-05 21:24 -
當“汽車”變身“機器人”,算不算擁有了靈魂?
2023-10-25 17:36 觀方車訊 -
鐵西區(qū)帶給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來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關系怎樣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關系 -
陽邏,走訪大藍圖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數字化轉型 -
在上海車展感受車界變化,德國專家怎么說?
2023-05-22 10:23 觀方車訊 -
110萬輛!特斯拉中國近年賣出的車,幾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再砸一萬億日元,豐田“死磕”電動車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保時捷國產提上日程?最新回應來了
2023-05-10 17:56 觀方車訊 -
國六b即將全面實施,約百萬庫存車受影響
2023-05-10 17:55 觀方車訊 -
廣汽月度產銷快報,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觀方車訊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這種車企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汽車價格戰(zhàn)持續(xù),吉利、上汽“卷起來了”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360八年來首虧,哪吒汽車成“元兇”
2023-05-06 18:14 觀方車訊 -
德產特斯拉,用上了比亞迪電池
2023-05-06 18:13 觀方車訊 -
新能源車、海外市場“雙雙”破百萬,這家中國車企創(chuàng)造歷史
2023-04-28 17:50 觀方車訊
相關推薦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8“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73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