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蒂芬·沃爾特:英美決策失誤是因為他們封閉保守
【文/斯蒂芬·沃爾特 譯/觀察者網(wǎng) 由冠群】
老實說:一敗涂地帶有某種病態(tài)的迷人特質。這種失敗具有破壞性且往往是致命的,但人們很難回避它。出于同樣的原因,看著一項重大公共政策倡議崩潰和失效也異乎尋常地迷人,尤其是在負責人本應更清醒的情況下。
而最近一個鮮明實例無疑就是英國首相利茲·特拉斯和財政大臣夸西·科沃滕災難性地出臺了新經(jīng)濟計劃。其他更懂經(jīng)濟的人已經(jīng)剖析了他們最初方案中的諸多缺陷。可以說,市場立即對他們的計劃做出了反應,給出了一邊倒的評判。
英國債券市場出現(xiàn)了崩潰的征兆,這迫使英格蘭銀行以削弱特拉斯-科沃滕計劃的方式進行了干預。執(zhí)政的保守黨內(nèi)部也出現(xiàn)了異議(民調(diào)顯示工黨支持率大幅上升也助長了這種反叛情緒),這迫使特拉斯做出讓步,并引發(fā)了外界對科沃滕遲早走人的猜測。
從特拉斯的角度看,目前這種狀況是最糟糕的:不僅她的政策提案胎死腹中,而且她的抗壓強人形象也受到了損害。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全世界還未見過如此笨拙的新人亮相。
特拉斯在訪談節(jié)目中承認自己決策失誤
但特拉斯的困境并不是重大政策失敗的唯一(甚至不是最嚴重的)例子。想想最近發(fā)生的事件。
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以任何標準衡量,布什政府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決定都是美國外交政策史上最大的錯誤之一。事實證明,發(fā)動戰(zhàn)爭的理由是錯誤的(即伊拉克沒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這場戰(zhàn)爭沒有像其發(fā)起者承諾的那樣代價不大;伊拉克人沒有像迎接解放者一樣迎接美國軍隊,而是大搞暴動;美國的戰(zhàn)后占領也沒有為伊拉克催生出一個優(yōu)秀的新自由民主體制,這場戰(zhàn)爭也沒有在大中東地區(qū)引發(fā)新一波民主轉型潮。
然而,它卻使美國損失了數(shù)萬億美元和數(shù)千名美國士兵,并讓更多的伊拉克平民喪生。戰(zhàn)爭和占領最終催生出了伊斯蘭國,它短暫而血腥的統(tǒng)治加劇了整個地區(qū)乃至其它地區(qū)的暴力活動和難民流動。而且出乎布什政府的意料之外,這一混亂局面還增強了伊朗的影響力。
小布什可能是一個缺乏經(jīng)驗,難以應付復雜局面的政治新手,但他的外交政策團隊卻擁有眾多博學多識的人才,這些人擁有無可挑剔的政治履歷和豐富的行政經(jīng)驗。這些外界認為的聰明人怎么會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
出現(xiàn)這些重大政策失誤的原因是什么?決策者原來是怎么想的?備選答案已屢見不鮮——個別領導人的虛榮心、一廂情愿的想法、眾多政策領域的內(nèi)在不確定性、國內(nèi)政治壓力、依賴過時的思考方式等等。這些病態(tài)原因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在上述事件中發(fā)揮了作用(或者在類似事件中發(fā)揮了作用,如豬灣慘敗、1914年7月危機)。
但對我來說,最明顯和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是一個古老的解釋:在所有這些情況下,似乎都發(fā)生了這樣的情況——領導者依賴一個封閉的顧問小圈子。這些顧問要么想法一致,要么因為害怕受到懲罰或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而不愿提出不同意見。正如沃爾特·李普曼曾經(jīng)警告過的那樣:“如果眾人想法一致,那就沒人愿意深思熟慮?!?
標簽 政策制定- 原標題:FOREIGN POLICY - Stephen M. Walt: Why Governments Go Off the Rails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由冠群 
-
美國新增感染病例53890例、死亡病例635例
2022-10-12 07:25 美國一夢 -
聯(lián)合國大會選出14個人權理事會成員
2022-10-12 07:02 -
97歲馬哈蒂爾宣布:再次參選
2022-10-11 22:50 -
美國趁火打劫,“法國財長在咆哮”
2022-10-11 22:09 -
俄方證實:繼續(xù)對烏能源和軍事指揮目標進行打擊
2022-10-11 20:19 烏克蘭之殤 -
“ 不能接受一個烏克蘭人對俄遇襲而高興,卻還在俄羅斯賺錢”
2022-10-11 20:18 -
白俄羅斯國防部:聯(lián)盟國家地區(qū)部隊的任務是防御
2022-10-11 18:27 -
規(guī)避歐盟制裁,塞匈有新動作
2022-10-11 18:26 歐洲亂局 -
“美歐介入越來越深,將不得不反制”
2022-10-11 17:39 烏克蘭之殤 -
朔爾茨是否會在11月初訪華?外交部回應
2022-10-11 17:32 德意志 -
說白人同事的黑人小孩是“猴子”,洛杉磯市議會拉丁裔主席辭職
2022-10-11 17:30 -
尹錫悅:朝鮮無法從核武中獲益
2022-10-11 17:00 三八線之南 -
能源設施遭破壞,基輔開始輪流停電
2022-10-11 16:46 烏克蘭之殤 -
發(fā)表辱華言論遭聲討,日本藝人公開道歉并被解職
2022-10-11 16:32 -
要求聯(lián)大不記名投票被拒,俄方:雙重標準,令人憤慨
2022-10-11 16:00 俄羅斯之聲 -
俄對烏空襲致至少19死,外交部回應
2022-10-11 15:54 烏克蘭之殤 -
朔爾茨11月初將訪華?外交部回應
2022-10-11 15:49 德意志 -
俄白宣布組建聯(lián)軍后,波蘭呼吁在白公民離境
2022-10-11 15:45 -
烏克蘭多地又發(fā)生爆炸,基輔防空系統(tǒng)已啟動
2022-10-11 15:01 烏克蘭之殤 -
有人拒絕白宮撮合的臨時協(xié)議,美鐵大罷工風險再起
2022-10-11 14:51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
“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
連續(xù)3個月!中國拒買美國石油
-
“大而美”過了,特朗普將于4日簽署
-
王毅:希望德方像中國支持德國統(tǒng)一一樣,支持中國實現(xiàn)國家完全統(tǒng)一
-
“沒客戶!”獲47億補貼后,三星在美芯片廠推遲投產(chǎn)
-
約翰遜急著表決,民主黨領袖連續(xù)講了8個小時,還沒?!?/a>
-
“六代機機密會議,扎克伯格突然闖入”,白宮回應
-
8年后,默克爾吐槽特朗普:真裝!
-
美軍評估又變了,“不是幾個月是兩年”
-
“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政策也不會變,中日韓要合作”
-
“船到橋頭自然直”,印外長回應美議員
-
俄海軍副總司令陣亡
-
“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
他倒戈后就躲起來了,電話都不接,同僚評價:聰明
-